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俄研发高精肿瘤诊断制剂 治疗药物或6年后面世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新媒体专电 俄媒称,俄罗斯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能精确判定癌症肿瘤边界的制剂。其原理是利用内皮糖蛋白的一种特性:几乎所有已知癌症肿瘤的血管壁上都会形成大量内皮糖蛋白。科学家打算在下一阶段继续研制据此原理消灭肿瘤的药物。这种药物主要适用于治疗胰腺癌、头颈癌、膀胱癌、乳腺癌和肺癌。

据俄罗斯《消息报》9月20日报道,基于内皮糖蛋白的制剂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内皮糖蛋白标记肿瘤的特性不久前才被发现。肿瘤内部的血管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不同,呈网状结构,这能让肿瘤从血液中获取更多营养物质。因此,它比其他组织生长得更快。

报道称,西方科学家在研究利用另一种蛋白——整联蛋白的特性来应对肿瘤。这种蛋白也大量形成于肿瘤的血管中。俄罗斯科学家决定不走同行的老路,更何况肿瘤血管中的内皮糖蛋白数量比整联蛋白数量还要多,因此基于内皮糖蛋白的制剂效力更高。在俄罗斯科学家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同时,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也开始探寻利用内皮糖蛋白的可能性。

按照俄罗斯卫生部的指示,基于内皮糖蛋白抗体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工作在俄罗斯格兰诺夫放射学和外科技术研究中心的两个实验室进行:放射性药物研究实验室和细胞杂交实验室。要完成研发工作预计需耗时3年,研发拨款约为每年900万卢布(约合92.8万元人民币)。用于影像学的肿瘤诊断制剂将在4至5年后研制成功,治疗药物将在6年后面世。

能用在患者身上的成品制剂将由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内皮糖蛋白受体的抗体组成。当制剂被引入血液时,抗体在血液中循环并与肿瘤组织里的内皮糖蛋白结合。发射光子的放射性同位素将借助伽马射线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看到”肿瘤。从引入制剂到扫描肿瘤大概需间隔8至10个小时,以便未能与内皮糖蛋白结合的多余抗体被排出体外,以免歪曲影像、造成误导。

格兰诺夫放射学和外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科研工作的副主任安德烈·斯坦热夫斯基说:“原理已经找到,如今科学家已开始探索这项研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他们必须找到一种将抗体与放射性同位素结合起来的可靠手段。有了该技术,应能在临床中使用自动化模块来合成放射性药物制剂。生产程序是利用最新式的回旋加速器研发的。”

在研究阶段,放射性同位素碘-123将被附着在内皮糖蛋白抗体片段上。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下属的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药物实验室副主任拉米兹·阿利耶夫说,该所已定期生产和制备放射性同位素碘-123供医疗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