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棚户区的居民居之有所

如何让棚户区的居民居之有所

“棚户区”,一般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城市中缺少规划,导致宅院分布凌乱不齐,斜路、死路、圆弧路太多,结构简陋,抗灾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

棚改货币化,是政府针对棚改区和土地拍卖给涉及到的原住居民一种货币补偿方式。原补偿方式是分房加货币补偿。这种方式使分房回迁房时代一去不返。释放了大量的购买力,去掉了大量的库存,而释放出来的土地多存在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地价飙升,大量的优质房源不在分给原住民,高额的房价增加了房企的收入。使很多富人涌入中心商业区,带动商业区的发展,而原住民拿着补助开始了买房之旅,当然这些补助远不够他们在原区域再购房了。

有人说这不公平,这等于把他们赶出来了,让他们腾地方给富人,其实如果这些地方不开发,你享受的只是附近的商业,而得不到自己生活品质的升华,本身棚户区多是小户型住宅,国家的补助还是很良心的,补助足够他们在非核心区买一套相对于现在住宅很大的商品房,然而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为了开发市内核心区,同时去库存,想到的棚改货币化方式,本身能很好的解决他们这些问题。但是国家低估了开发商的搅局能力,他们的贪欲是个无底洞。释放的大量购买力本来是为了去库存,却让他们打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抢房盛典。不知感恩必会遭谴,浪费的机会将不会再回来。

有人评论棚改货币化完全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是祸国殃民的短视政策,这是在帮助房企榨取中国最贫困人口的钱,这样会大大增加金融风险,政府的短视必自食其果!

但我相信国家的初衷绝不是如此,而是为了发展一个健康的棚改市场,为了土地开发所给出的另一种新的补偿尝试,只是我们低估了市场的贪欲。他们压榨了穷人(能住棚户区的富人应该不多)的最后一点购买力。但是限价也绝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在巨额回报面前,开发商想出了层出不穷的方法,来提升售价。也将穷人彻底的挡在了门外。不能将棚户区的居民撵走后却发现买不起房,无处安身了。

如何让棚户区的居民居之有所

棚改货币化的初衷是好的,但也许他们本身的居住地价值就远不只是补偿的货币价值。我们应该多给棚户区的居民一些善意。当他们无处安身之时,也就只能回去当钉子户了。

当年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不应该变成先富压榨穷人变得更富。棚改货币化无罪,有罪的是后续政策的无法跟进,我们低估了资本的贪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