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芳:17年堅守三尺講台 用心成就「濱州名師」

三尺講臺17個春秋,一方黑板無限痴情。這是對北海經濟開發區第一實驗學校老師王樹芳的真實寫照。

王树芳:17年坚守三尺讲台 用心成就“滨州名师”

王樹芳說:“自2001年第一次踏上中學語文教學這方三尺講臺,我便深深地迷戀上了它。17年來,我曾有過沉寂漠然中唱獨角戲的困惑,也曾有過深夜燈下不輟批閱的疲憊,更曾有過冥思苦想後恍然大悟的欣喜……一路走來,悄然回首,在通向語文聖殿的曲折小徑上,竟歪歪扭扭地留下了自己幾個笨拙的腳印。”

近年來,王樹芳先後榮獲“濱州市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濱州市優秀教師”、濱州市“立德樹人雙百佳”十佳創新標兵等稱號。2014年10月,由山東省教育廳選拔推薦,她參加了教育部“國培計劃”一線優秀教師培訓技能提升研修項目研修。2017年7月,被聘為濱州市教育質量評價專家庫專家併入選濱州市名師工作室。

王树芳:17年坚守三尺讲台 用心成就“滨州名师”

“幫學生設計學習”,讓學生愛上了她的語文課堂

“我始終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標準時時監督自己,用良好的師德風範和教師素養嚴格要求自己。”王樹芳說。王樹芳潛心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精心整合教學資源,努力探求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向成為“幫學生設計學習”的智慧型名師不斷努力。

王樹芳從學生當前最困惑的問題入手,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從文本違情悖理的“反常”處入手,用心經營每一堂課。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如何有效、高效地學習放到首位,讓問題的結論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自然流淌出來,印證、肯定學生的發現,點撥、引領學生的思維而不是急急地告知,讓學生在自主質疑——合作探疑——精要釋疑”的過程中暢享發現自我、張揚自我、沉澱自我的快樂。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民主科學的教學模式,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使得很多學生愛上了王樹芳的語文課堂。

每一次星星點點的收穫,都能讓她迸發出如火的教學激情

在平日教學中,王樹芳把每一節常態課當成優質課、公開課去準備,自己不滿意的課堅決不呈現在學生面前。十多本修改得密密麻麻、“面目全非”的備課筆記,見證了王樹芳教學水平提升的歷程。

多年不懈的備課、磨課讓王樹芳的課堂漸漸有了自己的色彩和味道。她執教的《老王》獲市優質課二等獎,執教的《鄧稼先》在“山東省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優質課評選中榮獲二等獎,她還榮獲“濱州市教壇新星”稱號。

為了讓自己儘快成長為語文課堂教學的行家裡手,王樹芳廣泛閱讀語文教壇各位前輩的著述,認真研讀觀看新生代大家、新秀的經典課例片段,仔細揣摩他們對文本精準的目標定位,以及科學有序的思維活動訓練,並分類做好筆記,對比自己課堂教學的滯澀甚至謬誤之處,進行整理、反思、研究和提煉。這些閃耀著思維火花的教學札記,為自己日後教學行為的逐步改善提供了最鮮活、最有效的正能量。

王樹芳說:“星星點點的收穫一次次讓問題面前迷茫無措的自己再次迸發如火的教學激情;讓在黑暗中的彷徨突然有了前進的方向。”

蹲下身來用心聆聽,才能有助於學生實現蛻變

王樹芳說,空洞的道理不會穿透堅硬的心靈老繭,粗暴的呵斥無法融化多年形成的思想頑石,無奈的冷漠不會俘獲浪子的幡然醒悟。唯有蹲下身來,聆聽微言細行中內心深處躍動的音符,用溫情的寬容安撫躁動的心靈,用賞識的眼睛探尋每一處閃光點,才能喚醒他們內心潛藏已久的對自己、對家庭甚至對社會的責任心。

如何打造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已不僅是一種個人自覺,更是一種時代的迫切要求。孩子是父母明天的希望,更是北海“產業新城”明天崛起的希望。作為北海教育戰線的一員,王樹芳越來越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大。當前北海的教育水平與日新月異的發展尚有較大差距,尚不能滿足5萬北海人民享受高質量教育的要求。“明天的我們定會用自己勤奮和智慧,堅韌與執著,敬業與奉獻,全力以赴實現北海教育強大之夢。一片痴心獻北海,錚錚我心終不悔。”王樹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