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能停

在2005年笑不时当总统时,糖果和米国就发生过一次贸易争端。那时糖果稍微一强硬,米国就后退了。所以糖果才会在这次贸易争端开始时极端自信,极端强硬,以为可以故伎重演,吓退米国。但现在糖果困惑地看到,不论糖果如何嘴硬,甚至启动大规模关税报复措施,米国的立场仍然毫不动摇,而且反而步步紧逼。

为什么这两次米国的表现如此天差地别?

糖果人都认为米国在贸易战中对糖果提出欺人太甚的要求,事实上是这样吗?

川普上台以前就对北约、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发出严厉指责,说他们占米国的便宜,上台后真的就对这些国家加征关税。川普的这些举动在糖果人看起来似乎是分不清敌我: 跟糖果全面较劲已经够米国忙一阵子的了,还同时向自己的铁杆盟友开火,他是不是疯了?

然而奇怪的是,墨西哥、加拿大和欧盟谁都没有对川普说“你TMD是不是有病呀?” 相反,欧盟没有说任何难听话,首先让步,保证增加购买米国产品,包括天然气和大豆。墨西哥紧跟其后,安照川普的条件和米国签署了新的北美贸易协定。加拿大加入这个新协定也是早晚的事。

是大家都屈服于川普的淫威了吗?

要回答上面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从二战后米国的战略布局说起。

二战中所有国家都大伤元气,唯有米国的国力如日中天。二战结束时米国的GDP超过全世界GDP总和的数倍,美军光航母就三十六艘,可以同时击败全世界所有国家,把整个地球纳入米国版图。到1960年,二战结束十年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经济已数倍于战前水平,但米国的GDP仍然超过他们GDP的总和。

然而米国没有乘机从任何一个国家攫取一寸领土,抢夺一吨矿产资源,包括二战中的死敌德国和日本。相反,米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东欧拒绝)、日本已及韩战后的南韩进行大规模金融和工业援助,金额相当于今天的2000到300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持续四年,结束时,欧洲的经济就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为什么米国这样做呢?他有三重考量:

第一个考量:基督教讲究博爱助人,作为一个严格信仰新教的国家,米国人民是世界上最乐于助人的人民。对于他们来说,拿出自己零花钱来帮助别人脱贫致富是何乐不为的事情。

第二个考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逼糖果和自己通商。发达工业国家把自己的富足建立在对外通商的基础上。当别的国家繁荣富足时,他们就可以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也可以向他们购买我们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的产品,彼此互补。这是工业国家最喜欢的境界。

所以从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就已经不再对攫取别人领土感兴趣了。因为你攫取别人领土必将引起原住民的常年反抗,你必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生命去镇压,镇压的结果必然是占领区无人投资,工商业停滞,民生凋零,自然没有购买力去买你的产品,相反你还不得不向该地区输血,而且你不断修桥补路,游击队不断地炸桥毁路,你的输血还将是长期的大出血。

相反,如果你与他们和平相处,帮助他们富足起来,他们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不用你花一个人一分钱,每年他们还大量购买你的产品,大批来你这里度假花钱,这不是无本万利的事情吗?

不错,别的国家经济科技发达了,竞争力高了,确实可能对你的产业构成竞争压力。但国与国之间谁的科技和产业更发达,完全拼的是体制,只要你体制健全合理,你完全没必要担心。

一个健全的有竞争力的创新体制必须做到如下五点:

(1)科技创新得到保护,有人仿冒侵权,体制会立刻让他得不偿失;

(2)科研和加工体系完善、水准高,你可以使用的实验室、可以求助的专家和咨询机构、为你研制、加工零部件的工厂都是一流水准,所以你从事创新的起点就高;

(3)各行各业都有大量一流的科技和商业人才供你来雇佣,帮助你实现创新,以及从创新向大批量市场化的转换;

(4)有完善的金融系统和融资渠道,你能够轻易获得创新和市场化所需要的资金;

