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老人變壞了,還有人說:是壞人變老了,大家怎麼看?

中不中看看才知道


我很想回答這個問題!

我首先要說的是:1,現實生活中,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人是有,但絕對是極少數!2,對於老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我的觀點是:絕對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個別“壞人”變老!且聽我細細說來:

第一,儘管這幾年確實有關於老人“鬧事”的新聞,但這種事發生的的概率和其他的負面事件是一樣的,就是這樣的事不是很多!儘管有人說是“屢有發生”,可是 這樣的事到底一共有多少啊?有人統計過真實數字嗎?可為什麼這事被炒的如此沸沸揚揚呢?

我認為一是老年問題比較敏感,人們普遍認為老年人是最受尊敬的,他們是不會做壞事的,於是一旦出現個別事情就“顛覆”了有些人的觀念,就認為“老年人是不應該這樣的”,就想不通了,就認為是“老人變壞”了!二是因為某些媒體的過度渲染而促使了公眾對事件的關注度!

第二,我們要以科 學的、人性的、求實的觀念來看待老年人這類事情的發生!在這方面我是這樣認為的:從人性的本質上來看,一般做壞事的人從年輕則即有所“表現”,老了雖說是會有些收斂,但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他仍會不按常理“出牌”,做出讓人不可理解、不可原諒的事來!以此看來我傾向於個別“壞人變老”這種觀點,而絕不同意“老人變壞”的說法(這種觀點很可怕也是站不住腳的)!

大家想想,人老了以後怎麼可能“變壞”呢?有什麼依據嗎?假如一個人從年輕就是個“規規矩矩”的好人,從不做壞事,咋老了卻“變”成“壞人”了呢?要說“變”,從生理、病理上看,也只能考慮他們會因為年老而變的反應遲鈍、絮叨、痴呆罷了,他們又怎可能在公共場合耍潑或是做其他壞事呢?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老年人當中也會有個別“為老不尊”之人,但他們代表不了廣大老年群體,我們也絕對不能因此而改變對老年人的看法!

和“世上還是好人多”這個說法一樣,絕大多數老年人是好的,是值得我們去尊重、關懷和愛戴的!尊老愛幼永遠是我們民族的美德!

——不同意“老人變壞”的說法!

——希望老年人出門在外、公共場合下也要自尊自重;

——身體有問題的老年人出門一定要有家人陪伴;

——我們必須(全社會都要)特別注意關心、理解、禮讓老、弱、病、殘、孕者!

——願老人們都有一

個幸福的晚年!

——讓世界充滿愛!


早春記憶


這是一個答案為二選一選擇題,問題其實隱含了這樣一個命題:壞的老人越來越多了。然而,這個命題是一個偽命題!

這些年,確實不斷爆光了一些老人的負面新聞。比如:在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籃球場,打籃球的年輕人和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因為場地問題發生矛盾,由言語衝突發展成為肢體衝突。比如:四川一65歲老人跳河輕生,兩位民警先後跳下河中營救,老人先後兩次勒住兩民警的脖子往水裡按,並不斷高喊:“我六十多歲的人了,我就是死也要拉你們年輕的墊背……”比如,遼寧瀋陽一名女大學生拎著鞋盒乘公交車,不小心碰到了一位老奶奶,在女孩已經道歉的情況下,老人仍然怒氣值爆表。......面對這些負面新聞,我們很理解那些因為少數老人的行為而感到憤怒的人們,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個別老人的行為不當,不能讓所有老人一起背鍋。

前些時,人們關注“老人跌倒是否扶起”的議題,媒體上大致呈現有兩種事實:其一,老人倒地無人扶,最終致死;其二,好心救助,反被訛詐,最終反轉。但很顯然,還有第三種事實,同時也是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事實:上前扶起,身無大礙,謝謝幫助,微笑再見。但是這種表述,很少能在媒體上見到。那是因為,媒體報道的事實,只能說明某個事實本身具有新聞價值,具有特異性、衝突性,符合媒體選擇的標準,而不是說,除此以外,就沒有其它情況了。輿論媒體過度地集中負面報道,往往容易誤導大眾對於老年人這個群體的整體印象。由於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的巨大差異,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在對社會的認知、事物的判斷、處理事情的方法上的確存在代際差異。但是,別有用心地刻意渲染年代感和代際差異則是對老年群體的不負責任。報道中的所謂“壞老人”,相較於全國2億多老人來說,量級上微乎其微。僅憑媒體報道的案例,當然不能得出老人整體素質下滑的結論。媒體呈現的真實與事實的真相,差異或許就在於此。

