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盒區房」,有阿里雲的支持可隨時享用遠道而來的生鮮美味

9月19日上午,2018杭州·雲棲大會的第一天。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的演講被排在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致辭)後面,也是演講順位的第一人。然而,在這個非常嚴肅、認真的場合,胡曉明竟然一上臺就跟主持人喝起了茶。沒錯,還有專人給斟茶,喝的還是杭州特產西湖龍井。

我住在“盒區房”,有阿里雲的支持可隨時享用遠道而來的生鮮美味

主持人一直在介紹,而胡曉明一直在看手機。為什麼?其實,這是DEMO演示環節。胡曉明用手機打開了天貓app,點開必備工具後再點擊AI挑物(如下圖)。胡曉明表示,通過AI技術對大量西湖龍井茶葉的圖片進行學習,利用AI挑物這個功能,給西湖龍井茶葉拍張照片,就能識別出哪一款西湖龍井是機器炒制的(價格低)、哪一款是手工炒制的茶葉(價格高)。


我住在“盒區房”,有阿里雲的支持可隨時享用遠道而來的生鮮美味

拍西湖龍井圖片鑑別品質(機器炒制、手工炒制)的DEMO拉開了胡曉明主題演講的帷幕,他演講的內容是由N+1個案例來組成的,以杭州為起點,向全球更多城市輸出數字中國的“杭州方案”是阿里雲的目標。他表示,“這些新杭州故事,明天將會在更多城市發生。”

在這些案例中,盒馬鮮生的“盒區房”深得我心。畢竟民以食為天,“生鮮”是剛需、高頻、高復購的品類,能把新鮮、品類繁多的生鮮產品在短時間內送貨上門,對消費者來說誘惑非常大。

不要學區房,我要住盒區房!

“盒馬鮮生”分為線上與線下兩部分業務,線下開設門店,線上則依託實體店,提供三公里以內、半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配送服務。距線下店三公里範圍內的房子就叫做“盒區房”。

顧宇琳是一個酷愛海鮮的新杭州人,她每次下班去菜市場,都發現海鮮不“鮮”了,這讓她非常煩惱。自從搬到了“盒區房”,通過手機APP下單,就能輕鬆買到全世界空運的新鮮品質的海鮮,30分鐘後,快遞小哥/美眉就會送貨上門,這讓她非常滿足。

我住在“盒區房”,有阿里雲的支持可隨時享用遠道而來的生鮮美味

看到這,我已經讓嫉妒矇蔽了雙眼,我也是一個酷愛吃海鮮的人,但是需要到幾公里(大於三公里)之外的盒馬線下店購買才行,對此我表示,我要住盒區房!

快速配送的背後 是阿里雲在做支撐

住在“盒區房”的顧宇琳,可以做到“想吃的新鮮不用等”,她體會到的是盒馬非常周到的送貨服務。而在這背後做支撐的阿里雲,卻是消費者不知道的。阿里雲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來支撐盒馬的服務,今兒我們就來說一說。

盒馬的配送模式是建立在數據基因之上的,通過數據掌握消費者需求,反向驅動商品採購、中央廚房、加工中心、配送等環節的精準供應和流通效率,最終實現3公里範圍內30分鐘免費送達的智能物流體驗。

另外,阿里雲以算法驅動運營系統,以算法支撐配送系統。舉例來說,傳統倉庫揀貨是由一人揀完訂單中所有貨品,但盒馬屬於分佈式揀貨,即通過算法將訂單打散,使得不同的揀貨員就近揀貨,最終將揀貨環節控制在3分鐘以內。將門店覆蓋的用戶地址形成大數據,算出一次配送三四單的最近距離。

我住在“盒區房”,有阿里雲的支持可隨時享用遠道而來的生鮮美味

就像胡曉明說的那樣,盒馬線上配送服務要把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背後依靠的是數據,依靠的是人工智能,依靠的是雲計算。

對消費者來說,盒馬貼心的配送服務值得給好評。而這個好評,除了給線下店的新鮮生鮮、快遞小哥/美眉的,還有一部分是給背後英雄阿里雲的。沒有阿里雲的技術做支撐,線下店、分揀員、快遞員不可能配合的那麼完美。

要變革傳統零售模式 阿里雲表示需要繼續用技術來驅動用戶體驗

盒馬鮮生是阿里在新零售(馬雲2016年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業態方面的嘗試。其肩負了傳統零售變革者的重任。其線上與線下經營高度融合,開闢了全新的經營模式,對傳統生鮮電商形成衝擊。

另外,生鮮超市始終面臨著高損耗的魔咒,動輒高達30%的損耗極大拉低了利潤率。當阿里雲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後,盒馬店按需供應,有效減少生鮮品積壓。即便偶有超量,只要阿里雲根據後臺大數據篩選出有消費意向的顧客,向其推送一條優惠信息,往往幾分鐘即可搞定。

在杭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盒馬鮮生為周邊的市民提供便捷服務,對消費者來說,食品新鮮、服務周到是其選擇盒馬的主要原因。胡曉明表示,還需要繼續通過技術來驅動用戶體驗。

盒馬的新零售模式,是以生鮮電商為切入口,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將APP和線下門店覆蓋生鮮食品和餐飲服務,運用阿里雲的技術(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再融合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物流配送,滿足了顧客對於生鮮品質要求的同時,也考慮到了用戶隨時隨地“吃”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