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赠和喂鸟 海珠湿地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与自然

转赠和喂鸟 海珠湿地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与自然

八月,是属于龙眼的。广州海珠湿地石硖龙眼,薄脆的果皮、爽甜的果肉,吃一口就能让人不由竖起大拇指。今年海珠湿地转赠龙眼的行动又开始了,从6月起,海珠湿地把龙眼等岭南佳果送到养老院、日间托老中心、征地村社、贫困户、入园市民,赠多少摘多少,剩余回归大自然。

海珠湿地万亩果园的水果就用这种别样的方式,回馈社会与大自然。

一下午送走1600斤龙眼

近日,烈日灼人,气温高达36度。当听到汽车驶近广东颐年养老院的声音,空调大厅内的爷爷奶奶们坐不住了。他们纷纷站起来,走到门边。在他们面前缓缓停下一辆白色小卡车,车厢打开,里头是一袋袋龙眼,他们知道,是海珠湿地又来送龙眼了。

转赠和喂鸟 海珠湿地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与自然

“今天真是太开心了,不止有生日派对,还有这么甜的龙眼吃!” 谢奶奶边剥龙眼边说。8号是谢奶奶的84岁生日,她特意戴上一条翡翠珠链,穿上漂亮的衣服,庆祝生日。谢奶奶在颐年养老院住了两年多,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住在海珠区大塘附近,时不时就会去海珠湿地玩。“现在去得少了,虽然看不到那里的风景,还好现在能尝到那里的水果,真是太开心了。”除了龙眼,谢奶奶还吃过海珠湿地送来的荔枝、黄皮、杨桃,“每一种我都爱吃。”谢奶奶笑着说。

广东颐年养老院院长邝文海向记者介绍,养老院入住300位老人,大部分失能失智。“海珠湿地是广州市地标性景点,但我们院的老人家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体情况,都挺难去游览。虽然不能去,但每次老人家们吃湿地送来的水果都会很开心,不在于水果的品质,而是他们知道有人在挂念他们。”邝文海说。

当日,除了广东颐年养老院,海珠湿地工作人员还把龙眼送到了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福利院,50多名老人家坐在活动大厅一起分享水果,不方便走动的老人也会由护工把龙眼送到房间。

据悉,这次龙眼送出1600斤,是上午6点海珠湿地果农们新鲜采摘下来的。“因为龙眼放久了品质就会下降,我们都是确定好送龙眼的时间,当天早上就采摘、装车。”海珠湿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盈利从不是万亩果园的目的

不止养老院,海珠湿地的佳果还有很多去处。从今年6月开始,海珠湿地已经陆陆续续向养老院、日间托老中心、征地村社、贫困户、入园市民赠送不少水果。据统计,海珠湿地已送出黄皮、龙眼、荔枝约4.4万斤。

转赠和喂鸟 海珠湿地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与自然

6月鲜甜荔枝,7月鸡心黄皮,8月石硖龙眼,9月红果杨桃,还有胭脂红番石榴等岭南佳果,海珠湿地拥有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和古老的岭南基塘农业文化。据介绍,海珠湿地作为全国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现存果林约1万亩,产量可观,但销售一直不是万亩果园的目的。

转赠和喂鸟 海珠湿地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与自然

“海珠湿地对果树是以保育为目的,并不是生产。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把品质较佳的水果回馈社会,赠送给有需要的人,有一段时间进行过惠民销售,但那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我们还将残次果林野化,划定鸟类栖息地和保护区,保留一定数量的水果不予采摘,留给鸟类食用,提升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经过几年努力,湿地鸟类种类大大提升,已达到 169 种。”海珠湿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龙眼、荔枝等水果的丰收大年,果农卖的也不贵,基于各种原因,今年海珠湿地就以这种别样的方式,把丰收的水果回赠社会与大自然。”

5年来,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再到“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展现了海珠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未来海珠区将以海珠湿地为核心,构建形态多元、功能复合的中央生态区,整体提升广州绿心效应。

转赠和喂鸟 海珠湿地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与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