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知青返城后的创业生活

说起上山下乡,我是主动报名到江西去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减少家里的负担,避免爷娘受冲击。记得我背了只“语录袋”(其实我根本不是红卫兵),没有流眼泪,默默地离开了家。到了农村,我赤着脚起早摸黑地做,一天只有七分钱,咸菜煮煮,青菜炒炒,就这样过下来,从不向家里伸手。

“老三届”知青返城后的创业生活

我父亲是个商人,从香港回来,实在生不逢时。“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家一夜之间变成瘪三,统统睡在地上,父亲在外面给人家斗吃尽苦头,但他从来不回来讲,我心里很敬佩父亲。一直到刮回城风时,人家搞病退、顶替,我也没搞,并非我不想回来,我想,回来没有工作,家里抄了四次家,一贫如洗,我是没有信心回城。记得亚979年春节过后,我正准备回江西,里弄干部来找我,平时我们在里弄干部眼里属于瞧不上眼的人,所以我很反感地说,我已经买了车票要走了,没想到里弄干部说,“恭喜你,你可以不要去了。”说完给我一张小纸头,我拿了这张纸,站在外面哭了。我爹爹以为是里弄干部催我走心里不开心,就说:“阿囡啊,不要勿开心,去了好来的。”我说,我也好回来了,全家真是高兴极了。

“老三届”知青返城后的创业生活

回城以后,我立即到里弄加工组粘口琴盒子,七角钱一天,凡是能加班的,我从不放弃。到1982年社会上形势好一些了,我父亲也从侨联等处退回了一点财产,几个子女分下来,给我一万二千元,我曾经想过是否该去做点生意。不知为什么,父亲不同意。到1986年,生产组转产,我打六折回家,再经朋友介绍到一家公司经商、打工,250元工资一个月。后来单拉提出,要么回厂,要么辞职,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回厂已没有意思了,在公司里,我也看了不少,学了不少,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去经商,于是辞职走上社会。当时什么好做,什么不好做,全靠自己不断摸索,苦头也吃了不少,工商、税务方方面面的压力很重,我善于搞贸易,就不断读经济和法律的书。自从我当上经理后,钱赚得多了,但我从不看勿起人家,救灾、绿化我都出钱,心里总想多做些好事,同时,心里总有点迷信,多积德,生意就发。有时晚上躺在床上想想,自己今天能与外商谈判,简直是做梦,我要珍惜生活,绝对不能把钱乱用。父母去世了,我有一大堆的姐妹兄弟,都是薪水阶层,从家用电器到身上衣裳,我把他们每一家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我认为我承担了康家门的责任,为家族、为父母争了光。

“老三届”知青返城后的创业生活

其实我祖父是上海滩上很有名的大老板,沙利文老板走后,所有的产业都交给我祖父。我父亲是个大学生,他继承了遗产以后经商,但父亲不走运,从“三反”、“五反”到“文化大革命”,一直是被人踩在脚底下搓的,最后家产也在我父亲手里败落了。在加拿大、美国我们都有亲戚,他们的事业轰轰烈烈,看不起我们,也不和我们来往,认为我们穷,说我父亲不争气,他们不理解“文化大革命”会把家里弄成这副样子。现在他们来上海,顺便打个传呼电话,问问我们是否还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理直气壮地写信邀请他们归国观光,不要他们一分钱,甚至为他们安排所有的食宿,为啥呢?为我的父母争气。人家张三讲李四家如何,我总是说我也是从穷的时候过来的。

“老三届”知青返城后的创业生活

有人提醒,说我作为一个“老三届”人走上经商的道路是极少极少的,何况又是一个女同志,说实话当时我只想出来打工改善里弄加工厂七角一天的贫困,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坐在经理的位置上,这与一个人的智力、能力、机会都有关系。再仔细看看,“老三届”中出来经商的人确实很少,有些同学看见我说:“小康,你现在发了。”我想,他们第一没有胆量;第二没有机会;第三插队回来都已经结婚了,而没有胆量是根本的。他们是对改革开放如何走,自己能有多大的能力、能耐,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些拖家带口,单位奖金发不出,打了折头在家的“老三届”人问我:小康,我们怎么办?我说,出来做生意呀。但他们都不晓得做什么生意好,摆水果摊,怕坍台;做贸易,连场面都没有看见过。“老三届”人真的缺少这方面意识、勇气和素质,好像年龄大了,该安份守己了,真不知当年的那股闯劲哪里去了。我看我周围的小青年,不管做啥生意,身上拷机别好,他们有胆量、有希望。

事实证明,我的路走对了,不仅在于富了起来,更在于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实现。新的形势下,经商的道路仍然向“老三届”人敞开着,希望他们胆子大一点,不要再错过机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