(5)有健全的、大规模的产业链,使你能够迅速为你的创新找到大规模的应用对象,迅速把创新转化为批量产生的利润。

如果你有这样完善的创新体制,那么新技术新产业就会层出不穷。来自其他其它国家的新技术新产业的竞争只可能成为激励和启发你不断创新的动力,而且别人的新技术还可能为你所用。比如法国的某家公司发明了激光快速扫描成像技术,米国的某家公司就利用该技术发明了自动驾驶汽车的路况识别系统。这就是彼此互利的良性竞争。米国的创新体制无疑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所以他不怕来自如何国家的竞争。

第三个考量:经济富足的国家必定民生安定,百分之九十九都会走向民主(只有糖果是个例外)。而贫穷则是动乱和独裁的孵化器,纳粹党就是因为德国一战后民生凋零导致政治动荡,人民渴望有力政府,才得以上台的。

基于上述三个考量,米国不仅在马歇尔计划中对其他国家给予大量经援,而且在关税和汇率政策上给予优惠。比如直到今天欧盟仍然对米国汽车征收10%的关税,而米国只对欧盟汽车征收2.5%的关税。比如米国邮政对来自国外的物品的收费比类似物品在米国国内邮寄的收费还要低27%。米国还长期容忍其他国家维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低汇率,导致米国增加进口这些国家的产品,减少向这些国家的出口。这就是米国几十年如一日的贸易逆差的由来。

为什么米国会几十年如一日,容忍甚至主动实行这种不利于自己的经贸关系呢?

我们知道,同一种产品生产销售的数量越大,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越低,产品售价就越低,就越有竞争力。日欧经济在战后的废墟上起步时,国内消费需求低,生产规模低,产品不成熟,单件产品的生产成本高。而米国由于其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制造工业,其产品的产销量极大,质高价低。如果日欧不对米国产品建立起关税壁垒,那么米国大量产品在日欧倾销,必然全面压制本地工业。本地工业低迷,就业率必然低迷,民生自然低迷,既无力购买米国产品,又造成社会动荡,给共产势力提供见缝插针、挑起动乱、扩大影响的机会。这种结果自然不符合米国的战略利益。所以米国才会在战后容忍甚至支持日欧韩对米国产品建立起贸易壁垒,又把自己的国内市场对这些国家的产品敞开大门,以国内市场的强大购买力拉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他们走向繁荣富足。

历史证明了米国人的高瞻远瞩。二战后西欧、日本和南韩在米国马歇尔计划的慷慨援助和一边倒的经贸关系的惠顾下迅速崛起,民生富足,国力强盛,政治上走向完善稳定的民主制度。日欧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崛起并没有扼杀米国的科技和产业,相反,美日欧在良性竞争的互惠互动中,形成了一个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和人文文化上彼此依赖、相互促进的多赢局面。面对共产主义铁幕下民生惨淡的糖果、北韩和东欧,日本、南韩和西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稳定力量,有效地狙击了共产势力的扩展。来自北韩的冒着死亡威胁常年不息的脱北人流,2015年电影《间谍桥》中展现的冒死翻越柏林墙投奔西方的东德人,还有糖果一直到今天都在进行的、最近反而愈演愈烈的移民潮,都宣示了人心的向背。

米国对糖果的政策也延续了同样的思路:一个繁荣富足的糖果符合米国的利益。这个思路从二战前一直延续到2012年糖果新帝登基。糖果人不断听到米国的这个表述,但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是口蜜腹剑,其实他说的完全是真心话。二战前日本入侵糖果,米国要求日本退出糖果,并因此对日本发起了石油禁运。日本本土包括其在糖果的占领区都基本不产石油,日本的库存石油用一天少一天,所以日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屈服,退出糖果,放弃他们在日俄战争中通过血战获得的满洲利益,从此告别他们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要么孤注一掷对美开战,攫取东印第产油区。日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才有了米国的参战和轴心国的战败。如果米国对糖果灭亡无动于衷,那么日本绝不会主动攻击米国,米国就不会参战,那么紧密合作的日、德、意轴心国必然在世界上大行其道,糖果上空到现在都可能还飘扬着膏药旗。

