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人沒有作出《詠鵝》或《鋤禾》等詩詞,而被現代人寫出來的話,還會不會被稱爲好詩呢?你怎麼看?

佳源19


好詩詞不是古董文物,年代越久遠越貴重;好詩詞如同美玉,不論新舊,只要是精美的藝術品,都會有很高的價值。如果當代人能夠寫出《詠鵝》、《憫農》等詩詞,依舊會被人們認可,稱之為好詩。




《詠鵝》傳說是駱賓王7歲時所寫的,屬於神童詩。該詩之所以傳唱甚廣,與駱賓王的天才早慧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樂衷於推崇天才兒童,因為神童太彌足珍貴了。一般的孩子還在玩耍哭鬧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就能夠寫出天才詩歌了,實在是太驚奇了。

至於《憫農,其二》這首詩,更是成為了諺語,家長在教育孩子珍惜糧食的時候,往往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幾乎人人都會背,但是能夠踐行該詩的人很少很少。一些人掙錢很容易,過上了奢侈生活,鋪張浪費,糟蹋了多少食物,讓人憐惜!


如果這些好詩是由體制內或者是高官所寫,那麼依舊會流傳甚廣,長盛不衰。如果這些詩是由普通網友所寫,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了。畢竟當代喜歡詩詞的人不多了,也許會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不會流傳後世。

好的詩詞是不分時代和地域的,這就好比優美的小說,比如《小王子》和《童年》,無論放在任何時代,翻譯成任何一國文字,都是絕佳的作品。我覺得美好的詩詞也是這樣的,能夠穿越時空,成為不朽的經典。


把詩詞比喻成美玉,再合適不過了,美玉需要精雕細琢,詩詞同樣如此。美玉不分新舊,只要是珍品,都會價值連城。詩歌同樣如此,當代人如果能夠寫出媲美古人的詩詞,當然應該稱作好詩。


層城鵷雛


謝謝你的提問。好詩歸好詩,有沒有這樣著名就不一定了。

《詠鵝》和《憫農二首》是經過多少代經典選本塑造出的經典,詩本來就好,加上機會好,所以才非常著名。

如果是當代人寫的,肯定不會這樣著名。

這就好比一個美人,只因為與著名人物著名事件有關,所以她就更著名,其實美人很多。事件和人物地位就不可多得了。

其實,好詩永遠是好詩。不要說唐詩宋詞,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不少好詩,我們至今還不太瞭解呢!

朋友們,喜歡自己喜歡的詩,這個一種“偷著樂”呢!



千千千里馬


問題:如果古人沒有作出《詠鵝》或《鋤禾》等詩詞,而被現代人寫出來的話,還會不會被稱為好詩呢?你怎麼看?

.......

前言

詩,好不好,不在於年代,詩歌在唐朝達到了頂峰,但是不代表唐朝的詩都是好的,也不代表非唐朝的詩就不好。

中國的傳統是古人總比今人的好,鴉片戰爭以後,又開始出現一種崇洋媚外的情況,這兩種現象都比較極端。所以說未必越古的越好。

首先我以為《詠鵝》或《鋤禾》這兩首詩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一、從詩體上來說

《詠鵝》和《憫農二首》都是古體詩,不講究格律,現代人完全寫得出來

  • 《憫農二首》是押仄韻的古體詩。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 《詠鵝》是平聲韻的古體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二、文學與思想

從文學性和思想性來說,駱賓王的《詠鵝》不如李紳的《憫農二首》,駱賓王僅僅是描繪了一隻鵝的形象,而李紳刻畫了一個勤苦農夫的形象,特別是提出了質問:為什麼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感嘆到: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1、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道:

詩苦於無意;有意矣,又苦於無辭。如“鋤禾日當午”云云,詩之所以難得也。

詩首先要有好的立意,也就是主題思想,有了深刻的思想性,還要有“辭”,也就是文學性,這是《憫農二首》強於《詠鵝》的地方,當然,據說駱賓王還是個孩子時寫成了《詠鵝》,當然比不了成熟的李紳。

