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時特定時段主幹道「限外」

必要時特定時段主幹道“限外”

9月12日,設置在海五路的佛山首條“潮汐車道”正式啟用。資料圖片

9月19日,南海區政協“中心城區治堵”專題議政會召開,南海區交通運輸局、南海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規劃)、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警大隊相關負責人以及多名南海區政協委員共議如何破解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治理難題。

近段時間,南海啟用佛山首例“潮汐車道”,試運行佛山首例“借道左轉”,並通過制定“一堵點一方案”等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情況。

為鼓勵市民選擇公交綠色出行,進一步降低現有道路的承載量,不少政協委員建議,南海可考慮有針對性開展節點治理,引入社會民間資本修建立體停車場,以及加大主幹道的引流、分流力度,必要時可考慮在主幹道特定時段試行“限外”。

●李欣 龔晶 鄒永榆

現狀▶▶城區擁堵情況趨於穩定可控

“今年6月,受一環封閉影響,南海區交通擁堵現象明顯,經過兩個月的系統治理,南海區交通擁堵狀況逐步趨於穩定可控。”南海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祁明澤說。

來自南海區交警部門的數據顯示,一環封閉後,大量的車輛湧入南海大道、桂瀾路等主幹道,道路整體飽和時間大幅延長,如,南海大道全天流量從9萬輛大幅上升到15萬輛、桂瀾路從全天8萬輛上升到14萬輛。

在系統開展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治理後,今年7月,南海平均擁堵指數1.5以上的道路有22條,較6月減少9條。南海平均擁堵指數為1.3,環比下降9%,平均行車速度34.93公里/小時,比6月份提高4.2%。

另一項數據也反映了日益改善的南海城區交通狀況。來自南海區交通部門的交通運行狀況分析顯示,9月3日開學以來,相對於7、8月開學前,南海中心城區整體交通運行狀況平穩,未產生惡性交通擁堵事件,特別是與6月的數據相比,南海學校周邊交通擁堵指數優化15%—20%。

為系統治理中心城區交通擁堵狀況,早在2017年8月,南海區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聯席會議辦公室”)編制出臺《佛山市南海區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實施意見(2017年—2020年)》,全面啟動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工作。

數據顯示,今年1—8月,南海區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項目推進順利。163項個項目中,34個項目已提前完成,117個項目正按照預期計劃加快推進。

對策▶▶啟用佛山首例“潮汐車道”

家住佛山的陳先生,每天到廣州上班都要行經海五路(南一路—南海大道段)。9月12日,設置在海五路的佛山首條“潮汐車道”正式啟用。得益於此,陳先生開車途經的時間,從原來的2個以上燈位等待時間,縮短至1個燈位時間即可。

這是南海治理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情況的重要探索。“潮汐車道”的啟用,有效緩解海五路(南一路—南海大道段)西往東方向的交通壓力。預計運作成熟後,早高峰期間該“潮汐車道”每小時可多通行約300輛車,西往東方向整體通行效率可提升約15%。

南海公安交警大隊桂城中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潮汐車道”適應期間,對於誤闖車輛,交警部門暫時不作處罰,廣大駕駛員可大膽駛入,熟悉這一新通行措施。

不只是“潮汐車道”,佛山首例“借道左轉”車道已於今年6月在南海試運行。“根據測算,‘借道左轉’車道運行後,原來的南海大道海五路口北往南方向左轉車道增加至3條,高峰期每小時可多放行約300輛車。”“借道左轉”項目規劃人、深圳交通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趙磊說。

與此同時,南海還針對重點醫院、學校、商圈制定“一堵點一方案”,推進南海中心小學、桂園小學、天佑片區等擁堵節點的交通綜合改善工作。其中,南海中心小學周邊交通改善取得“一升兩降”效果,即擁堵時長縮短了20%,車輛通過時間縮短了40%,車流量提升了30%;桂園小學周邊通行秩序也有明顯好轉。

祁明澤表示,9月3日起,南海區交通部門對桂05公交線路進行了優化調整,設置高峰短線,配備專職公交隨車安全員和義工,實現點對點服務,滿足學生家長出行需求。

此外,南海還持續開展中心城區骨幹公交建設,優化調整公交線網12條,新增南海中學定製公交2條,在春運等節假日開通廣州南站夜間公交專線;同時,南海已更新純電公交車209輛,並加快推進235輛純電公交車的更新工作。

建議▶▶推進節點治理鼓勵公交出行

隨著“潮汐車道”“一堵點一方案”等措施的逐步推進,南海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要引導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進一步減少道路的承載量等,南海仍需不斷髮力。

“區域均衡、主路保暢、節點治理是治理交通擁堵的關鍵做法。”佛山市政協委員、佛科院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曾小明表示,比如,在高峰時段,南海需儘量保持主幹路主流方向的暢通,在承載量較大的南海大道、桂瀾路等道路,可通過優化信號燈等基礎設施的手段進行調節。“在必要時,南海也可考慮挑選一兩條主幹路,開展某一時段‘限外’進入的試點工作。”曾小明說。

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警大隊黨委委員、主任麥文燦也表示,可考慮工作日的高峰期,即上午7—10時、下午5—8時,禁止除佛山市籍的號牌以外的機動車在一環東線以西的中心城區範圍通行。

南海區政協委員、廣東瑞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華忠表示,南海可充分引入民間資本,加快建設立體停車庫,以緩解停車難的問題。“像千燈湖地鐵站附近增設停車場後,不少人因為有地方停車,就選擇停車後搭乘地鐵去廣州上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們改變交通出行方式。”郭華忠說。

南海區政協常委、城建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梁康表示,治堵關鍵在於“疏”。南海區可考慮進一步盤活現有場地,並充分調動社會資源,通過行政補貼等手段推進停車場建設。

南海區政協委員、廣東正念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敏姿則表示,南海應考慮分別制定短期、中期、長期規劃。比如,短期可充分利用雲計算等手段,對主幹道車流進行數據採集和車流預判,有針對性地調整信號燈,對車輛進行分流和引流。

她還建議,南海應與百度、高德地圖深化合作,精準避開進入中心城區的擁堵路段,提高整體運輸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