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对于嘉兴人来说,南湖就在身边,可能一阵风,一场雨,就是从南湖刮过来的。


对于外地人来说,来嘉兴,不到南湖岸边走一走,等于没有来到嘉兴。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南湖太有名了,它与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於世。其位于嘉兴城南,因此得名“南湖”。南湖更为人所知的是那一条红船和船上那个给中国方向定调的会议。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南湖现有面积600多亩,湖中有两个人工小岛。一是湖心岛,面积不足18亩,上有烟雨楼等古园林建筑群,亭台阁榭,假山回廊,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湖之中;另一小岛是称为小烟雨楼的仓圣祠,位于南湖的东北隅。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烟雨楼

烟雨楼在湖心岛上,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统称。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说的就是这里。早先的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明嘉靖二十七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 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现在的烟雨楼是民国7年(1918年)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的。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会景园

会景园坐落在南湖的南岸,呈半岛形。园内假山瀑布、楼台庭院、林荫步道、古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江南园林风格。望湖楼与烟雨楼遥相呼应,醉仙楼传承了金庸小说的神韵,红菱长廊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望湖广场是嘉兴市民和八方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场所,游客服务中心、入口广场、渡游船码头,都在这里。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湖心岛

湖心岛还有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揽秀园

揽秀园位于南湖西侧,揽秀园之名出于《浙江通志》:“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之语,是南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处文物碑刻主题公园。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揽秀园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南、北两园,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称,四进庭院式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全园建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95块,许多碑刻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等大家之手,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其中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神态祥各自然,栩栩如生,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手书“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记共1100余字,行笔流畅,风格逸秀,堪称镇园之宝,揽秀园独特的碑刻文物,蕴含了历史、文化、艺术等深层内涵,是嘉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伍相祠

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现重建的壕股塔位于南湖西侧的南湖渔村之中,塔高63.36米,七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塔院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每层的四角翘檐上搁置一个精致佛像,下面垂挂古朴风铃,呈现“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的意境。塔刹为国内罕见的纯铜鎏金铸成,耗用了三公斤纯金。壕股塔是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可俯看南湖全景,整个嘉兴城全貌亦尽收眼底。

壕古塔楼于2010年改称为“伍相祠”。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南湖渔村

南湖渔村位于南湖西北,是明代勺园旧址。嘉靖年间由吏部员外郎吴昌时兴建。据吴耦汀《烟雨楼史话》记载:勺园初建时面积并不大,但到处是楼台亭榭,假山峭削,青松苍翠,秋枫红醉;池中荷花,岸边杨柳;面对滮湖,北背城壕,烟雨楼台,近在咫尺,园楼相园楼相对,形成了一个由水系为纽带的建筑群体,环境相当幽雅。勺园落成后,钱谦益、吴伟业等名士都曾经来此游览。崇祯年间,江南名妓柳如是来禾在勺园养病,这里就成了与钱谦益的定情之处,并一时传为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吴昌时的被杀,勺园开始荒芜。大诗人吴伟业(梅村)当年到南湖时就只能在南湖的舟船中遥望一番,归去后他就写下了《鸳湖曲》,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声情并茂,形象逼真的“勺园兴废图”。勺园废弃后,其遗址在清乾隆年间辟为渔村,即后来之许家村,村内陂塘曲径,风景依稀可辨。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放鹤洲

放鹤洲位于嘉兴市城南路西南湖畔,与西南湖生态绿洲隔湖相望。唐德宗时,贤相陆贽建宅园于放鹤洲,因园中有放鹤亭故称为鹤渚,唐文宗时,宰相裴休又在洲上建别墅,改名为裴岛,南宋时,著名词人朱敦儒寓居嘉兴,辟裴岛为放鹤洲,明末时,贵阳太守朱茂时重建放鹤洲,清朝中期,放鹤洲日渐衰落。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2004年,南湖风景名胜区重建放鹤洲,使之成为南湖景区内又一处重要的人文休闲景点。重建后的放鹤洲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9714平方米。景点保持了四面环湖、中多曲水、平岸杂树的自然地形地貌,以静憩赏景为主体功能,辅以荷池、菱塘、鱼池、果园等,沿湖门坊、亭榭、楼阁点缀其中,布局随势而建,力求自然生态。淡然居、桂离馆、嘉福堂是目前放鹤洲内最主要的、体现唐宋风格的仿古园林建筑。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小瀛洲

位于南湖东北部,是湖中另一小岛,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旧称小瀛洲,俗称小南湖、小烟雨楼。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域,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

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组织“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祭供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造字之鼻祖,后人称仓圣,以示崇敬。仓圣祠中原有仓颉塑像,其腰围树叶,全身赤皮,头有四眼……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梅湾老街

嘉兴梅湾街因相传古代人们这里种植梅花,且濒临京杭大运河河湾而得名,是嘉兴现存为数不多的体现江南地方特色的传统住宅、商业街区,具有浓重的清末民初风格。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自古以来,由于梅湾街得尽水路和陆路的先天之利,历史上曾是嘉兴商贾云集之地,嘉兴最主要的米市和丝市曾尽汇于此, “商旅往返,不绝于途”就是梅湾街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这里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莎士比亚著作翻译大家朱生豪先生的故居、韩国国父金九先生的避难处、韩国临时政府的旧址、新中国水利之父汪胡桢先生的故居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和历史遗存均聚集于此。梅湾街折射出了嘉兴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汇集了嘉兴传统历史文化的精华。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梅湾街至今还保存着沈钧儒纪念馆、褚辅成史料陈列室、金九避难处、韩国临时政府要员避难旧址,以及即将恢复的莎剧翻译家朱生豪故居和水利工程学家汪胡桢故居等众多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梅湾街现已集聚了100多商家,汇集了百年老字号的丝绸行、古玩店、手工艺品等商铺,同时还引入了婚俗馆、根雕馆、皮影戏馆及评弹书场等旅游项目,是嘉兴目前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

环嘉兴南湖的徒步,看一湖水光山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