即使從這些負面報道中,我們也無法得出老年人變壞了的結論。試問有這樣概念的年輕人:他們有父母,有家人,有親戚,有熟人,有朋友,這些人中必然有老人,或者即將成為老人,那麼,這些老人和即將成為老人的人中,有多少人已經變壞了,或者正在變壞?可能他們舉不出例子來。同樣,還有一些他們所陌生的老年人,但這些老人同樣是另外一些年輕人的家人、熟人、朋友,難道說他們是變為了壞人的老人,或者即將變為壞人的老人?這也是說不通的。

輿論場中做媒體的往往是年輕人,60歲以上的老人,很少參與其中。輿論場中從業人員年齡結構這樣的特徵,難免在報道框架選擇的時候,呈現一種偏頗。從報道的接受方來看,也是年輕人居多。上瞧不起“變壞的老人”,下瞧不起“熊孩子”,彷彿成為了現在網絡輿論的主要聲音。曾記否,80、90後是聽著“垮掉的一代”的言論長大的,為什麼現在看不到這些言論呢?那是因為90後成為了新媒體輿論的主力,而80後則成為了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因此,新聞供給方在解讀新聞的時候,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年輕人的角度代入事件,傾向於選擇符合自己原本認知框架的信息,從而與衝突事件中的老人站在相對立的位置。喜歡劃分群體、貼標籤,以個體否定群體,是我們在看待許多問題時候容易出現的毛病。

事實上,在“好”與“壞”這個問題上,在社會的各個年齡層次,都有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人,因而都會被社會所討厭,成為心目中的“壞人”,這與年齡無關。有老年人犯了錯,我們去研究這些人是壞人變的還是老人變的,有意義嗎?難道說有年輕人犯了錯,我們會去追問,這個犯錯的年輕人究竟是不是熊孩子變來的嗎?因為這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

老年人由於思想保守一點,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新規則不能適應,因而會犯錯。所以老年人要多向年輕人學習,自覺地適應和遵守社會規範;同時,年輕人也要體諒老人,不要另眼看待老年人的行為。社會輿論在討論社會道德問題的時候,也不要以年齡劃線,要實事求是地提出問題,並針對具體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籠而統之地提出老年人變壞還是壞人變老的問題。


卯酉鄉音


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從邏輯上說,“老人變壞了”是偷換概念。這個命題是這樣來的,以那個嫌孕婦讓座慢了就破口大罵的老人或某個自己跌倒了被別人扶起來卻訛詐人撞倒了自己的老人為例:前提,這個人是老人;這個人是壞人;結論,老人是壞人。這就如同說:汪精衛是中國人,汪精衛是漢奸,中國人是漢奸一樣,這是萬萬不能成立的。前提的“老人”是沒有外延的,就是那個人自己,而結論的“老人”是有外延的,是老人這個群體。因此說這個命題就是偷換概念。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認識這個問題呢?只能說“那是一個做了壞事的老人”。畢竟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在老年人當中會出現極個別現象,比如:乘車要座的,跌倒訛人的等等也不足為奇。對此絕大多數人都能認清問題的原由,並不過分解讀,或者弄不清關係,隨口而出:老人變壞了。但我們也不得不警惕個別人藉機搬弄是非,將老年人與青年人劃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其典型的做法就是將極個別現象放大為普遍現象,抓住個案推及全面,故作感嘆:這個社會老人變壞了。真的是其心可誅。

