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爛」帶你賞悅泉州:戲曲民俗展萬古風情

走進泉州,就像漫步繁花似錦、異彩紛呈的藝術走廊。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精彩絕倫的民俗文化,無不展現泉州萬古風情。仙樂般的南音,典雅脫俗、空靈流暢的梨園戲,誇張浪漫的高甲戲,俏皮可愛的木偶戲,獨特的惠安女服飾,花樣別緻的女簪花頭飾,這一切都讓人津津樂道。正所謂藝苑奇葩,群芳競秀。

南音、梨園戲、木偶戲入選亞太文化遺產

泉州這座古老的城市,孕育和傳承了無數膾炙人口的文化藝術,包括千年雅樂南音、宋元南戲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等,這些藝術大多保留了千百年前的那個形態。2006年,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亞太文化中心公佈了中國最具影響的10個表演類文化遺產項目,泉州的南音、梨園戲和提線木偶3個項目榜上有名。

亞太文化中心是一個與聯合國合作的非贏利組織,長期致力於促進亞太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這個中心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數據庫選取了亞太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舞蹈、戲劇表演藝術,每個國家只能有十個項目入選,入選項目必須是這個國家獨一無二、具有鮮明特色和極具文化價值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

泉州南音

「畫虎爛」帶你賞悅泉州:戲曲民俗展萬古風情

起源於唐,形成於宋,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等,是我國古代音樂保存比較豐富、完整的

個大樂種,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譜是唐大麴遺存,詞的內容多與戲文相關,曲的結構形式與元曲有直接聯繫。從中原傳到福建閩南,後同閩南地方音樂互相滲透融合,孕育出了泉州南音。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還是音樂內容,始終都保持著古代中原的古風古味,研究價值高,欣賞價值也高。代表曲有《八駿馬》、《梅花操》等。

泉州梨園戲

「畫虎爛」帶你賞悅泉州:戲曲民俗展萬古風情

發源於宋元時期的泉州,是中國的珍稀劇種,保留著唐宋南戲特色,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唸聲腔”的“閩浙之音”,距今已有著800餘年的歷史,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它植根於泉州,並隨著泉州人的足跡流傳到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梨園戲代表劇《陳三五娘》。

某年元宵佳節,廣東潮州街上,張燈結綵,鑼鼓喧天,人群川流不息,一幅人間好景色。書生陳三,送哥嫂到廣南上任,路過潮州、欣逢佳節,也來賞燈。陳三與黃家五娘相遏,相見之下種下情苗。富豪之子林大,亦於燈市驚五娘之美,託媒送聘。五娘之父黃九貪財應許,五娘堅持不從,但父命違,她悲傷萬分。

六月,五娘與婢女益春在繡樓賞夏嘗荔,五娘因觸景傷情,滿腹辛酸。此時,陳三正好騎馬尋訪五娘,兩人遠遠相見,雙方看清正是燈下人。五娘將荔枝手帕投落,以寄深情。陳三拾得荔枝手帕,喜出望外,即謀入府,以圖與五娘一敘衷情。

數日後,陳三化裝為磨鏡匠來到黃府,假裝替黃家磨鏡,乘人不覺,故意將寶鏡打破。黃九郎聞知大怒,陳三求情,願賣身為傭,以賠寶鏡。

五娘料得陳三來意,又喜又懼、心意彷徨。陳三賣身黃府,一心想借機接近五娘,但咫尺天涯,卻難得與五娘相見。五娘亦因陳三之來心煩意亂,她既無法擺脫林家婚事,又不能與陳三締結良緣,千思萬想,朝夕愁思,只見玉容消瘦,病體纏繞。

日月飛逝,陳三來到黃府,不知不覺已有年餘,陳三歷盡苦楚,終因五娘態度若即若離,使陳三不明白其真情實意。失望之餘,遂欲返鄉,婢女益春獲悉,婉言相勸,留下陳三。陳三乃修書託益春交予五娘,五娘閱後深受感動,即命益春召見陳三,兩人相會,互訴衷情,山盟海誓,比翼連理,永不分離。

此時因五娘借病拖延林家的婚事引起林大不滿,遂來黃家要求三天內完婚。五娘聞之,不知所措,陳三策計私奔,事逼無奈,五娘只得背井離親與陳三出走。

三更月夜,路途崎嶇,陳三、五娘和益春,一行三人,向大道奔去。

泉州木偶戲

「畫虎爛」帶你賞悅泉州:戲曲民俗展萬古風情

泉州木偶戲分提線木偶戲與掌中木偶戲兩種。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懸絲木偶”、“線戲”、“弦絲傀儡”,顧名思義是由其操作的絃線而來。舊時,閩南人逢吉慶盛事,常邀請木偶戲來演出慶賀,故提線木偶戲又稱為“嘉禮戲”。提線木偶的每具木偶身上繫有16條提線,最多的有30多條,由藝人在幕後操縱表演,使沒

有生命的木偶攝入思想感情,從而演出許多栩栩如生、精彩動人的故事。正是“頃刻驅馳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清代名人蔡鴻儒在《晉水常談錄》日:“傀儡,木偶也,今俗之線戲……泉人最工此技。”

泉州提線木偶戲主要傳承者——泉州市木偶劇團,創建於1952年,建團以來相繼創作排演了大批劇目,足跡幾乎遍及國內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海峽兩岸,以及世界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8月8日,泉州市木偶劇團在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上,向全球40多億電視觀眾展示了中國提線木偶戲的獨特風采和藝術魅力。

掌中木偶戲,泉州民間俗稱“布袋戲”,自明清至今,流傳於閩南民間己有數百年的歷史。它是把小小的木偶頭和木偶的衣服連結起來,衣服像一條口向下開的布袋。表演時,藝術家把手伸進這布袋型的衣服裡,食指套進木偶頭腔內,大拇指和另三個指頭套進左右兩個衣袖裡,靠著靈活

自如的手指,把各種木偶角色表演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其戲劇精品有傳統劇目《大名府》、《雷萬春打老虎》等。

臺灣的木偶戲當中,布袋戲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表演類型。臺灣的布袋戲是閩南文化在臺灣的移植和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