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一般來說,看上去很強大的隊伍,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利用各種人性的弱點,比如猜疑、嫉妒、貪婪等等,離間隊伍的內部團結。

孫子兵法裡的最後一篇,就叫“用間篇”。

孫子對用間的作用也給了高度評價,說:“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

知道從內部瓦解對手的需要“上智”,而能夠防微杜漸,明察和把控內部各成員之間的微妙關係的領導,就需要有上上智。

因為有些內部爭鬥,甚至不需要對手用間,它自發就能在內部滋生。

在春秋戰國時期,六國合縱聯盟攻秦,秦國的力量再強大,也敵不過合縱的六國聯軍,但是,“強大”的聯合部隊卻很少有收穫,就是因為聯盟內部的各種爭鬥從未停止過。

1、盟主之爭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2、投之一骨

秦國在“強大”的聯軍面前,也是積極運作,籌集資金,以利益誘導各方面力量。

所以,當合縱的人士相聚趙國的時候,秦國的范雎帶上千金巨寶,收買那些揚言合縱抗秦的人,挑起和製造內部矛盾。錢還沒用完,那些人就已經爭得頭破血流了。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歸根揭底,誰不想統一而稱霸呢?

金錢、美女、權利、天下。合縱聯盟都只是暫時的利益,每個國家都想看準時機想多佔土地城池,每個投身與此的人都想著自己的機遇和榮華富貴。

范雎對秦王說:

秦與天下之士非有怨也,相聚而攻秦者,又己欲富貴耳。王見大王之狗,臥者臥,起者起,行者行,止者止,勿相與鬥者,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者,何則?有爭意也...

隊伍一般都是從內部被打敗的……

結果就是每次快要成功之時,六國就難免互相之間彼此牽扯,這個不使全力,那個隔岸觀火,這次我來救你一下,也一定是在你部隊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才姍姍來遲。

最終被秦國逐個削弱、蠶食、消滅。

在職場上也是一樣,內耗是最大的消耗。不瞭解人性,不能明察秋毫地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就很難帶好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