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高隱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

楊丹霞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髡殘(1612—1673)俗姓劉,字介丘。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法名初為智杲,後易為大杲,字石溪,號髡殘,又號白禿、電住道人、石道人、殘道者等。他擅詩文,工山水,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清初四僧”之一。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髡殘少時好讀書、作畫,喜談佛道。二十七歲(1638)時,因迫於父母逼婚,為了堅持自己的佛教信仰遂自剪其髮,正心出家,投到同鄉詩人、學者龍人儼的龍氏家庵中為僧。不久,在龍人儼的鼓勵、督促下為修習佛法,增廣見識,髡殘遊學至南京。在此,一位“淨土宗”老僧為他取名智杲。之後他回到故鄉,繼續跟隨龍氏參禪修行。1645年,已逾不惑的髡殘因其非凡的禪學修養、剛直耿介的品性,深得覺浪、弘儲等高僧的賞識和器重,受邀來到南京,參與了報恩寺《大藏經》的校刊。入修藏社四年,覺浪基於對髡殘在人品道德、佛學修為諸方面的考察,因緣成熟,終於在1658年,髡殘被覺浪接納為“曹洞宗”傳人,易法名為大杲,名列覺浪27位嗣法弟子之一,並被任命為南京祖堂山幽棲寺的主持。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扶杖入山圖軸及局部放大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四僧”在中國書畫史的地位,主要得益於他們個性鮮明的山水、花鳥畫。在書學上,除了既師承廣博又卓然一家的八大山人,其他三人的成就與影響則遠遠不迨。而髡殘的書法及風格,以往未見有專文論及,不僅是他在書史上的影響薄弱,主要還是其書畫傳世太少,目前所知海內外公私收藏無爭議之髡殘書畫真跡不足百件,其創作年份也大多集中在髡殘五十歲前後到六十多歲去世前數年這十餘年間,而獨立書作更是罕有,令研究者無從著手。

據筆者所見,髡殘書法作品除故宮博物院所藏四通書札外,另有國家博物館的失群題畫詩頁一開、高雄市立美術館的《致老大士札》一開,他處未聞有藏。即坊間偶有流傳,如《嘗觀帖》,經與髡殘書法對照,結字用筆殊不類,恐乃近人偽作。

故此,要了解髡殘書法,還是得從其繪畫題詩、題記中來考量。髡殘不同於八大山人或石濤的賣畫為生,他的繪畫除了自娛之外,主要是饋贈友朋、故舊和以書畫做佛法結善緣這兩種用途和功能。因此,他的繪畫往往多有題詩、題記,記述和表達對自然山川的讚美,對佛教經典的感悟,這對後人更好地理解其繪畫思想、藝術淵源乃至佛學造詣大有裨益,也為人們瞭解他的書法提供了可能。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秋山幽靜圖軸及局部放大 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題畫書法,多者數百,少則幾十字,以行書、行草書為多。從他的書寫方式、書法佈局、字形結構以及筆墨風格而言,大致有兩個特點:

其一,書法沒有明確師承,從常見的行書、草書分析,應受到了顏真卿行書及行草書如明代就已有墨拓流傳的《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爭座位帖》以及《劉中使帖》等結字、運筆的影響。髡殘在書寫中並不刻意追求與古人的異或同,也不強調題字具有傳統意義上書法的美感,甚至並不在意保持自身風格的一貫性。以故,乍見其不同作品者,往往困惑這些書法是否出自一人手筆。

其二,題畫書法一般在畫作完成時使用畫筆、作畫用墨直接書寫,多禿穎鈍鋒、墨汁水分充足。題字位置多在山頭上方空白處,依山勢鋪陳,每行長短錯落,似不經意,但通過書寫和佈局的變化,使題字成為既與繪畫完整一體,又特立於畫外的存在。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物外田園圖冊(部分)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的題畫書法的三種面貌

(一)題寫五十歲初期巨幅畫作的大字行書、行草,字形多呈扁方或長方形,或用長鋒溼筆,或禿鋒渴墨,筆畫轉折圓渾,少見圭角,字與字之間牽絲連帶較少,行距寬舒,通篇章法連貫,佈局氣勢雄渾,偶爾或頗近王鐸書風。但其中也有些單字的書寫並不考究,甚至有與草法不合處、結構失衡處,如《秋山幽靜圖》上的“聲”“屋”“我”字等。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雨洗山根圖軸及局部放大 故宮博物院藏

(二)書寫在中等或窄幅畫作上的行書,如《仙源圖》等作品題詩,章法較為勻稱,書寫相對規範,運筆迅疾率意,筆力遒勁,氣勢雄健。缺點是筆下變化少,使轉欠含蓄,在細節處理上較為隨意,比如《仙源圖》“人”字的捺筆,又如《雨霽觀山圖》中“卯”字右側的錯寫等。

