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内容创业”风潮下,人才管理要有产品思维

每天,从清晨开始,到夜晚入睡,数千万的用户通过喜马拉雅 APP和网站倾听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声音。“早上起床,刷牙洗脸,手机放在一边播新闻”,“开车上班,听听喜欢的笑话段子”,“夜里,在主播们优美的朗诵中沉沉睡去”,这是喜马拉雅用户对于这款APP的评论。

作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平台,2013年3月喜马拉雅手机客户端上线,目前手机用户规模已突破4.7亿,短短五年间,成为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在这背后,人才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采访了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女士,讲述喜马拉雅高速发展背后人才的故事。

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年轻好奇”的心态

“喜马拉雅”这几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喜马拉雅山,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谈及喜马拉雅名字的由来,蒋沛佚女士介绍,创始人余建军最初想找一个具有“国际范儿”的名字,但找来找去都不满意。直到有一天,余建军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世界最长的河流成就了‘亚马逊’,世界最大的宝藏成就了‘阿里巴巴’,那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会成为什么?”余建军被这句话深深打动,山脉的连绵起伏也像声音的音波一样,当即决定就叫“喜马拉雅”。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喜马拉雅办公室

在进入喜马拉雅之前,蒋沛佚女士曾在新蛋中国、蚂蚁金服、DeNA等不同企业工作,也曾经是支付宝上海公司第一名员工,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人才管理经验。谈及自己的互联网行业史,她笑道,自己非常幸运,一直和年轻人在一起奋斗,时刻具备好奇心。

“2005年起,我开始了互联网行业的旅程。加入了电商公司的开创鼻祖之一——美国新蛋。新蛋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早期新蛋的很多优秀人才,后来成为多家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之后2008-2011年,在支付宝上海公司经历了发展最快的时期。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喜马拉雅办公室

蒋沛佚女士从最初作为第一名上海公司员工,历经建立团队、业务拓展、团队扩张等,2011年底离开支付宝时公司员工已经达到了800多人。DeNA是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虽然同样都是互联网公司,但DeNA仍然保留了日企传统的对计划性的极高要求与日系的严谨风范。在这中间的种种经历和磨练、痛苦与成长,都是日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蒋沛佚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喜马拉雅办公室

加入喜马拉雅之后,蒋沛佚女士不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变革,在组织内部建立人力资源三支柱架构,实现对业务团队的全面人力资源支撑,从无到有帮助公司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喜马拉雅的业务范围,从线上到线下,从国内到海外,根据不同事业部门的需求设计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与实施。

把声音战略做到极致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几乎每一个行业都被重新定义和改变。喜马拉雅身处的音频行业也不例外,凭借人们对于“充分利用时间”的需求,喜马拉雅飞速发展起来。

2017年,蒋沛佚女士加入喜马拉雅。谈及喜马拉雅和之前其他公司的不同,蒋沛佚女士最大的感触就是发展速度之快。

成立于2012年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已经完成了多轮高额融资,2018年1月,喜马拉雅宣布启动万人十亿计划,从资金、流量及创业孵化三个层面全面扶植音频内容创业者,帮助创作者变现。同时,通过打造超级IP,从内容、数据分析、营销推广、商业变现,基金等各个方面支持着新IP的发展。

如同摩拜,头条等新兴互联网公司,喜马拉雅在创业之初就将国际化战略作为公司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据蒋沛佚女士介绍,喜马拉雅在全球有1 700多名员工,上海有1 000多人,北京、扬州、成都、日本、美国共有500人。

喜马拉雅总部在上海,国内不同子公司的定位不同,扬州公司是客服与审核中心,成都公司侧重集团内工具与系统的研发,北京公司侧重于有声音书和超级IP的打造。除此之外,喜马拉雅也不断走出国门。蒋沛佚女士补充道:“在走出国门这个策略上,文化传播的属性是喜马拉雅的优势;日本文化产业很发达,在内容IP领域也非常领先。

喜马拉雅首先进入日本市场,学习日本文化产业先进的经验,同时也把中国文化中优秀的元素带入日本市场。在美国市场的涉足是喜马拉雅成功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我们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快速实现海外战略布局。我们目前已有超过3 500万海外用户,中、日、英三个语言版本。”

