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中楊康之死的「鐵槍廟」,是什麼來歷?

【五代人物剪影系列之十三:後梁最後的大將王彥章】


《射鵰英雄傳》中楊康之死的橋段,金庸先生將其安排在了“鐵槍廟”中,你道這鐵槍廟供奉的是哪一位英雄?他,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五代人物:王彥章。

王彥章是平民出身,祖孫三代,到他這裡才參軍走上了仕途。王彥章投軍,一開始就投在朱溫賬下。當初入伍之時,一起應募的有幾百號人,王彥章直接表示:“我要當隊長!”其他人一聽怒了:“你王彥章算哪根蔥,都是一起來的,憑什麼你要高我們一級,真是不自量力狂妄之極啊。”王彥章用手指著這幾百人說:“別不服氣,我天生豪勇,你們誰也比不上,所以我才毛遂自薦做隊長。別看你們現在磨嘰,現在還不是勝負見分曉的時候。生生死死的暫且不說,現在你們誰敢光腳跟我到長滿棘刺的地上走三五個來回?”眾皆曰:“吹吧就,你以為你唱戲呢!”王彥章不言語,直接脫了鞋到棘刺地上來回走了三五遍,這些人都看傻眼了,幾百號人沒一個敢照葫蘆畫瓢的。後來這事傳到朱溫耳朵裡,朱溫也算慧眼識英雄,馬上就提拔了王彥章。

王彥章可不是隻會光腳走路的主兒,史載其驍勇有力,擅使兩杆鐵槍,軍中稱其為“王鐵槍”。王彥章使的這兩杆鐵槍,每杆重一百斤,沙陀胡人都舉不起來,而王彥章拿著這兩杆槍,一杆放在鞍上,一杆拿在手中,打仗時“騎而馳突,奮疾如飛”。

王彥章憑手中兩杆鐵槍,立下戰功無數,軍職也隨之累獲升遷。909年,後梁大將劉知俊被迫反叛於岐王李茂貞,李茂貞讓劉知俊去攻打靈武,朱溫便派出康懷貞率軍前去解圍,誰知康懷貞中了劉知俊的埋伏,被堵在一處峽谷之中,驚慌失措的康懷貞就是靠著時任左龍驤軍使的王彥章的無敵神槍,奇蹟般地殺出了重圍。就連劉知俊來親自過招,也根本擋不住王彥章。這一戰,康懷貞大敗,如果不是靠著王彥章,康懷貞這個主帥也不會活著回來。

別說朱溫原手下大將劉知俊,就是朱溫的死對頭李存勖,王彥章也根本不放在眼裡,王彥章曾對別人說過:“李存勖不過是個鬥雞小兒,何足懼哉!”李存勖自己也曾經說過:“(王彥章)此人可畏,當避其鋒。”王彥章確實戰鬥力驚人,在演義小說中,他在殘唐五代的武將裡,排名天下第二,待天下第一的李存孝被殺之後,王彥章便坐上了天下第一的頭把座椅。

李存勖非常欣賞王彥章的作戰能力,一直想將其招致麾下。915年,後梁魏博兵變轉投晉國(事見第七篇),晉軍順勢南下攻佔了澶州(今河南濮陽)。時任澶州刺史正是王彥章,不過晉軍攻澶州那一晚,王彥章正在後梁鎮壓魏博兵變大軍統領劉鄩的大營中協商軍機。晉軍趁澶州空虛,打了一個閃電戰,攻陷澶州並俘獲了王彥章的妻子家人。李存勖將王彥章家人全部遷往太原,弄一所大宅子,天天好吃好喝的養起來,然後秘密的派人去招降王彥章。王彥章為了讓李存勖自己斷絕這個念想,直接就把來使給斬了,但這並沒有讓李存勖就此放棄,擔心於王彥章在梁效力的緣故,李存勖對王彥章的家人反而更是照顧有加。

晉梁爭霸天下,晉國日盛而後梁日蹙,朱溫死後梁末帝朱友貞昏亂不堪,任由小人趙巖、張漢傑擅權,老臣宿將多被離間,後梁漸漸趨於窮途末路。923年4月,後唐李存勖再次以閃電戰奔襲並佔領鄆州(今山東東平),後梁朝野震驚失色。宰相敬翔實在看不下去了,帶了根繩子到朱友貞面前以死相逼,朱友貞雖已遺棄敬翔多時,但面對此時境況,還得指望這些老臣拿出方略。敬翔對朱友貞說:“事急矣,非彥章不可!”當時,王彥章也屬於被排擠之列,但隨著戰事推進,劉鄩、賀瑰等大將均已謝世,朱友貞任命的戴思遠又屢嘗敗績(事見第七、八、九篇),現在敬翔再次把王彥章推到臺前,朱友貞也只好再次啟用王彥章。

