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的重要性

六點起床,七點上班,這是守時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規則;依次排隊,這是公共規則。生活有生活的規則,遊戲有遊戲的規則,交通有交通的規則,遵守規則,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接受許多與他們成長相關的規則。他們伴隨著規則,並遵守著規則,一天天成長長大。我們與孩子相處的家長,每個人都不要輕易地破壞規則,你若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規則的重要性

有了遵守規則的自覺,就會有良好的習慣和端正的品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

叫孩子進出門要隨手關門,孩子有時會忘,不要輕易指責,多提醒幾次,孩子會做得很好。

另一個是,教孩子隨手關燈,首先自己要弄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教?目的,是要教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沒錯。

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孩子也一樣。這個信息的傳遞,就像吃進的食物一樣,得有一個消化的過程。堅持久了,這個良好的習慣就自然養成了。

好的習慣是久而久之,點點滴滴慢慢養成的。

我們和孩子之間的約定就是一種規則,不是單方面要孩子遵守我們就可以不遵守的。規則是用來遵守的,你破壞了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你要求孩子在進出門時要隨手關門,而你在進出門時,就從末隨手關過門,也從不在乎關掉沒人在還亮著的燈。你會認為那樣很麻煩,或者認為不值得那樣去做。有這種想法是教不出優秀孩子的。

孩子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最長。每個家人的形象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他們超強的記憶會把與之接觸密切的每個人的言行都刻在腦子裡,然後慢慢地去消化,去接受,把大人的那點兒能耐,會全盤照收。孩子還沒有辨別好壞的能力,生存本能是他照單全收。

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做呢?

大人的每一個動作,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你遷就自己,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大聲訴責十次,不如正確的做對一次。不要輕視自己的每一次,要言必行,行必果。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不要在這張白紙上留下任何血跡和泥巴,哪怕是一點點汙漬。

拉勾上吊100年不許變。孩子為什麼要跟大人拉勾,大人又為什麼要和孩子拉勾?大人無非是想通過這個形式去約束孩子,孩子只是想通過這種做法,希望大人不要反悔。拉了鉤就是一種契約行為,就是一種互相都應該履行的規定。

規則的重要性

到了週六,孩子會問:媽媽,明天能陪我去動物園嗎?媽媽可想好了再說。孩子怕大人反悔,往往會主動要求拉勾。這拉過勾了,就更不能反悔啦! 你帶頭反悔了,傳給孩子的信息就是,媽媽不遵守,還找出理由,他更會無視,你給他的任何規定。媽媽都不遵守,我又何必遵守呢?

你叫他關掉電視吃飯去。媽媽等一會兒,我一會兒就去。他會敷衍你,這就是輕視的表現。

孩子好的性格的形成,與大人的努力分不開。你夠努力,你的孩子就夠優秀。

會敷衍的孩子並不笨,這點本領。都是從他身邊人那兒學來的,拜大人所賜。

所以我們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要孩子遵守的,自己首先遵守。

規則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