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半年报:几家欢喜几家愁

险企半年报: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8年中报陆续发布,上市保险公司“成绩单”依然显示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险企赚得钵满盆满,有的步入新跑道,也有的图新谋变。

从整个行业来看,保险业上半年发展难如人意。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2369.40亿元,同比下降3.33%。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345.19亿元,同比下降8.50%。

可见整个行业仍处在转型的阵痛中。同时监管职责整合的大背景下,整个行业也迎来严监管。其间保险业高层调整潮涌,多家险企的话事人更迭,紧随而至的当是险企战略调整。

各家上市险企上半年的业绩不仅是一个总结,也提供了一个管窥的渠道:中国保险市场的这些主要代表在深化转型、服务实体经济、迎接新科技革命上有着怎样的考虑和安排?它们又分别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众安在线:科技牌怎么打?

即将迎来五岁生日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亏损仍在扩大。中报显示,众安在线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额高达6.6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7亿元猛增了132.4%。

虽然众安在线的CFO邓锐民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后续公司会在整体业务增长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综合成本费用将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市场显然对此缺乏信心。截至9月11日,众安在线收盘价为30.50港元/股,较59.7港元/股的招股价已经跌去了近一半。

头顶“中国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主打保险科技,这是当初众安在线获得高估值的重要原因。但时至今日,保费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科技业务贡献尚低。中报显示,上半年众安保险实现总保费收入达51.48亿元,和去年同期的24.92亿元相比,增长106.58%。而其中科技业务收入仅为3570万元。

无论科技业务还是保险业务均没有为众安在线带来盈利。中报显示,科技业务上半年亏损约1.41亿元。而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为124%,远高于100%的平衡线,众安的承保业务也是亏损。美银美林的研究报告预计,众安在线的承保亏损将持续整个2018年、2019年。

众安在线仍在努力打科技牌。近日,日本首富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伸来橄榄枝,宣布与众安在线的子公司携手成立“安安科技国际”,二者分别持股51%和49%。按照规划,安安科技国际旨在向海外输出保险相关的系统服务,例如基于互联网的营销套件、基于云端的保险核心系统等。

安安科技国际的成立,尚待监管部门批准虽然众安在线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其执行董事姜兴也表示:“我们是一家完全崭新的公司。在面对创新时,我们没有任何包袱。”但是,它如何打好科技牌,仍需要管理层好好动一番脑筋。

新华保险:能否持续增长?

新华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336.SH/01336.HK)的董事长万峰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其2016年确定的转型战略终于初见成效。

根据此前规划,新华保险需要在期限、渠道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转型和优化,聚焦期交业务,大幅缩减趸交业务,致力于建立续期业务拉动增长模式。

2018年中报显示,新华保险实现续期保费537.4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总保费79.2%,“续期拉动增长”模式逐步显示出内在价值。在长期期交方面,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63.1%。

按照新华保险的转型战略,2018-2020年为发展期,形成新的发展态势。所以,当保费结构调整完成,产品调整也随之展开。

万峰表示,新华保险长期业务已发生结构性调整,以原来年金和两全保险为主,变为以健康险为主。

2018上半年,新华保险健康险首年保费由2017年的69.51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78.44亿元,增幅达12.8%。其中十年期以上的健康险有57.28亿元。

转型也不是没有阵痛。保费由新单保费和续期保费构成,新单保费体现一个公司当年创造的新产值,也是评价公司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新华保险首年保费141.22亿元,同比下滑26.1%。

代理人是新华保险业务拓展的重要渠道。中报显示,新华保险代理人人数为 33.4 万人,同比增长 0.3%,月均人均综合产能 5187 元,同比下降 26.2%。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如果新华保险能够维持当前优秀的业务结构,将有望复制友邦的长期上涨逻辑,实现业绩持续的增长。但是公司目前销售队伍稳定性较差,如果经过长时间优质业务的沉淀,有望逐步改善,但需要行业环境配合。

转型伊始,万峰曾经坦言,能否坚持是其最大的压力。如今,棋至中盘,能否把握时机,再创新局面,考验着舵手的能力。

中国人保:如何应对竞争?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1339.HK)的改革征程还在继续。

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人保实现总保费收入2861.6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来自财产险的保费收入为2056.88亿元,同比增长14.4%,占总保费比重为71.88%。