2、所以範攄《云溪友議》中記載了,前輩看了李紳的《古風》以後,認為李紳是卿相之才:

初,李公(紳)赴薦,常以《古風》求知呂光化,溫謂齊員外煦及弟恭曰:“吾觀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為卿相。”果如其言。

3、李鍈在《詩法易簡錄》指出:此種詩純以意勝,不在言語之工,《豳》之變風也。


特別強調了李紳的這兩首詩勝在“意”,而文學性上其實一般。

三、如果古人沒有作出《詠鵝》或《鋤禾》等詩詞,而被現代人寫出來的話,還會不會被稱為好詩呢?

1、駱賓王的《詠鵝》朗朗上口,清新可愛,但是不能讓人產生更深更廣的聯想。但是這首詩在任何時候都不算是非常好的詩,現代人寫出這樣的詩不難,反而要注意,作詩儘量避免只有形象沒有思想的詩。

2、《鋤禾》的思想性更強一些,很有些像宋朝的詩,有形象有議論,這兩首與唐朝的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唐詩多以景語寫情語為上品。這種詩像議論文,我感覺現代人寫出這樣的詩,成為好詩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主題思想更明確。

3、真實的好詩,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通篇寫景,沒有一句議論,卻引起讀者的無限聯想: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結語

現代人寫舊體詩(格律詩、古體詩、詞),被稱為好詩的情況不好判斷,因為大多言不由衷,評獎的作品也難以服眾。

而且,我們的學校裡早就不教大家作詩了,僅僅靠背詩是缺少鑑別能力的,很難分清詩的質量。

什麼詩是好詩呢?見仁見智吧!


老街味道


我想說的就是,這些出名的古詩詞,之所以它很著名,並不是現代人給他們定義的,他們一直是好詩詞,在當年就是

就好像現在的歌曲,有一些好聽的歌並不是過了很多年以後才好聽的

時代的發展代表著人類的進步,人類的進步也代表著每個時代的欣賞水準在不斷的變化

為什麼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還熟記於心,是因為那些是不可複製的,

就像現在的好聽的歌曲一樣,是不可複製的!是唯一的!

說的俗一點,這個世界上最值錢是什麼啊?不是人民幣,不是房子,不是車子,而是文化


怪獸仙僧


好詩就是好詩,不分門第高低,貧富良賤,不受時空節制,不因歷史變遷而失夲色。名人的詩在當時可能關注度高些,但放在歷史長河中經過無數人檢驗,未必都是名作。古今的道理一樣,例如無名氏的名篇:〝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不見面,共飲長江水。〞…〝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還有很多佳作,明白如話,淺鮮易懂,讀起朗朗上口,非常大眾化。儘管作者無名,詩意裡隱藏著詩人的靈魂在熠熠發光。今天讀現代詩,誰還在故作高深,矯情弄玄,請君讀白居易《賣碳翁》:賣碳翁,伐薪燒碳南山中…。咄,爾等枉為詩人,臉紅也不紅?


太陽雨13379002207


我想大概有兩種情況。在當時要不是駱賓王與李紳所寫,而出自於普通人之手,也許我們就看不到了。

同樣,現在假如出自於名師之手就會有機會傳播而成為精品。要是出在只是寫詩消遣之人的手上,那也便煙滅在塵埃之中了。


建中141928143


好詩誰寫出來都一樣,不分現代古代。

不過現代人跟古代學文化不同,所以現代很難達到古代人水平。古代從小學《三字經》《百家姓》《幼學啟蒙》《笠翁對韻》等等從小就讀四書五經,經史子集。

而我們現代小時候學得有數學,畫畫,音樂,語文課本也都不一樣。

古代是以詩取士,就是會寫詩才能當官,所以唐詩空前絕勝,好詩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