喜马拉雅首创了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生态模式,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有声内容创业者加盟,包括马东、吴晓波、郭德纲、蔡康永、陈志武等。“

目前,喜马拉雅主要针对C端用户,未来会更多往B端方向拓展更多的企业用户。企业培训、政务广播,企业电台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企业用户的重要方向。”蒋沛佚女士兴奋地补充道:“人工智能是喜马拉雅未来最要探索的领域之一。喜马拉雅推出了首款全内容AI音箱”——‘小雅音箱’,内核就是我们的小雅OS系统,是以人工智能(AI)为基础的声音交互系统,小雅音箱最大的优势拥有海量的内容。

它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把内容通过智能硬件的载体,以声音交互的形式体现出来。未来,小雅OS系统也可以通过与各种智能家居产生交互,与用户进行交流,将物化的声音变成陪伴。我们的使命是‘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将声音产业做到极致。”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不懈创新

喜马拉雅高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企业文化强有力的支撑。联合创始人陈小雨和余建军,一直强调“事事利他”文化,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做事,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将“五心”渗透到工作中,即无我利他之心,信念之心,延迟满足之心,独立思考之心,追根究底之心。

喜马拉雅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推动创新多元的企业文化。喜马拉雅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业务和新的商业机会。喜马拉雅人力资源部鼓励员工内部创业,营造创新的土壤,激发员工将创新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落地。

当创意实践取得初步成功时,公司也会为创新团队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蒋沛佚女士举了一个例子,喜马拉雅的直播业务就是公司员工自发产生的想法,经过半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公司的主力团队。事实上,内部的创业创新为公司业务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很多想法和创意都来自基层员工。

在内部的人才管理上,喜马拉雅也创新性地将海量声音内容的优势结合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用产品思维做员工福利。例如,在三八女神节,人力资源部门制作了专门的小卡片,里面植入首席执行官录的一段话送给女性员工,用联合创始人特色的声音为员工带来不一样的福利体验。

此外,喜马拉雅也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结合自身独特的声音优势,推出更多“利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与中国残联合作,针对盲人群体的需要,推出更多适合他们需要的声音产品,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与希望工程合作,解决不同地区的教育差距与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实问题,通过小雅音箱,给更多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带去名师课程,让买不起学区房的家庭和孩子,也能够享受学区房的课堂。

留住新生代员工主要靠“有趣”

作为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喜马拉雅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7岁。因此,对于喜马拉雅而言,打造富有吸引力和充满意义的工作环境,构建良好的员工体验,对于保留员工意义重大。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公司团建活动

在蒋沛佚女士看来,互联网公司比较扁平,员工之间比较强调平等对话,要留住员工,企业管理一定要透明、有趣。例如,对职级的卡通画释义,对绩效考核评价的诙谐解释,员工活动启动的抖音视频等等。让员工在快乐的氛围里工作,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新生代员工或者知识型员工管理方面,蒋沛佚女士则认为更多强调自主性,而非简单地听从命令。由于新生代员工更富有好奇心,因此,对于新生代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上,需要将传统的三年期发展规划改为半年期或一年期,才能更好地保留新生代员工。

蒋沛佚女士讲到“保留员工不再停留在物质留人和精神留人,我们希望更多的90后在喜马拉雅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做自己一直想做却在其他地方没有做到的事情,用事业留人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蒋沛佚女士看来,留住新生代员工更多需要依靠在组织内部营造“有趣、好玩、有惊喜”的文化氛围,例如,在员工加班时,安排同事穿成卡通人物来给加班同事送加班餐,让加班的同事体会到公司的贴心关怀。

此外,喜马拉雅也非常重视授权和充分发挥新生代员工的想象力,在内部营造沟通的氛围,鼓励员工提出质疑、发出声音,在内部建议包容、多元的企业文化。蒋沛佚女士补充道,喜马拉雅内部年会上举行“吐槽大会”,员工提出对公司,对管理层的吐槽点,这种形式非常受员工欢迎,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对于批评的接受度。

人才盘点不断迭代,随时发现创新创业人才

截至2017年9月,喜马拉雅的用户量已经突破4.7亿,估值也已经超过两百亿,人才在喜马拉雅超高速增长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喜马拉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具备产品思维,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将产品做到极致。”蒋沛佚女士道明了喜马拉雅在短短四年间快速成长起来的最关键因素——人才。

