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父母们,快救救自己吧!

孩子出生的时候

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

孩子准备考试的时候

孩子找工作的时候

孩子找对象的时候

孩子生娃的时候

……

孩子的一生中

中国的父母没有一刻停止焦虑

我们的眼睛永远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

不断的比较,带来的只有焦虑

中国人最头疼的词“焦虑”。

有为中年而焦虑,有为事业焦虑,还有为孩子的教育而焦虑。

一群父母为孩子的作业焦虑,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焦虑……

为了辅导孩子的作业,妈妈们都变作张牙舞爪的恶魔。她们暴跳如雷,她们气急败坏,她们鸡飞狗跳,她们当中有的甚至气出了心肌梗塞。

一个孩子的作业而已,至于这样吗?孩子的智力有如此不堪吗?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会这样焦躁呢?

这些焦虑的情绪如乌云盖顶,时刻酝酿着,随时会爆发。它像是瘟疫,蔓延到了每个父母身上。

做父母的我们,为什么总这么焦虑呢?

焦虑的父母们,快救救自己吧!

1

有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

虽然如此,但中国父母依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

我们害怕孩子长得没有别人家孩子高,成绩没有别人家孩子好,才艺没有别人家孩子多……会输,会落后。

于是把这种压力强加到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也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够承受那份重量。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焦虑,实际上不是孩子输不起,而是父母害怕输。

焦虑的父母们,快救救自己吧!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梦想和对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花费大把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不惜代价送孩子上好学校,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强迫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意愿做某件事时,还不忘对孩子苦口婆心地说上一句:“我是为了你好!”

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帮我们圆梦;

我们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正是这种焦虑,让无数家长和孩子都处于连轴转的水深火热之中。

焦虑的父母们,快救救自己吧!

2

今年暑假,一篇《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在家长们的朋友圈热传。

文中妈妈给女儿制定的暑期计划表包括11个兴趣班:语文3个、数学3个、英语1个、科学1个、编程1个、书法1个,以及游泳1个,还有一个国学夏令营,一个国际夏令营。从期末考试结束,一直持续到开学,满满当当。

从月薪不够,到半年工资也不够,暑假给孩子烧钱,说是无底洞也不为过了。

其实逼疯家长的不是攀比,是不明所以的“高级”。

焦虑的父母们,快救救自己吧!

以国外游学为例,已经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状况。

但问题是,对于儿童,别说是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连安全都是未知数。

而提供这类“国外理念、高级知识”培训、游学机构们也乐意宣扬这种贵族教育的秩序,乐意让花着真金白银的父母们觉得钱到位了,就是能换来值得的回报。

宁可“烧钱”也要按照所谓成功人士、社会精英的标准打造孩子,烧着了的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焦虑。

于是才有那样的哀叹,“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

焦虑的父母们,快救救自己吧!

我们焦虑,应想办法消解焦虑,而不是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那怎么消解焦虑?

心理学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理论,叫重定向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越关注越容易焦虑。

因此更好的方式就是用新的刺激改变原有的注意方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父母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一、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转移注意力

女人没结婚时,是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婚后,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就把自己丢了。

男人婚后照样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焦虑感强的多是母亲。无论父亲母亲,一旦注意力集中孩子身上而没有自己,问题就会出现。

所以,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没有自己就越焦虑。

这时,应强迫每个星期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以跳个舞,画个画或插个花。努力找回自己的兴趣,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享受它们。

实在没有兴趣的,就报个学习班。

烘焙、书法、瑜伽等,挑自己感兴趣的学。关注、关爱自己越多,就越能气定神闲面对孩子与家庭。

二、坚持运动与旅行

运动使人年轻。每个星期定个时间段运动。可以约上爱人或知己走步或跑步,或者花上健身房,花了钱可以促使自己坚持运动。

每年有一到两次的长途外出旅行,每两三个月应安排一两次的短途游玩,看看花,摘摘果。

约上三五知己,赏赏景,散散心,谈谈心。

千万别以要照顾孩子为没空的理由来拒绝这些事,孩子没你照看几天,家庭照样转,世界依旧美好。

三、要拥有能谈心的知己

这条建议专门是给做母亲的女人的。女人是善于倾诉的生物。所以倾诉也是转移注意力的途径之一

有烦恼了,约上知己好友,开吐槽大会,把焦虑、烦恼倒一倒,这样能清一下情绪毒素,让情绪平和。

方法总比问题多。改变的关键是爱自己。一个懂得爱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去爱孩子

与此同时,我们父母也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指导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的人生作出更科学的规划。

希望我们都能愉快地跟焦虑说:“滚蛋吧,焦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