(三)題寫在冊頁、手卷上的草書小字,則是充分發揮顏體書因勢賦形,參差欹側的特點,充分展示出髡殘草書的個人本色。佈局上往往令題字佈滿紙面,小筆枯墨,多飛白,章法上起伏跌宕,掩映顧盼,確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一般奇恣橫出。這種酣暢的書寫狀態,體現了作者沉浸在物我兩忘的精神境界,這也和明末以來文人書法崇尚個性解放,僧人書法追求出奇放逸的時風相一致。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草書蘇軾羅漢贊頁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書札的特色

題畫書法外,髡殘的書札作品倒是體現出稍顯別樣的面貌,可惜數量太少,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下文所及故宮所藏髡殘書札均無年款,從其書法結字運筆、書寫內容看,應為中年偏晚或極晚年手筆。其中有些書法及內容不僅為我們探究其早年的學書經歷提供了線索,也為了解其晚年生活狀態提供了資料。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六法在心圖軸及局部放大 故宮博物院藏

《草書蘇軾〈羅漢贊〉頁》,原庫藏定名為“髡殘草書殘頁”,筆者通過釋讀發現,前兩句頗似記憶中蘇軾的文辭,經與《蘇軾文集》核對,終可確認其書寫內容為蘇軾所作《羅漢贊十六首》之《第十三尊者贊》,乃確定今名。以往定為“殘頁”,主要是因為髡殘書寫的隨性和不規範造成的。在短短三十二字的贊文中,缺字一、錯寫二,致使釋讀、斷句困難而誤以為內容殘缺。此贊宗法懷素《自敘帖》《聖母帖》結字、運筆,書寫一氣呵成,筆畫瘦勁,血脈流蕩,風格率逸顛放,流露出髡殘在草書創作中情緒化、隨意性的特點,這與他題畫詩書法的風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楷書荒山札 故宮博物院藏

《荒山札》則為精謹的小行楷,內容是感謝一位來客的豐厚施捨。此札宗法“鍾、王”結體,疏朗寬博,字體豐腴,體勢扁方,筆畫稍肥,點畫朴茂且明顯帶有隸意,這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鍾繇的《薦季直表》《賀捷表》等作品,如“安”“不”“能”等字的結構與用筆,均受到魏晉書風的薰陶,應是髡殘早年為儒生時打下的臨寫“鍾、王”楷書的底子。作品中並無唐人的工整刻意,法度謹嚴,興味更接近晉人的純樸自然,富有天趣。

髡殘此札的書寫狀態十分恭謹,雖然書寫中不免時有滑筆、拖沓之病,總體還是呈現出結體內斂,筆致工穩的特點,使此作迥異於其題畫書法。這使人不禁好奇:收信人究竟是何等人物,讓個性孤傲的髡殘聚神斂性?信中雲:“大護法總節江淮,戎務軍需之煩,日何止萬機?非其辨才無礙,炤用同時之智眼精明,焉能託一日之暇報泉石之勝哉”。原來,這位“大護法”非為旁人,正是自順治十二年(1656)至康熙七年(1668)任江南(後改兩江)總督的郎廷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垂竿圖軸題跋 故宮博物院藏

郎廷佐(?—1676)字一柱,世居奉天廣寧(今遼寧省北鎮),其父熙載,明末諸生,於天命七年(1622)降清,隸籍鑲黃旗漢軍。郎廷佐雖出身行伍,但才識過人,在任期間努力緩解江南地區民族矛盾,減輕人民負擔,成績卓著。順治十五年(1659)鄭成功圍困南京之際,八旗指揮官喀喀木擔心城中的百姓充當內應,欲大開殺戒,幸得郎廷佐勸阻,才避免了屠城慘劇。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雲岫無心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此札應是此役之後,郎廷佐遊牛首山,往幽棲寺看望髡殘並大加布施,髡殘以自作詩文、山水畫和畫扇作為回禮的致謝信。細細品讀,信中雖言辭謙恭,但客套之餘自有一種清高孤傲貫穿其中。一方面是髡殘的身份和個性使然,另一方面,在鄭成功兵敗,撤兵福建後,覺浪、髡殘師徒等心懷故明的遺民僧人,已經徹底明白復國無望,只得接受命運的安排,擺脫世俗間的羈絆。特別是在恩師覺浪去世後,髡殘不僅拒絕了法嗣繼承,掙脫了宗教事務的牽累,完成了向“數聲清磬是非外,一個閒人天地間”的書畫僧的轉變。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是空幻,身為修養深湛的高僧,對於郎廷佐這樣一位清廷官員,髡殘還是給予了相當的尊重和禮敬,也就不足為怪了。