就市占率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财险市占率为34%,较去年末上升0.9个百分点。虽然此前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状况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如何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这个问题仍摆在面前。

今年6月底,中国人保首次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路线图“3411工程”(3指财、寿、健康险三家子公司转型,4指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一体化、国际化四大战略,两个1分别指打好一场中心城市攻坚战和守住一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便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首个且是最重要的战略。

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人保也迎来了新一轮人事变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央汇金总经理白涛出任空悬五个月的总裁职位。原中国人保纪委书记庄超英到龄退休,由现在51岁的原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石青峰接任。原中国人保法律总监兼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李祝用升为副总裁。至此中国人保正式形成一正四副一助理的管理层架构。

随着高层架构的落定,中国人保亦在推行“三定”方案,由原来的22个部门调整为18个部门和1个直属机构。

虽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高远,但摆在中国人保管理层面前的改革之路却是困难重重。

2017年,人保财险已经在14家中心城市失去市场第一的份额。今年年初,中国人保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上海、深圳、广州为突破口,立足差异化推进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但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却并非易事。

财险有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寿险和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则在明显下滑。中报显示,中国人保来自寿险保费为698.91亿元,同比下跌16.1%,占总保费24.42%;健康险保费为105.83亿元,同比下跌36%,占总保费3.7%。

虽然中国人保不断加大投入,试图弥补人身险短板,但是与其他保险集团相比,其人身险业务布局依然相当薄弱。对于新的中国人保管理层来说,如何针对业务结构,图新谋变已迫在眉睫。

中国平安:难免“靠天吃饭”?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02318.HK)继续受益于金融科技的赋能。

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593.39亿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647.70亿元,同比增长31.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0.95亿元,同比增长33.8%。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保险业回归保障,一些激进型险企业务戛然而止,市场份额又回到传统险企手中平安寿险的保费收入市场占有率由12.7%上升至16.8%,上升了4.1个百分点;平安财险的保费收入市场占有率由19.6%上升至19.7%,上升了0.1个百分点。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中国平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同业务条线间客户的大规模迁徙以及交叉销售。中报显示,截至 2018 年上半年,平安集团有 3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核心金融公司之间客户迁徙 1968 万人次。

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对中国平安利润贡献占比大幅提高。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的各项业务快速发展,贡献利润已达42亿元,利润占比达到7.2%,同比增长9倍。

面对业绩增长,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用三句话概括: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但行业的大环境也影响了中国平安的保费收入。中报显示,平安寿险业务的保费增长率由38.1%下降至21.2%,下降了16.9个百分点。财险业务的保费增速由17.6%略升至17.9%,但是由于行业成本的普遍上升,财险业务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4.1%。

中国人寿:保卫战下一步?

22%!虽然此前市场质疑不断,但是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 /02628.HK)以22%的市场份额巩固了“寿险一哥”地位。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也逐步消化完趸缴业务的旧账,提前完成了保费结构调整。中报显示,中国人寿趸交业务保费由2017年同期的596.67亿元大幅压缩至86.38亿元,同比下降近九成。缴费结构进一步优化,首年期交和续期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首年期交保费达817.12亿元,同比增长5.1%,占长险首年保费比重为89%,同比提升33.12个百分点。续期保费达2351.61亿元,同比增长30.3%,占总保费比重为65.24%,同比提升13.0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实现281.66亿元,同比下降23.7%,仍未走出负增长态势。

近年来,保费增速、净利润、市场份额接连遭遇竞争对手或超越或蚕食,让中国人寿一度陷入窘迫之地。特别是元月,中国人寿惨遭“滑铁卢”,寿险龙头地位一度岌岌可危。

而今的寿险市场早已不是以前的江湖,更多的市场主体开始竞逐金融科技的赛道。

对此,中国人寿似乎也在不断寻求向多元业务转型,着手收购广发行、打造资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科技业务板块。但相比竞争对手,仍显步履蹒跚。

今年9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迎来重组改制15年以来的第五位掌门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接替63岁的杨明生,成为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之前国寿已进行过一波人事调整,涉及多个子公司的一把手或者主要负责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保险主业承压,互联网搅局、大资管竞争的局面,国寿换帅以后如何进行战略调整,市场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