王彥章的悲劇自此開始上演,命運將王彥章定格為後梁最後的大將。朱友貞問王彥章:“破敵需要多長時間?”王彥章答曰:“三日足矣!”朱友貞瞪大了眼睛,雖然不信,但也只好死馬權當活馬醫。朱友貞於是任命王彥章為北面行營招討使,但接著又幹了一件蠢事,任命段凝為副使,直接影響了此後的戰局。

王彥章受命而出,駿馬疾馳用時兩日到達滑洲(今河南滑縣)前線大營。王彥章到達軍營之後,第一件事竟然是開了一個大型的party,組織將士們開開心心的喝酒吃肉,只是偷偷安排人員到楊村準備船隻。這個楊村,就在濮陽,也就是德勝城(事見第八、九篇)的北面。宴會進行到晚上,王彥章又悄悄安排精兵六百人各執巨斧,帶上鐵匠和冶煉用具到楊村乘船順流而下。酒宴繼續進行到半夜時分,王彥章說:“我上個廁所,去去就來。”王彥章溜出來,看了一眼篝火通明喧譁熱鬧的大營,轉頭帶上早已預備好的幾千精兵沿著黃河邊快馬疾馳奔向德勝南城。

德勝城分南北,南城和北城之間以鐵鏈浮橋跨河相連。帶著鐵匠的六百甲士到達戰場後,鐵匠負責燒斷鐵鏈,甲士負責砍斷浮橋,以此隔斷南北城之間的聯繫,阻卻援軍。王彥章帶著幾千精兵到達戰場後,全力猛攻德勝南城,一鼓作氣順利拿下。

其實,滑洲大營、德勝城、楊村這些地方離的都很近,相互之間的消息不可能完全隔絕。王彥章被任命為招討使後,李存勖的情報系統已經傳遞過來消息,李存勖馬上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說:“彥章驍勇善戰,我都要避其鋒芒,朱守殷(德勝城守將)完全不是對手。彥章兵少,貴在速戰速決,所以他肯定會急攻德勝南城。”李存勖當時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收到消息後立刻派人馳援濮陽,援軍才走了二十里,即收到前方戰報:“王彥章已抵達戰場!”待行至德勝北城,南城已陷。王彥章說到做到不放空炮,說三天破敵就三天破敵,當初趙巖之輩嘲笑王彥章痴人說夢之時,可曾想過人家在人後經過了多少思索和考量才敢說出這句話!

王彥章盛名遠播,李存勖見南城已破,知勢不可為,便下令放棄德勝北城,拆毀房屋取木作筏,沿河而下楊劉城據點(今山東東阿)以確保之。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李存勖想到的,王彥章也想到了。楊劉城這個晉軍黃河南岸第一個據點於是成為兩軍爭奪的下一個目標,在去往楊劉城的路上,你會看到一副極有意思的畫面:黃河兩岸,晉軍在北邊,梁軍在南邊;河上舟楫兩列,一列屬晉,一列屬梁;河道彎曲狹窄處,兩軍相交,便打一仗,河面上經常流矢如雨,人仰舟翻。就這樣,到楊劉城時,兩軍已經打了一百多仗。

王彥章至楊劉,攻城日夜不息,有好幾次差一點就要攻陷了,不過楊劉城堅固異常,再加上晉軍將士死守城池以待援軍,拖延了時間。援軍由李存勖親自率領,但王彥章的圍城大軍軍容嚴整,重壕復壘,晉軍也攻不進來。王彥章與李存勖展開拉鋸戰,雙方互有傷亡和勝負。誰知此時,朝廷竟然下令對王彥章進行撤職處理。

撤職之事,一方面與王彥章自身脾性有關,一方面也與朝政敗壞有關。王彥章秉性耿直,對朝中小人趙巖、張漢傑擾亂朝政的所作所為素來不滿,王彥章曾經對人說過:“等我破敵回來,就殺了這些奸臣以謝天下。”常言道,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王彥章這話傳到趙巖、張漢傑的耳朵裡,趙張二人自願對號入座並表示:“我們就是死在李存勖手裡,也不能死在你王彥章手裡。”於是,趙張二人決定搞倒王彥章。這時候,段凝也動起了歪心思,段凝不想做二把手,他想做正職,於是段凝就和趙張二人勾結起來。

奇襲德勝南城得手之後,王彥章照例向朝廷發去捷報,但竟被趙張二人藏匿不報,而段凝作為招討副使竟然也上報一份捷報,趙張二人卻把這份交給了皇帝朱友貞。朱友貞遣使至前線勞軍,竟然只給段凝記功而不表揚王彥章,軍中將士完全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軍心即亂矣。待到後來楊劉城拉鋸戰時,梁軍吃了敗仗,段凝就上書皇帝,說王彥章大意輕敵喝酒誤事致有敗仗。趙張二人也在朱友貞面前不斷地編造謊言,詆譭王彥章。朱友貞終究是個昏君,竟然相信了這些鬼話,兩軍陣前換帥,讓段凝做了招討使,撤了王彥章的職。順帶說一句,段凝接手後不到一百天後梁亡國,段凝連李存勖的影子也沒摸著就帶著後梁幾萬軍隊投降了李存勖,並以讒言借李存勖之手殺了趙張二人。