人總有老的時候,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必須繼承下去,發揚光大。不要等到我們的父母老了的時候或我們自己老了的時候,無人尊重,那該是多麼地悲哀呀。


zjw墨泉


這個問題太敏感,現在顯然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為老不尊的事情比比皆是,令大家深惡痛絕,我們該尊敬老人還是該排斥老人呢?眾說紛紜,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寫,寫尊敬老人,給老人讓座很多人會把矛頭指向我,說我以後也是壞人變老的那種人,如果說不給老人讓座 ,大家還會指責我,說你也會變老,到底何去何從,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我很清楚,現在的老人確實不怎樣。


大家看看就是這位老人,因為孕婦讓座晚了破口大罵,大家記住她,一個為老不尊的老人,這種人你願意讓嗎?這是發生在西安的一幕,一個孕婦下車時對身邊的老人說你慢點,老人就開始大罵,嫌孕婦讓的太晚了,自己都站好長時間了,孕婦說自己懷孕了,老人說懷孕怎麼了,就是這麼一個不講理的老人,你看了做何感想。難道你還願意讓座嗎?

大家記住她的嘴臉吧!都一把年紀了,已經是奶奶輩了,為什麼不知道廉恥呢?難道孕婦不應該得到照顧嗎?你即使站著也要照顧一下孕婦,你卻倚老賣老,口口聲聲說你能把我怎麼樣,肯定不能怎麼樣,如果有人稍微打你一下,估計你非得訛死他不行,就憑你的德行你成不了好人,你是標準的壞人變老了。

這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年齡,你卻不知廉恥,還有臉訓斥別人,真的希望你好好反思,希望老人的家長看到後,好好教育一下老人如何做人,做一個好人。

不管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都希望老人為我們樹立榜樣,好好教育下一代,希望你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千萬不要被萬人罵,更不要做倚老賣老的壞人。


大海傳媒


一、老人變壞了。

如果這樣來認為的話,就有點片面和武斷,大家都知道,代溝這個詞,所謂代溝,是指兩代人在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下成長、生活,所接觸的也是新事物與新潮流,接受能力強,適應能力也強。而五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在他們年輕時代,所接觸的教育程度、接觸的事物與當今社會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就造成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了代際衝突,尤其如廣場舞搶地盤、跳舞音響聲過大這樣的衝突就時有發生,但通過調解之後還是有很好的轉變與效果。當然不能排除極少部分的老人確實是變壞的可能,如辱罵不讓坐的乘客,這是典型的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行為。我老家是農村,也會經常的回家看看,在農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但我發現,凡是留守的老人如果進城裡面,他們任何事情都是非常的小心翼翼,只怕會被別人看不起、嫌棄,哪怕是被別人碰了一下或是說兩句,只要不是特別過分,都會隱忍。還記得有個鄉下老人因下雨坐公交車,因鞋髒了、衣服淋溼了而不敢坐椅子,而提著鞋坐地板上的這個網絡新聞吧。他們心裡想的是不能影響別人、打擾別人,寧願自己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像城市裡面那些老人養尊處優的生活,每天拿著優厚的養老金,到處旅遊、養生、跳舞等等,可農村的那些老人每天確還要為自己的一日三餐辛苦的勞作;有的還要帶養孫子,根本沒有這個想法、沒有時間、也沒有這個精力去與人計較,造就了他們一直保持著農村特有的淳樸。記得有一次,我回鄉下,正開車在鄉間路上,突然一個老人從岔道上走出來,我一個急剎,這個老人也嚇的往旁一趔趄而摔倒,我當時立即下車扶起他,問他有沒有摔傷或者有哪裡不舒服,他連忙說:沒什麼事,我身子骨還好著呢,你走吧,我還要去田裡面去放水呢,以後開車慢點,安全第一。這事要是在城裡面,我現在都不敢想象!所以我認為,老人變壞還與生活環境、個人習慣喜好、個人品行有密切的關係。

二、壞人變老。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壞人終究是壞人,骨子裡面就喜歡佔人便宜、好逸惡勞,一天到晚就想著不勞而獲這些事情,能好到哪兒去呢。但在生活中,好人與壞人沒有明顯的標籤,無法去判別,就只能在行為上來區分好與壞了。