草書《致逸翁札》頁是髡殘小字草書的代表作。髡殘一場大病後,“逸翁”來探望並贈送人參,髡殘在述說病況的同時,提及病後種菜消遣,缺少工具的瑣事。

髡殘的胃病嚴重,令他進食極少,造成營養不良,身體羸弱。他早年在常德深山邃谷躲避兵亂時落下的疥癬病,至今也是醫學界的難題。這種皮膚頑疾因溼氣熱毒內侵,肝脾鬱結不抒,外表於皮膚反覆發作,痛癢搔抓,令人坐臥難安,且瘡口不斷潰爛,其痛苦非常人可以忍受。所以,在髡殘作品上或好友的詩文、題跋中時常可見關於他下山入城治病或接受友朋饋贈藥品的記述。如《致逸翁札》中所言:“瘡口未愈,得所惠人參,服倍加黃芪補中湯,想必可瘳。而身體軟弱,又在細細調理。”文中的“倍加黃芪補中湯”即具健脾溫腎,化溼解毒的功效。可見髡殘每日就是在病痛中掙扎著讀經、作畫,這種堅忍的毅力,體現出他品格與修行的超深持重,故而也贏得了一眾遺民詩人、書畫家的敬重和信任,並在覺浪之後將其視作精神上的依靠。而身體欠佳,妨礙創作,是造成他書畫傳世少的重要因素。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草書致逸翁札(部分) 故宮博物院藏

此札以小禿筆作書,渴筆焦墨,縱筆浩放,多樸拙的圓筆,偶見方筆,遒勁中稍帶滯澀,似為病體初愈而力有不逮,然別具一番篆籀趣味,與其《草書蘇軾〈羅漢贊〉》在學顏體草書的基礎上雜以懷素草書的狂放、動盪相比,此札更能體現髡殘在書法上的造詣和個人色彩。

髡殘和“逸翁”有關聯的作品還有作於五十歲的《松崖茅屋圖》,其上自題詩並言:“辛丑冬日,逸翁來山中看望病者,贈我以參藥,作此奉酬且勉之,蓋因翁亦吾禪中人耳。殘道人。”

由此看,這通信札的收信者與髡殘贈畫者應為一人。筆者以為,“逸翁”即歸安遺民別號“逸山”的嚴書開。嚴書開不僅是堅定的遺民,也是以孝友、仁義聞名的賢達,他曾為老父逾五嶺求靈草,躡九華訪奇方;他也曾在歲欠凶年,出家財三千金,輸逋賦、置義田,助貧者。另外,正如《松崖茅屋圖》中所說的那樣,嚴書開也是一位“禪中人”,他晚年離鄉,在金陵、杭州等地日與“山人衲子相攜,徘徊澗壑,往往經歲不歸。”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禪機畫趣圖題款 故宮博物院藏

嚴書開與覺浪早就熟稔,覺浪致信他說:“予久不見三求,乃於僧持手上讀《懷友集》。見三求能取師友于格外,又能卜逸山,取千古逸事,將知三求必能取逸師、逸友而進於大宗師之逸死,以享其大生也。險阻人間,有如此種種逸緻,則天地待人亦厚矣,其亦不負為千古之逸人也夫!”覺浪用一個“逸”字來概括嚴氏,可見,嚴氏之“逸”不僅是覺浪認同的遺民之“逸”,更是人品、學識之“逸”。而嚴氏既與覺浪相酬唱,家富貲財並有為父治病的經驗,為髡殘的痼疾尋醫送藥,既是他親近禪門大德的一種表現,也說明覺浪去世後,髡殘仍得到恩師之友的照拂。此外,信中所言“端翁過生”應為程端伯正揆,但程生日在九月,則此信與前文提及逸翁冬日來送參藥之事為一人而非同次,以俟後考。

總體而言,與密友程正揆相比,髡殘的書法似乎更“野”一些,這個“野”,主要是相對於在董其昌書法理論、書法風格的籠罩下,當時書壇所呈現的一致性和刻意臨古之習而言的。程正揆在臨寫王獻之帖時說:“後人但摹擬形似,愈肖愈遠……學書須會古人未下筆時操縱結構、起止映帶之妙,熟中生巧、巧中藏拙,不用一法,諸法悉合,方許窺二王門戶。倘拘拘指腕筆墨之間,總無是處。”程氏承接董其昌衣缽,在研習、臨寫古代諸家的基礎上對董的書風加以融合、變形,形成了自家特色。髡殘中晚年書法思想雖受程正揆的影響,但他年輕時沒有程的條件,更無名師指授以打下堅實的書學根基,而二人相識時,他的書法風貌已基本定型。因此,髡殘的許多題畫書法更多的是自幼習練而成的自家體,正如錢澄之所說的“自成其詩,自成其畫,自成其禪”一樣,他的書法也是“自成其書”。何況書法一道於髡殘而言,遠不像程氏那樣受到重視,而只是表達自己的人生思想和禪學感悟的一個媒介。(作者單位:故宮博物院)

本刊於今年第八、九期連續刊發清四僧書畫特輯,專題圖版選自《故宮藏四僧書畫全集》,圖注及釋文得到了《故宮藏四僧書畫全集》“弘仁卷”主編魯潁、“髡殘卷”楊丹霞、“石濤卷”主編王亦旻、“八大山人卷”主編王琥等各位專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感謝。(編者)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層巖疊壑圖軸及局部放大 故宮博物院藏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有關髡殘的書跡與書法風格的有趣分析

清 髡殘 行書致彝翁札 故宮博物院藏

轉自《中國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