从2016年开始,喜马拉雅进入了超速发展阶段,蒋沛佚女士设计与落地了喜马拉雅“领军人才”的发现与培养计划。突破以往对于人才盘点的惯性和节奏,从选拔职业经理人与选拔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两个不同维度,通过一年两次的“继任者计划”与每月一次的“优秀人才露出”两个时间轴,根据喜马拉雅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不断发现人才和培养领军人才,从而引领创新型企业文化氛围,成为新业务领域的优秀管理者,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石,保障了企业业务持续爆发式发展。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无论规模,人才盘点都意义重大。蒋沛佚女士深以为然,对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人才盘点是一件十分头痛的工作,往往因为对盘点的目的、应用范围、评估工具的选择,盘点实施过程不够熟悉,而导致盘点工作无疾而终。对于快速增长的喜马拉雅,人才盘点与评估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对待不同的岗位,喜马拉雅人力资源部门每月定期进行人才盘点和评估。

蒋沛佚女士补充道,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是连续创业者,深知创业创新人才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当进行公司新业务布局时,需要有完备的人才库。

蒋沛佚女士认为,人才分为传统型人才和特殊型人才。“偏执狂”往往追求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无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拦阻。对于这种人才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

通过360度访谈、日常观察,每个月进行人才盘点,辨别出创业创新人才。然后,针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进入“创业创新训练营”,通过讲授商业画布、商业思维、公司的运营模式等培养这部分人才的公司管理能力、成本意识、产品思维等。

互联网公司需要具备创新、多样的人才,因此,专项人才的搭建和培养是互联网公司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

在人才培养上,蒋沛佚女士认为,木桶理论注重团队成员的短板,但是未来的管理需要更加发挥团队成员的长板,扬长避短。传统的培训更加注重发掘员工的劣势,如何提升员工的劣势,而现在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发现识别员工的长处,并帮助员工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用长处成就成功。

通过鼓励内部员工分享自身的经验,帮助员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自身的技能,同时,结合公司本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利用轻学堂的语音在线方式,帮助员工进行碎片化时间学习,提升员工与组织的能力,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注重对员工在思维和认知上的培养。例如,在公司内部设置认证课程,设置数据能力、产品能力等不同的标签,获得公司层面的多个认证的员工,在内部将会被视同“大神级牛人”,以此不断鼓励员工学习和成长。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需要,推出各类内容认证项目,鼓励内部创新,真正帮助业务进行成长。

随着知识付费观念的深入,未来的内容创业将往更为纵深化的方向发展,喜马拉雅未来的发展也将迎来更多新的契机。蒋沛佚女士满怀期许地说道:“生产出优秀的内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喜马拉雅将自身定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媒体,未来,也将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共同努力,才能持续领跑互联网音频行业。”

蒋沛佚女士简介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蒋沛佚女士现任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她拥有将近二十年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遍及人力资源各大业务模块,尤其擅长组织发展及绩效管理变革。在进入喜马拉雅之前,她还曾担任新蛋中国总部人力资源经理,以及蚂蚁金服上海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DeNA中国区总部人力资源副总裁。她拥有东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在读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管理学博士。

关于喜马拉雅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喜马拉雅人力资源副总裁蒋沛佚

喜马拉雅,中国最大的音频平台,目前总用户规模突破4.7亿,3000万车载、穿戴、音响智能设备用户,每日人均收听时长超128分钟。成为近几年,中国成长最快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企业之一。易观、艾瑞、QuestMobile等国内权威数据机构报告显示:喜马拉雅在移动音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73%,以绝对优势领军行业。

喜马拉雅首创PUGC生态模式,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有声内容创业者加盟,他们包括马东、吴晓波、高晓松、蔡康永、李开复、陈志武、郭德纲、冯仑、龚琳娜、华少、黄健翔等20万位加V认证主播,以及500万诵读爱好者,他们共同创造了覆盖财经、音乐、新闻、 商业、小说、汽车等328类1亿条有声内容。

不仅如此,新浪、福布斯、三联生活周刊等200家媒体和杜蕾斯、欧莱雅、肯德基、蚂蚁金服等2000家品牌均已入驻喜马拉雅平台,纷纷开设机构电台,向超过四亿的喜马拉雅用户传播他们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