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靡到垂暮再到回归——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二八大杠”,您还记得吗?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度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飞鸽”“永久”是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据统计,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每户拥有自行车约1.82辆。那时,在中国,有人的地方就有自行车,我们以惊人的自行车保有量获称“自行车王国”。然而,随着汽车逐渐走入千家万户,自行车遭遇了城市化的尴尬,曾一度没有了立足之地。

从风靡到垂暮再到回归——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二八大杠”,您还记得吗?

20年前,“二八大杠”和爸爸的背影承载了整个童年

20多年前,人们上班、外出基本都是以自行车为主,在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至少一辆自行车。在出生于1987年的李凡的记忆里,“二八大杠”和爸爸的背影承载了他的整个童年。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装了个小椅子,出门时就把我放到椅子里,他骑着自行车载着我。”李凡告诉记者,那时在他小小的世界里,爸爸的背影就像一座山一样,踏实稳重的矗立在他的前方,为他遮风挡雨,带他走遍山城的每一个角落。“每次载着我的时候,爸爸都会不时地向后望一眼,当我东倒西歪昏昏欲睡时,他便将车停下来,一只手扶着我,慢慢地推着车,保证我的安全。”

随着年岁的增长,爸爸自行车后座上的小椅子逐渐显得拥挤了,慢慢地李凡能够双手抓着爸爸的衣服稳稳地坐在后座上。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重的时候,对于很多事情都跃跃欲试。看着爸爸骑车,李凡很多次都想尝试一番,但都被爸爸以年纪太小不安全为由而拒绝了。耐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李凡终于如愿以偿。

“小孩嘛,腿短,‘二八大杠’又特别高,坐在坐凳上脚不能够到脚踏。然后我就把脚从杠子下面插过去,斜着身子骑。”李凡回忆道,而爸爸的双手则扶着车把手,控制着平衡。虽然小小的身躯和“二八大杠”显得不是那么协调,但爸爸有力的臂膀给了李凡足够的安全感,他没有丝毫害怕,半圈半圈地踩着,笨重的自行车在父子俩的配合下缓缓前行……

20年间,自行车因不能满足需要逐渐被“冷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行车还是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时期,其它更先进的交通工具也不断走进大家的视线。李凡告诉记者,1996年,他家斥“巨资”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在当时的宁国,这可算是一个走在潮流前线的物件儿。

“那时候刚刚开始流行骑摩托车,我们家花了13000元买了一辆在当时属于非常高档的踏板车,听我爸说那会儿他的工资也就四五百块钱一个月,所以说基本上是花了他们大半的积蓄。”李凡对记者说道,摩托车一买回家后,周围邻居都围过来观看这个新鲜玩意儿,“现在想想最搞笑的是,我们家每个人还站在新摩托车前拍照留念,那会儿觉得特别时髦。”而那段时间,李凡的爸爸最热衷的就是骑着摩托车带着他到处兜风。

摩托车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得李凡家里那辆“二八大杠”逐渐被“冷落”了,而从摩托车的兴起到后来小汽车越来越多的走进老百姓家中,虽然在此期间自行车的款式变得更多样化,但依旧改变不了自行车时代的没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自行车因为费时费力等原因已逐渐不能适应大家的需要,骑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家那辆‘二八大杠’放在那里后来就没人骑了,渐渐的都生锈没用了,最终好像是我妈把当废品给卖掉了。”李凡回忆道。

从风靡到垂暮再到回归——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二八大杠”,您还记得吗?

20年后,自行车又因绿色环保重回大众视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行车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二十年来,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便捷成了更多人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家庭购入汽车,人们的出行已经从很多年前的以自行车为主慢慢变成以小汽车为主。

然而最近几年,自行车又逐渐重回大众的视线,不少上班族又回归到几十年前的方式,骑行上下班,而骑行一族的壮大也带动了运动类自行车的发展,如今自行车已经不像原先又大又笨重,在自行车销售店内,车辆的款式和颜色多种多样,对应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使用人群也有不同种类的自行车。“现在宁国的小汽车逐年增加,停车问题很让人头疼,再加上每天开车感觉身体越来越懒,就想着买辆自行车骑,也算是锻炼身体了。”去年,李凡买了两辆变速自行车,送了一辆给爸爸,现在只要是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在城区基本都是使用自行车,只有去远的地方才会开车。“我爸现在跟他一些老伙伴们一到周末就骑车到周边乡镇玩,既锻炼了身体也加深了朋友间的感情。”李凡说道。

自行车和汽车,本身就并非水火不容的两种代步工具,鱼和熊掌完全可以兼得。在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状下,其它各大城市陆续推出了共享单车等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践行绿色出行,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受到了广大市民和环保志愿者的好评,这也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爱上了骑行这种“传统”的出行方式。“我也希望我们市在未来也能推出类似于共享单车这样的自行车使用模式。”李凡期盼道。

虽然这几年自行车“卷土重来”,人们出于低碳出行及锻炼身体的考虑,重新骑上了自行车,但不可否认,小汽车已然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且保有量仍然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据了解,1997年我市仅有汽车约1万辆,而到2017年,我市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0万辆,20年的时间增长了10倍。

随着车辆的增多,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尽量缓解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科学合理规划设计,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部分空间建设停车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合理增设停车位;在新建小区,增加公共空间,因地制宜的增划停车线,建设地上或地下停车场;在道路两边,合理改造道路绿化,增加停车位,同时结合城区交通现状,在主城区部分场地新建多处停车场。近三年,全市城建资金投入650万元用于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新建停车场5个、改造扩建停车场12个,增加车位785个。(来源:宁国新闻网,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