「報告」人工智慧砸了誰的飯碗?

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中國將通過人工智能彎道超車、人工智能將砸掉很多人的飯碗、傳統制造業企業將會非常痛苦

……全球人工智能大會、雲棲大會、夏季達沃斯相繼開幕,作為三場盛會的主要議題,人工智能又一次登上了輿論頭條。

| AI夢想照進現實,中國如何彎道超車?

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橫空出世,不過在此後的幾十年裡發展非常緩慢。直到近十年來,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核心算法算力不斷突破,人工智能才逐漸從夢想照進現實。

「報告」人工智能砸了誰的飯碗?

錯過了前幾次工業革命的中國,這次先知先覺,佔據了人工智能的先發優勢,和美國並肩站在產業的前沿。截至2018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共有4998家。其中,中國有1040家,僅次於美國,位於全球第二位。值得關注的是,

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然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

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的投資融資總額達到277.1億美元,佔全球的70%;融資事件369筆,佔全球的31%,略低於美國。融資金額和數量的不對稱,說明中國單個企業的吸金能力十分可觀。9月10日,商湯科技獲得10億美元D輪融資,至此估值高達60億美元。無獨有偶,曠視科技也傳言剛剛獲得6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升至30億美元。

「報告」人工智能砸了誰的飯碗?

韜映資本整理

雖然資本趨之若鶩,但中國基礎硬件的薄弱仍然不可忽視。從中美兩國融資的企業分佈可以看出,中國明顯更青睞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等技術應用,芯片和處理器等基礎硬件與美國有著明顯差距,且中國目前微晶片和高端半導體的進口依賴度依然很高。高運算速度的計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其耗能水平決定著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能否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美國由於佈局和技術上的先發優勢,在數據及計算能力等硬件方面遙遙領先,中國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告」人工智能砸了誰的飯碗?

韜映資本整理

其實,依託巨大的人口基數,中國在大數據和算法領域擁有天然優勢。但想要彎道超車,加強基礎硬件建設、加大研發投入仍是必經之路

中國企業目前的研發投入並不盡如人意。縱觀中美主要科技企業,研發支出TOP10中,僅有華為、騰訊、阿里三家中國企業,且其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普遍偏低。

「報告」人工智能砸了誰的飯碗?

韜映資本整理| 「AI+一切」,砸了誰的飯碗?沒有收銀員的無人便利店,不需要司機的無人駕駛汽車,監測心電圖的Apply Watch,自動決策選股的智能投顧、自由對話執行指令的智能音箱……人工智能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看得見摸得著、在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金融、汽車、健康、教育、零售等領域均呈現出了不同的應用場景。

「報告」人工智能砸了誰的飯碗?

在享受人工智能帶來便利的同時,很多人也隱隱擔憂會不會哪天被AI搶了飯碗。正如蒸汽機帶來了大規模工業生產,代替了大量人類體力勞動。人工智能讓機器有了類似於人腦的規律識別、自我學習、總結經驗等能力,也可以代替人類的部分腦力勞動。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測算,中國 51%的工作崗位可以自動化,相當於 3.94 億全職員工。未來 AI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達1.3%左右。至於什麼類型的工作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李開復在今年8月的TED演講中,通過創造力和同情心兩個維度劃分出了四種人類與人工智能共事的方式

「報告」人工智能砸了誰的飯碗?

既不需要創造力也不需要同情心的工作,比如洗碗工、客戶支持、電話銷售、保安等,可能會完全由人工智能來完成。當然,機器的開發、維護、檢修還是少不了的。對於創造力和同情心二者需要其一的,人類和人工智能將協作完成,人工智能將承擔更多程序化的工作,來提升效率。

比如,醫生之前是自己操作醫療設備,有了AI以後只要一聲令下,AI就自己為病人檢查並出具報告,大大節約了醫生的時間成本。只有既需要創造力又需要同情心的工作,像CEO,才需要人類來獨立主導完成。

另外,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也會帶動產業鏈中數據科學家、軟件程序員、數據標註員、機器檢修師等新的崗位需求。而人口老齡化日漸嚴重,再加上90後、00後從事重複性工作的意願較低,人工智能恰好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

因此,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工作並非完全替代,只是工作內容和結構上的調整和創新。而且能夠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創造更多價值的工作,從而提高了個人生產率和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會砸掉一些飯碗,也會端來一些新的飯碗,還會讓一些飯碗換一種吃法

人工智能已經在路上,這碗飯,你準備好怎麼吃了嗎?韜映資本管理團隊來自國內外頂尖金融機構精英,團隊以“產業資本發展帶動金融資本增值”的投資理念,專注投資於私募債權、股權、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等領域,以合夥人思維與當代青年一起分享資本市場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