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为陪领导打乒乓球升职了

1

一位久违的老朋友找我吐糟,说他办公室的一位90后小年轻靠每天陪新来的领导中午打乒乓球成功上位,调任另一个部门升职为副主任了。更奇葩的是,有一些得了小道消息的人,都来找他打听事情原委,企图如法炮制当第二个打乒乓球上位的人。

如果我是刚入职的年轻人,这个升职小内幕,乍一听感觉是拍马屁小人得道了。这领导太昏庸。

然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借陪打球成功上位的年轻人,哪里是简单的只知道拍马屁的年轻人呢?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职场必杀技之投其所好。

这个必杀技,说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可一点也不容易。

以这位会打球的年轻人为例。

首先,他得提前知道领导的喜好,掌握领导出行的规律,才可能在领导打球需要玩伴时恰好出现,不至于太突兀以让领导觉得他有拍马屁之嫌而更加讨厌他。

第二,在陪打的过程中,要让领导觉得打的舒服,是赢的多还是输的多,这个程度怎么把握,这个得看他的悟性,毕竟每个领导的性格和输赢观完全不同。

第三,不能光陪打啊,还要陪聊。领导和你聊天的过程何尝不是他借机了解你了解其他下属的过程。表现的恰到好处,拿捏的分寸得当,这可比打球难多了。

你看,即使你知道了这是升职的好途径,可是这其中的观察力、执行力、沟通能力,又岂是临时抱佛脚能学会的,还是要靠平时点滴积累的。

投其所好,不过是利用了向领导展示自己的媒介而已。

他,因为陪领导打乒乓球升职了

2

其实这样的职场升职例子比比皆是。

我老东家的后勤科长,是我高中同学。我们同一批进单位的有大概十个人。他是唯一一个非本科生,但是却是最早一个提拔为正科长的。

他的提拔窍门,人人知道,就是投领导所好。

他原本在一个很偏僻的部门,是没什么机会见到领导的。但他每天第一个到单位勤劳的烧水打扫泡茶。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办公室有人请假把他调过去替几天。这一替,他就留用了。

作为领导办公室一员,知晓领导喜好其实是基本功。但是能把这个基本功发挥到让领导提拔你,就很难了。

出门接待,他可以细心的为女领导准备备用丝袜,带防晒霜,口香糖。

记得每个重要客户的生日,以提醒领导届时问候。

记得谁喜欢喝白水,谁喜欢泡茶。

衣食住行,只要有他在,样样妥帖细致。

他用两年的时间,当上了后勤副科长主持工作。

他这种脱颖而出的凭借,一开始我是很不齿的。觉得这不是真本事,不屑与之为伍。以至于原本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又是同学应该比他人亲厚才是,但我们的圈子一直都没有交集。

他,因为陪领导打乒乓球升职了

是什么时候改观的呢。一次同行来我单位调研,我安排用餐时,居然忘记了喊开车的驾驶员。等我记起他时,已经开饭10分钟。我去请他,为他单独安排,他以胃口不好为由推拒。我急的热锅蚂蚁团团转。我的这位后勤科长老同学,看见后,塞了两包烟,“师父,车里闷,出来抽根烟。我让食堂师傅炒几个时鲜,今儿个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菜场送来的杂鱼新鲜呢,早还吃不着。”就这么一拉二拽的就把这事巧妙解决了。

这份情商,这份细心,不正是后勤科长必备的素养么,提拔他的领导可不就是知人善用么。

3

我在单位的第一位业务师父,是个十足的业务骨干。看报表写分析文章入木三分,简洁易懂。可奇怪的是,他一直停留在中层副职,领导迟迟未委以重任。我刚入职时,心里非常困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我愈加明白。

越到高层,情商的优势越为凸显。

投其所好,正是高情商的表现之一。

尤其是单位或部门正职,光会干活是不够的。

我的这位师父,人人夸他好。因为,逢人三分笑,有求必应,从不拿乔。后来,不止一个领导对我讲,你的这位师父太过奴性了。这样的业务骨干,做副手可以,但是要手握一个部门的话,就难了,还要在人情世故、协调能力上多历练历练。

你看,对人好,乐于助人,可是失了界限和分寸,就变成了奴性。

可见,投其所好,怎么投,投谁,投什么好,都是学问。

他,因为陪领导打乒乓球升职了

记得有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一则新闻。一位研究生因为导师百般刁难骚扰而自尽的事。当时读来真正叹息。

且不谈导师是多么的没有职业操守,这位可悲可叹的学生如果早一点明白社会的人情冷暖,也许就不会那么想不开了。

人在很多阶段,尤其是创业初期或者求学期,遇到的贵人是不能自己主动选择的。比如你的导师,你的上司。你的客户。

从某种角度说,导师让学生做课题,陪说话,干家务,做琐事,也是一种接近她并随之接近她所拥有的权势的机会。做这些不比那位靠打乒乓球上位的老兄简单么,毕竟不需要去找时机,摸规律,查喜好,省了好大一个圈子。

当然,说投其所好,并不是说要想方设法了解领导喜好,为达目的不罢休。而是在看到领导所好,而自己力所能及,那么不妨俯下身子,捺住性子,放下骄傲,利用资源,成就自己。

这也未尝不是自己的过人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