所以米国是中华民族的救命恩人。

即使是在糖果在韩战中与米国作战,造成米国37000人阵亡,并有史以来第一次被迫在没有获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之后,米国也没有改变他对糖果的一贯思路。1958年,韩战停战刚刚五年,糖果大跃进导致大饥荒,米国向糖果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数十万吨粮食,帮糖果的饥民度过难关。糖果外交官回答:“什么?你们搞错了吧?我们很富足呀!倒是米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随时可以向你们提供十万吨粮食的无偿援助!” 米国人苦笑走开,糖果三千万人饿死。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武装冲突后,苏联决定对糖果大举使用核武器,以为米国在韩战中遭受如此大的损失,一定会乐见,于是事先通报米国。米国先是通过华盛顿邮报刊登文章警示糖果,然后又对苏联提出严厉警告:“米国将苏联对糖果使用核武器视为对米国及其盟友的攻击,苏联核导弹升空之时,米国就会对苏联展开大规模核报复。” 糖果也随即展开人口和工业能力的大规模疏散。所以苏联才放弃了大规模核打击糖果的计划。

在糖果改革开放之后,米国正是基于对战后日欧的同样的思路,不愿意米国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倾销糖果摧毁糖果工业,希望糖果在富足以后能够走向政治清明,才会一方面容忍糖果对米国产品构筑起森严的壁垒,强迫进入糖果的米国公司缴出其技术,另一方面又对糖果产品进入米国市场大开绿灯。正是因为这个一边倒的优惠政策,糖果才有了改革开放之后的迅猛发展,才能每年对米国有几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建立起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糖果同时与世界其他地区都是贸易逆差:因为其他地区没有米国对糖果的这种一边倒的优惠政策!

米国对其他国家的这种输血性质的优惠政策只能适用于对方比自己小很多穷很多的状态。时过境迁,到了1985年,日、德、英、法已经成长为完善强大的经济实体。当时美元当时对这些国家的货币严重高估,导致米国产生巨额贸易逆差,损失惨重,无法继续承受下去。于是米国就和这些当年的受惠国商量,大家一起签订了一个“广场协议”,商定美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达到合理的水平。这个协议并没有完全实现米国对其他签约国的完全对等,只是稍微缓解了一下米国的负担。比如欧盟至今都在对米国汽车征收四倍于米国对欧洲汽车征收的关税。

这里我必须走题,谈一下“广场协议”四年之后日本的经济崩溃和其后的”失去的二十年“,因为只要任何人一谈米国在经济上扶持别国,糖果的一知半解的小粉红们必定会引用日本在1989年的经济崩溃,把它说成是米国通过“广场协议”用心险恶地摧毁日本经济的证明。如果米国用心如此险恶,为什么这些国家都签了这个协议?米国又没有用枪顶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是大家都觉得昔日慷慨帮助我们脱贫的恩主现在被我们拖累得够呛,现在我们都强大起来了,该是少揩些他的油的时候了。还有,为什么同时签协议的英、法、德国的经济就没有进入失去的二十年?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了,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德国采取的对策是紧缩货币,防止经济过热。但日本做的正好相反: 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贷款利息,希望籍此鼓励创业,增强日本经济的竞争性。但人们拿到了钱却都用来炒房地产了,结果日本房地产价格火箭般一路飞升,泡沫最高时,东京一城的地价就高于全米国所有城市和广袤国土的地价,而米国的国土面积是东京的1.5万倍!日本经济泡沫化到了如此程度,四年以后的破灭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没有像米国历次经济危机之后反弹,以至于日本人哀叹“失去的二十年”?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在政府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全力支持下吹得太高了,一旦破灭之后,除非再次狂吹泡沫,不可能再接近当初的高度。第二,不像美欧通过大量接收移民保持人口增长,日本不愿意接收移民,所以日本人口持续下降。虽然人均GDP在泡沫破灭之后快速上升,但国家GDP却再也无法接近1989年泡沫顶点的水平。所以日本人的失落感才会在二十年里挥之不去,跟米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谈贸易战。