通過以上兩方面,我覺得不管我們所遇到的老人是好還是壞,但中國流傳下來的“尊老愛幼”“尊老愛老”這個傳統美德我們不能忘了。沒有他們老一輩無私的奉獻及辛苦的勞作也沒有我們的今天。畢竟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這一天。

有不同見解歡迎下方留言哦,謝謝


笑談農村


也不是老人變壞了,也不是壞人變老了,而是一心追求爆炸性新聞的狗仔太壞了。社會上那麼多善良的老人為社會做貢獻的老人,狗仔們為什麼不去報道,而是挖空心思找一些負面消息報道?什麼是主流?什麼是個別現象。無恥的狗仔們引導著社會輿論往陰暗的地方轉,無恥之尤!惡毒之尤!


18西海情歌94


這是媒體炒作出來的偽命題。老人變壞了嗎?家家都有老人,試問:你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岳父岳母都變壞了嗎?老了變壞的,我沒見過,即使有也是極個別。壞人變老了?這個不否認,壞人皆會變老,但現實社會里沒變老的壞人比變老的壞人多得多得多,殺人越貨,走私販毒,嫖媧賣淫,欺行霸市,有幾個是老人?討論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老人的褻瀆,是一種道德淪喪的表現。媒體炒作無非兩件事,一是老人跌倒了被人扶起訛人,現實社會發生過這樣的事,但不是每個跌倒被扶起的都訛人,絕大多數沒見訛誰,相反假裝趺倒碰瓷的鮮有老年人;二是坐公交強迫讓座,這種事有,但更多的是假裝睡著坐在老弱孕殘席上不動的年輕人。煤體更應該發揮自己的導向作用教育青年為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做貢獻。


770316wjh


我不贊同“是老人變壞了”的觀點,我贊同“是壞人變老了”的觀點。 因為,壞和年齡不成正比,人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做壞事的幾率也增長。

首先,所說的壞人,不是僅存於老年人,依據可查刑事案例。

有句俗語說得好,“三歲看老”,一個人將來什麼樣子,與家庭薰陶,基礎教育有著直接關係。

古往今來,人們的觀念裡,都是老年人的德高望重。

當今,當媒體報道有:老年人被幫助不感謝,反訛人;上班高峰期無事擠公交地鐵,並且強行要求讓座;超市裡小偷小摸等現象,大家難以接受。

能做出這些讓人鄙視之事的老人,年輕時絕不會是一個有修養,有學識,有成就的人。那些作奸犯科,違法亂紀的人,終歸會刑滿釋放,終歸有一天也會老去,終歸會落葉歸根。這些人有幡然悔悟的,有棄惡從善的,也有很多屢教不改的。那屢教不改的人,出現在公眾場合的表現可想而知。

如果是一個從小就有理想,有抱負,一路成長起來的對社會有用之材,有一天,終於步入了老年行列,也會潔身自好,絕不會做出有損自己人格的事。

所以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就像現在那些不學無術,好吃懶做,虐童虐狗,違法亂紀的年輕人,如果他們不能浪子回頭,不能棄惡從善,當他老了,會是什麼樣子?

人無論年輕年老,都要有優良的品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去西方957


不是壞人變老了,更不是老人變壞了。“老人”一般是指60歲以上的人群,現在是2018年,最小的“老人”應該出生於1958,我們知道新中國是在49年,所以很多老人都沒有受過教育,也一直保持著我行我素的思想。科學可以改變生活,但不能改變人的思想。

最後,這種人肯定有,但畢竟是在少數,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的回答完畢,祝您家和萬事興





李時珍的皮2484


兩種說法都不對,都是以偏概全。人人家裡都有老,去問問自家老人,問他是變壞了,還是由壞變老了,看他怎麼說?答案自明。這個問題看似由客觀現象發問,卻實質不在表象,隱藏著別有用心的人搞兩個否定,說老人變壞了,隱含當今世風日下,否定現在;說壞人變老了,隱含過去風氣不好,否定前輩。因此,這兩種說法不要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