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不久之前,看过一个有趣的泉州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个原本住在泉州开元寺大殿旁可爱的神明。上世纪40年代,开元寺还未建起围墙,周边散布着许多民居,也有大大小小的庙宇,许多神明同聚在开元寺边。

民间故事里说,“有位叫“大哥公”的神明常常在夜里哭泣,边哭边讲‘“吾乃开元土地”。因为太聒噪,这位神明,被扔出开元寺。后来有好事的人们给捡回去在家里服侍着。现在,这枚神明,有着自己的宫宇。”

故事里这位可爱又有点委屈的“大哥公”,还在。开元寺大门斜对面,有条约一米宽的“菩萨巷”,民间也叫“土剎钻巷”,巷口有一块金色牌匾写着“大哥公”,画着往里走的箭头。窄窄的小巷,要斜着拿伞才能走进,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在蛇般蜿蜒的小巷里绕过七八个转角,“紫云大哥公”小小的宫庙,燃着几柱香。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雨这么大,你从哪里来?”

“晋江金井。”

“守宫的宮婆不在吗?”

宫庙,在巷子的一个尽头,夹在几户人家的墙角边。我们来时,宫里寂静,穿着红色衣裳的金井女人,带着供品和金纸,从大雨里走来。守宫的宫婆寻声赶来,待女人拜拜的仪式走到尾声,找宫婆又求了一支签文。

“大哥公,西街人都懂。”68岁的宫婆何卿霞,在西街长大,50年代,大哥公被敬奉在开元寺大殿旁的埔境宫内,紫云境境主公“吴大帝”在前落,大哥公在后落,“香火很是旺盛,很多人来求。”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西街老店“鹏山堂”的刘荣飞小时候常在这宫庙里玩,他的老花眼有点严重,费力地翻看日历,“农历八月十七日,是它的诞辰,戏台唱上几晚,远近的人都要来宫里敬一敬,大哥公最爱米粉、猪脚,西街老人都会备下。

何卿霞记得,50年代末,这座宫庙从开元寺边被迁出,无处安放的大哥公被菩萨巷的多位居民联合保护下来,在巷子里头建了这座小宫庙。

守宫的何卿霞,小时候常听西街的老人讲大哥公的传说。老人说,大哥公名叫谢必安,是个孝子,在皇城做差爷,有一日乡人来报,告知他的母亲病重,大哥公急急往故乡赶。抵达故乡城门外时恰是天黑,城门已关,进不了城的他听闻母亲已往生,悲伤不已死在城门外。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大哥公是孝子”只是民间的传说,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的许月才翻出《泉州市寺庙录》,里面有关于大哥公的介绍。书上说道:“泉台地区的城隍庙、王爷庙往往配有黑、白无常的塑像,民间称黑无常为‘矮哥爷’,人们若遇见便会晦气临头,所以称之为‘范无救’;而白无常则称为‘大哥公’,人们如碰到他,只要向他乞谢必获阴佑,因名‘谢必安’。”

在泉州有好几处大哥公的宫庙,涂门街的东鲁巷口就有一座,是始建于明朝的“白无常大哥公”宫。大哥公住进了菩萨巷,巷子里的6户人家自发成了守宫人,一代代传承下来。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关于“大哥公”的由来,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认为, “白无常大哥公,鬼神信仰的一种,少有单独成庙的,也许跟泉州历史上的两件宗室遭灭门屠杀案有关。”

一个发生在南宋末年,“南外宗正司”迁往泉州,300多位皇族子弟遭降元的泉州市舶司提举、首富蒲寿庚灭门屠杀。一个发生在元朝末年,蒲寿庚家族反遭元军灭门屠杀。在刘志成看来,这两座大哥公宫的位置,与两个惨遭屠杀的宗室遗址紧邻,始建的时间,也都为灭门案发生后不久的时间,他觉得并非巧合。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大哥公”的传说和由来都没定论,但只这三个字,就很耐人寻味。在古城的街巷走走,你会发现,像大哥公宫一样住进寻常人家厝角的宫庙,还不止这一处。在距离大哥公宫不远的裴巷,三四十平方米大的“彩华宫”藏身裴巷110号民宅。

古厝里住着的83岁的郑桂秋,小时常在宫庙里玩,彩华宫是彩华埔的埔境宫,宫内供奉唐朝“双忠”许远和张巡。唐代张巡、许远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为国死难,受到后人尊崇,多地有庙宇拜祀,泉州便有许多座。

“这座彩华宫,应该是我家祖上与邻居共同捐出来的地。”郑桂秋依旧住在手巾寮古厝里,古厝几经修缮,他说挖开地面,古厝与邻居家的地基是连在一起的,彩华宫建在两座房子中间,估计有200多年历史,最近裴巷角头的人们发起集资,为这座宫庙做了一次修缮。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再往承天巷走,75号“青砖徐”家中,也住着一位铺境神。这座老宅邸,是泉州市区仅有的青砖古大厝,是清代正四品大官徐应升的中宪大夫第,被老泉州人唤作“青砖徐”,是古城曾经的名门望族。

“登贤埔温星君”在徐家古厝里已住了半个多世纪。三进的古大厝里,漏光的天井里种满了官兰花,正值花期,黄色的兰花高高举起。温兴君就敬奉在第三进的“公妈厅”边,面朝整个天井的绿意,供桌前供着四时的鲜花。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老宅的主人徐周林说起,温兴君留驻徐家,是在40年代末的一次佛诞节庆。登贤埔温星君的宫庙,在徐家的斜对面,徐家的古厝门前,有一块平整的石头埕院子,每逢佛诞唱戏的戏台都搭在徐家的院子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温星君诞辰,徐家热闹不已,埔境里的人们,络绎不绝的赶来敬拜,入夜,徐家要为温星君备上南音戏台。

信仰,在这座古城里,一直生生不息。

开元寺对面,有个爱哭的神明“大哥公”,西街人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