到了小布什总统的2005年,米国刚刚打完第二次海湾战争(我的《米国:糖果人永远也读不懂》一文谈到了米国发动二次海湾战争的原因),年度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达7000多亿美元,形势非常严峻。这里面除了进口石油的2500亿美元,下一个大头就是对糖果的2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所以米国政府迫切希望能和糖果像和当初的“广场协议”签约国一样好好商量,采取一些措施适当减轻米国的负担。但糖果可不像日、英、德、法那样知道感恩,立刻跟米国翻脸,以贸易战相威胁。我们在糖果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好心人让穷亲戚长年白住自己空置的房子,有一天好心人自己要用房子了,要穷亲戚搬出去,结果穷亲戚马上翻脸,不择手段要死要活地闹。你去糖果当这样的好心人,十有八次会落得如此下场,弄不好你的穷亲戚还可能弄死你。我身边直接认识的人里面,这样恩将仇报、贪得无厌的例子就有两起,而且还都是大学毕业的在一线城市里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

有这样的民,就有这样的政府。

结果米国马上就后退了。于是糖果就以为米国老百姓傻大头,吃不得苦。其实米国还是沿着原来的那条思路在考虑:如果糖果允许米国的企业与糖果企业公平竞争,那么糖果政府依赖的腐败低效乌烟瘴气的国企一年之内就会垮下去,糖果的经济会崩盘,糖果会陷入动乱,文革之类的极左势力会抬头,这不符合米国的利益。相反,如果允许糖果继续走向富足,根据米国的历史经验,人民富足了必然追求话语权,糖果会最终走向民主。正是基于这个考量,米国才会后退,并在后来的12年里听任糖果继续大规模挣米国的钱。

到了2017年,糖果从米国挣钱的规模已经从2005年的每年2000亿美元到了每年5000亿,米国因此欠下的债务已经从2005年的GDP的一半上升到超过GDP,同时欧洲和糖果的经济实力已经到了和米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所以川普才会对欧洲、加拿大、墨西哥和糖果一齐施压,要求对方把针对米国的贸易壁垒降到和米国对等的程度。就是说,“我们给你们输了几十年血了,你们现在强大了,我们没有能力继续了,以后大家公平竞争吧。” 因为理直气壮,川普才会如此强硬,欧洲、加拿大和墨西哥才会迅速让步。

因为全世界除了糖果以外,人心都是肉长的。

试想,如果以前欧洲和米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已经是公平合理了,现在米国忽然又粗暴地提出过分的要求,欧盟现在的实力已经和米国平起平坐了,他们为什么会立即让步呢?不合逻辑是不是?就算是欧盟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对米国忍气吞声,当糖果试图在贸易战中联欧抗美时,有人替他们出头了,他们还不赶紧和糖果合作?再退一步,就算是米国的淫威让欧盟连有人替他们出头时都不敢反抗,欧洲是彻头彻尾的民主体制,总免不了有某些报纸出来谴责米国、同情糖果吧?但实际发生的是,欧洲没有任何同情糖果的声音,对糖果联欧抗美的建议断然拒绝,反过头来就和米国一道向WTO投诉糖果。

糖果孤家寡人的地位,难道不是昭然若揭吗?

米国通过贸易战对糖果施压,希望达到三个目的:

1. 减少米国对华贸易逆差。

2. 停止强迫外国合资企业缴出知识产权。

3. 放弃“糖果制造2025”计划。

前两条的原因浅而易见,合情合理,但第三条似乎是糖果的内政,米国凭什么干涉?我前面不是说米国欢迎其他国家经济富足,科技发达,不怕竞争吗?那他为什么反对糖果的2025计划?

