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轉型、金融「綠色」發展,「綠色風暴」將勢不可擋!

在上個月,首屆中國煤炭綠色生態發展論壇上,專家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李志青《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發展》的主旨演講,讓人們心生“綠意”。

煤炭行業轉型、金融“綠色”發展,“綠色風暴”將勢不可擋!

李志青特別闡釋了讓綠色發展多上一抹金融的“綠”,煤炭產業轉型可以藉助綠色金融的力量。“在中國,綠色金融並不排斥煤炭。”據瞭解,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餘熱暖民等餘熱餘壓利用、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提升改造、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潔化利用,都明確列在國內綠色債券發行指引中,得到綠色金融政策支持。煤炭行業應該積極應對綠色金融的挑戰和機遇,制定煤炭業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許多專家表示,只要是有關綠色發展的會議和研討活動,總要討論到這樣一個問題:保護生態環境究竟有沒有經濟上的效益?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世界性難題,是世界各國在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所遇到的普遍困惑。如何探索出一條環境與經濟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對此,李志青有著明確的思路和態度——

首先,

綠色發展要求金融實現“綠色化”

無論是產業的發展,還是資本市場的投資,都必須擺脫傳統的“灰色”乃至“黑色”的經濟發展模式,對此,應該說目前各界的認識還是比較統一的,但在“綠色化”發展的路徑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分歧,尤其是在“綠色化”將在一定時期內給社會經濟帶來某種成本的情況下,包括政府和各類市場主體在內,都有著不小的“畏難情緒”。

煤炭行業轉型、金融“綠色”發展,“綠色風暴”將勢不可擋!

(圖左為李志青教授)

如針對投融資活動,就不僅僅要通過資本市場的政策來限制那些高汙染的產業和鼓勵低碳綠色產業的發展,而且還要將這樣一些綠色發展的制度融入到各部門和各級政府的目標、規劃、考核等工作環節中,建立起有效的綠色發展統一戰線,打造防止汙染和綠色發展的“天羅地網”。

其次,綠色發展要求金融傾心助力

就綠色發展的內涵而言,我們摒棄了“有發展無綠色”的發展老路,我們要走的是一條“既有綠色也有發展”的道路,那就是如何將“綠色”嫁接到“發展”的過程中,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綠色發展的過程是一個“騰籠換鳥”的過程,新舊產業和動能交替出現,而這新舊之間要做好平穩過渡和交替,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國內外的很多實踐都表明,不能絕對化地理解綠色發展過程中的“新舊”問題,而是要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傳統的“汙染型”產業固然已經無法滿足綠色發展的發展方向,但在短期內,這類產業仍然有著強勁的內外需求,簡單地放棄這些產業並非明智之舉,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

對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降低其環境影響,使得經濟(包括就業)與環境取得新的平衡關係。這樣的一種綠色發展方式,其實在很多地方有著巨大的應用空間,當然,為了成功地做到這一點,前提是地方政府有勇氣做出艱苦而廣泛的努力和嘗試。

讓人們感到欣喜的是,目前在部分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省市地區,已經出現了發展綠色金融的良好勢頭,這些省市正在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綠色發展評價體系,將綠色發展植入到從資本到生產再到銷售的供應鏈中,實現綠色供應鏈的自覺發展模式,以點帶面地撬動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經濟金融之間的有機平衡,儘管我們仍需進一步觀察這一平衡的綠色發展實效,但受此影響,這些地區在綠色發展上的制度創新成果已經開始對外產生輻射。

煤炭行業轉型、金融“綠色”發展,“綠色風暴”將勢不可擋!

綠色發展的風暴已經開始醞釀,綠色發展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

全球範圍內在過去20多年裡的綠色金融實踐給我們很大啟發,將綠色的發展理念貫穿到金融創新、金融產品、金融制度、金融治理等方面,進而在市場的基礎上,形成一整套“加減槓桿”的機制,讓綠色發展多上一抹金融的“綠”這無疑可以在源頭上對企業等排汙主體的行為發揮激勵和引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