王彥章快馬至京師面見朱友貞,手持朝笏在地上一邊畫地形圖一邊陳述形勢,言辭懇切催人淚下,足見拳拳赤子之心!誰知趙張二人竟然彈劾王彥章言行不恭,讓他回去閉門思過。閉門就閉門,是金子總會閃閃發光,是英雄總有用武之地。李存勖得知王彥章已為段凝所替換,根本不再擔心梁軍勢眾,決意自鄆州突襲開封。後唐軍隊攻兗州(今山東濟寧),朱友貞迫不得已再次啟用王彥章以守東路。

後梁朱友貞給王彥章的兵力極其有限,舊史記為數千,新史記為五百,不管是數千還是五百,李存勖的主攻方向上,你後梁只放這麼點人,不是自尋死路嗎?況且,就這麼點兵,還都是臨時東拉西湊來的新兵蛋子,就算王彥章再厲害,雙拳能抵四手,能不能抵得了六手、八手?更有甚者,朱友貞還給王彥章派了個監軍,這個監軍的名字叫做張漢傑。若干年後,王彥章的山東老鄉宋江曾經跟盧俊義、吳用說過:“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今日張清無一時連打我一十五員大將,雖是不在此人之下,也當是個猛將。”就算王彥章鐵槍無敵,能連挑三十六員大將,武功天下第一,面對這種形勢,又能如何?

雖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彥章帶著這點人馬趕到兗州境內,為唐軍襲擾,退保中都(今山東汶上)。李存勖帶領大軍來到中都,王彥章戰至力竭而為此前的同事現在的唐將夏魯奇刺傷,摔下馬來被唐軍擒獲。李存勖見到王彥章調侃他:“你常說我是個鬥雞小兒,今天落此下場你服不服?”王彥章默然不語。李存勖正色道:“向來聽說你是善戰之將,這一次你卻為何不固守兗州而退至中都,中都小城都沒有防禦工事,如何守城?”王彥章憤然對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為!”

李存勖頗愛王彥章之才,看到王彥章現在這個樣子,心中也有些不忍,於是讓人以金創藥為王彥章止血治療。李存勖還是想救活王彥章然後招降的,他讓人去向王彥章遊說,王彥章慨然說到:“我為朱梁與你血戰十五年了,今日兵敗力窮,死屬應當,縱然你可憐我不讓我死,我也再沒臉見人。我受朱梁之恩,即應以死報朱梁,哪裡還能再做李唐的臣子。讓我死才是成全我!”王彥章拒絕李存勖之後,李存勖並沒有死心,後來又派大將李嗣源去進行勸說,王彥章看到是李嗣源,故意喊李嗣源的小名“邈佶烈”以示羞辱,讓李嗣源無功而返。

李存勖讓人抬著王彥章隨軍而行,王彥章以傷重為由堅持要求留下。李存勖問:“你說我此去能否成功?”王彥章答:“段凝還有精兵六萬,其雖非將才,但也不會立刻投降,你是很難成功的。”李存勖知道今生與王彥章無緣,只好殺了厚葬。王彥章,後梁的最後一員大將,至此而亡,時年六十一歲。

世亂識忠臣。在正史中,薛居正將王彥章列在《梁書列傳》,而歐陽修則專門記入《死節傳》。一部《新五代史》,在歐陽修眼裡,只有三個人可以入選《死節傳》,而在《死節傳》三人中,王彥章又佔了絕大篇幅。歐陽修說:“忠義之士生不逢時,要麼就不為人臣,否則食人俸祿者,必為人盡死節之事!可惜,可惜!”

王彥章在世時常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王彥章死後,不僅給世人留下了“人死留名”這個成語,還留下了王鐵槍的名號。王彥章能打,其戰鬥力之強,被後來人用以嚇唬小孩,每當小孩子哭鬧之時,告訴他王彥章來了,小孩子就不敢再哭。其實,這些都是後人追思紀念王彥章的一種方式。五代亂世,能打的人不少,使槍的也不止王彥章一個人,那麼為什麼王彥章能夠“人死留名”呢?

歐陽修在《王太師畫像記》中一語道破:“公獨不朽者,豈其忠義之節使然歟?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返回頭去再看《射鵰英雄傳》中楊康之死的橋段,想必大家應該就會更加深刻的明白金庸先生為何要將楊康之死的地點安排在鐵槍廟中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