因为糖果2025计划的核心,是一方面继续通过不平等贸易大规模积累资金,削弱米国国力,另一方面利用这些资金扶植糖果的关键产业,通过保护主义和大规模补贴排除国际竞争,然后通过对外大规模低价输出而摧毁欧美竞争。就是说,谁也别想来我们国内和我们竞争,但我们却要去你们国家去倾销,把你们的工业压垮。

你看看米国的巨型企业比如波音、谷歌、苹果、亚马逊,人家都是自己从零开始,通过与全世界最强的竞争对手公平竞争,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体制优势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得到政府任何补贴和保护。只有这样诞生出来的企业才真正有竞争力,长期站得住脚。如果“糖果制造2025”成功了,那么美欧的科技产业都将遭受很大的打击,而糖果的科技产业因为不是通过公平竞争,而是通过贸易保护和大规模补贴起来的,必然像糖果的众多国企一样腐败低效结构不合理,一旦糖果陷入经济危机,政府无力继续扶植,被迫开放市场,这些产业必定在国际竞争下轰然倒塌。

就是说,“糖果制造2025”是一个损人不利己,与世界同归于尽的路数。

就好像另一个“一带一路大撒币”政策。几千万亿糖果人民的血汗钱撒出去,绝大多数撒了币的国家欠下巨款,财政状况恶化,腐败加剧,反华情绪高涨。大马前总理家里搜出来的糖果给的美金得用车运,巴基斯坦前总理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说:”我贪的都是糖果给的钱,对国家又没有害处!“

明眼人都知道,自新帝上台,新朝所有的大招,无一例外全是这种与世界同归于尽的路数。

面对米国第二次合情合理的要求,糖果依然像那个穷亲戚一样。当初加入WTO的几十条承诺除了五天工作制一条以外,其他一条也不兑现,而且便宜永远也占不够,你不让我继续占了,我就扎你车胎,砸你窗户,到四邻说你坏话,甚至跟你玩命。大家仔细看看新朝发布的那几条“豁出去了跟米国死磕”的声明,里面哪里看得见一丝一毫感激的痕迹!

为什么米国这次不让步了?他彻底寒心了。这些年糖果积累下的巨额外汇储备百分之九十都来源于米国,然而与此同时糖果却想尽一切办法去伤害米国,通过投资、留学生、孔子学院大肆进行文化渗透,盗窃从航天到种子各行各业的知识产权,暗里对米国等西方国家大肆进行黑客攻击,窃取军事技术就罢了,连中立国瑞典和红十字会等中立组织也不放过,最近还盗走了几十万米国政府雇员的数据。经过全国上下的大辩论,米国现在再没有任何“亲华派”了,他们彻底明白了,糖果越是富足,糖果老百姓对新朝庭的支持越大,洗脑越彻底,糖果对米国的敌意和伤害越大。

新朝是一条喂得越壮反噬你越狠的狼。

所以米国现在针对糖果的措施紧锣密鼓,一条条出台,新朝以前行之有效的把戏,比如买几架波音客机,在故宫里面请吃饭,许下各种根本不打算兑现的诺言,现在统统失效。

500亿关税,紧接着2000亿关税。限制糖果人赴美。对付孔子学院。限制糖果在美投资。战舰闯南海岛礁,穿台湾海峡。B52战略轰炸机数次逼近海南岛。台湾旅行法。高官访台。台湾军队赴米国训练。台湾官员首次进入米国联邦机构(蔡英文参观米国宇航局)。

新朝手忙脚乱了?别急。用丘吉尔的话讲: “这不是结尾,这甚至不是结尾的开端,这只能说开端的结尾。”

用糖果人的话说:好戏还在后头。

心里充满恶,到头来必定在恶上绊倒。

la�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