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重組,潯興股份連續三個跌停

9月10日,停牌10個月的潯興股份復牌,隨即封死跌停板,9月12日、13日,連續兩天再封跌停板。


終止重組,潯興股份連續三個跌停


潯興復牌三天三跌停

9月10日,潯興股份正式復牌,開盤即封跌停板,至收盤,收於14.68元,下跌9.99%,全天封死跌停一字板。

9月11日,潯興股份繼續跌停。

今天截至午盤,潯興股份依舊以11.89元價格,封死跌停板。

復牌三天,三個跌停,會是潯興股份的極限麼?

目前還不知道。

終止重組,潯興股份連續三個跌停

從目前股市來看,潯興復牌有補跌的因素在內。

2018年1月2日,創業板指是1769點,到9月11日,創業板收於1383點,今年以來創業板指跌去386點,跌幅為21%。如果與今年4月2日創業板指高點1918點相比,創業板跌去535點,跌幅逼近28%。

在這種情況下,潯興股份補貼也是情理之中。

但事情沒這麼簡單,終止重組才是源頭。

環境變化重組終止

9月8日,潯興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原擬向福建潯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潯興集團”)出售拉鍊業務及其相關資產和負債,因近期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及國內證券市場波動影響,公司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經交易雙方友好協商,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自9月10開市起復牌。

2017年11月13起,因籌劃對外投資事宜,潯興股份停牌。半月之後,轉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序。

到2018年1月,公司宣佈重組事項變更,從對外投資變為資產出售,要將公司拉鍊相關資產全部出售給原控股股東潯興集團。

據瞭解,2018年1月23日,潯興股份與潯興集團簽署《資產出售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交易雙方初步確定的目標資產範圍為潯興股份直接或間接擁有與拉鍊業務相關的,或基於拉鍊業務的運營而產生的所有資產、負債及權利。而後,在2018年5月11日,潯興股份發佈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預案,根據公告,潯興股份擬向潯興集團出售拉鍊業務及其相關資產和負債,標的資產包括晉江潯興、潯興國際、天津潯興、成都潯興、東莞潯興100%股權,以及上海潯興75%股權、晉江農商行0.92%股權。交易對方以現金支付對價,交易標的預估值12億元。

而潯興拉鍊資產淨資產達11.69億,2017年的營業收入超過14億元,淨利潤過億元。

終止重組,潯興股份連續三個跌停

也因此,5月17日,深交所向潯興股份發出問詢函,17個問題直指公司的股權關係、業務發展等多個核心問題。

收到問詢函後,潯興股份14次延期,直到資產重組終止也未能回覆。

還有更深遠的原因

其實,本次終止重組,不過是表面原因。潯興股份暴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2017年9月,潯興股份以10.14億元的對價收購價之鏈65%股權,增值率350%,形成商譽7.48億元。從一家拉鍊製造公司,轉型為拉鍊和跨境電商雙主業公司。

交易對方也作出了高額業績承諾:2017年-2019年承諾實現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億元、1.6億元和2.5億元,3年累計不低於5.1億元。

2017年,價之鏈實現扣非淨利潤9686萬元,業績承諾完成率96.86%。

今年上半年,價之鏈陷入虧損,情況不容樂觀。

  • 半年報顯示,潯興股份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64%,淨利潤3629萬元,同比下滑43.47%。這一升一降間,均是公司收購價之鏈所造成。
  • 數據顯示,上半年價之鏈營收3.8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但受全球經濟環境、市場競爭等外部環境影響,各項成本激增,整體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60.26%,降至47.39%。倉儲、推廣等費用的上漲,導致銷售費用同比增長超80%。

匯率波動、存貨週轉率下降佔用資金等原因,導致公司財務費用飛漲,同比增長592.4%。

終止重組,潯興股份連續三個跌停

各種不利因素疊加,價之鏈上半年錄得虧損1907.6萬元,為潯興股份旗下子公司中最大的虧損戶。

原主業拉鍊依舊賺錢,但第二隻“輪子”—跨境電商虧損來襲,這才是潯興股份被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核心因素。

“東家”變了,主業也在變

潯興集團是晉江施能坑家族與1992年創辦。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潯興集團旗下的潯興拉鍊(SBS)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專業拉鍊品牌供應商。

2006年12月,潯興集團旗下的潯興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後,潯興股份業績保持穩健增長的態勢。

終止重組,潯興股份連續三個跌停

潯興股份年報顯示,2016年營收11.75億元,淨利潤1.18億元,均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

2016年11月11日,福建潯興集團有限公司與天津匯澤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澤豐”),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擬向後者轉讓其持有的8950萬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25%。本次交易完成後,福建潯興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降至7.38%,匯澤豐持股25%,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匯澤豐實際控制人王立軍由此成為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權轉讓總價為25億元,折算每股價格高達27.93元,達到了公司停牌前收盤價12.68元/股的2倍多。這是一次高溢價的轉讓,讓潯興集團大賺一筆。

但潯興股份“新東家”顯然志不在實體的拉鍊產業,高溢價收購如果繼續在製造業裡折騰,什麼時候能夠收回成本?

隨後在2017年,潯興股份轉型跨境電商,收購了新三板掛牌的價之鏈。跨境電商有互聯網基因在裡面,在2017年是非常熱門的概念。但在2018年,價之鏈沒有給潯興股份帶來新的澎湃動力,反而成為虧損的源頭。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潯興股份復牌連續跌停,就能夠理解。問題是什麼時候能夠停下腳步?



文:林仙平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