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爲什麼普遍對元朝的仇恨度遠低於清朝?

漸漸地我們發現自己塊老樂


這個問題我們要看元朝政府做了些什麼,蒙古軍隊做了些什麼然後再比較清軍及清政府做了些什麼,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稱,自會衡量優劣。

首先 我們看元吧。

第一,元政府制定了一個四等人制度。

這可以說是人為的製造矛盾,有壓迫民族之嫌。他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對民族進行分化,人為的製造民族等級。

如規定:"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 ,而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漢人如當兵則不許充宿衛,如當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貳(雖然實際上存在很多例外情況)。

雖然說有一定的社會歷史因素,但是影響是惡劣的。不僅使人民在心理上是一種災難,而且對元朝的統治也心生厭惡,使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矛盾加劇,你想說你低人一等,你舒服嗎?必然會有強烈的牴觸情緒,這樣的話,政府就無形中拉遠了與人民的距離,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這樣,在元朝末年,各民族起義不斷。那麼我們再看清朝,他和漢人的距離不是比元近多了嗎?他雖然強行剃髮不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他是想把漢人和滿人混合在一起,而不是拉開等級,距離拉大。清朝這樣做客觀上縮小了滿漢之間的距離。一樣的服裝,一樣的裝飾,不是嗎?

第二,文化差異。

元帝國是蒙古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他們一般不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致使蒙古人“多不諳政事,不能文字,不習刑名,不解公牘”對於中原的統治更是一無所知。而且他們對漢文化的學習也不像滿清那樣深入。他們元朝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中華文化,但是他提倡蒙古至上主義,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大大下降,讀書人不受重視,那麼你想一下宋代是什麼情況,讀書人的天堂一樣,宋代科舉錄取率高,而且一上榜就能當官,當上官了俸祿高,文官國家承諾不會因進諫而殺頭。多麼好的天堂生活呀。可是到了元朝呢?科舉長時間沒有,所以這個落差誰接受得了,再加上是少數民族當政,那能不反感嗎?傳統的社會秩序崩潰,人們有重重的失落感。於是才轉到了藝術上,雜劇才有了。誰不想有一番事業呢,學而優則仕,這千百年來的路給元朝統治者堵死了。那麼你看清朝有嗎?

第三,屠殺政策。

他對中原的戰爭,相當殘酷。大量的地區在城破之後被屠殺和奴役,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

忽必烈屠殺了中國人達1800萬人,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估計有1300-2000多萬人,屠殺後竟然不滿80 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近7000萬人口。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1985年版。

那麼清朝有嗎,當然也有,但是有這麼多嗎?當然你會說有嘉定三屠,但是數量上呢?是遠遠達不到元朝的記錄的。

第四,再說說遠滅宋給漢人留下的陰影。

1279年那場崖山海戰,南宋就此滅亡。那意味著什麼,有人說,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那種陰影非同尋常。太深了!

那是中國少見的大海戰。最終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沒,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何其悲壯!中華文明在宋朝是何其富足與輝煌燦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們翹首,自豪。

有人說,宋朝的滅亡讓中國從農業帝國向商業社會轉型的一次嘗試化為泡影。

可是在彈指之間,被元軍毀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百感交集,悲憤不已,……

那麼清朝呢?他學習了中華文化,併發揚光大。很早就有人學習看到努爾哈赤門前有對聯,跡處青山,身居綠林。可見他很早就認識了漢字。而且他“好看三國,水滸二傳,自謂謀略。”他還命人將《明會要》《素書》等翻譯成滿文。而到了皇太極時期,更有了進步,清太宗皇太極“性耽典籍,諮覽弗倦”讓文館翻譯宋遼金元四史。翻譯《三國志》《通鑑》等漢文書籍。而入關後,他們更孜孜不倦的學習漢文化。

而有清一代,許多的滿族人都興起了學習漢族文化的熱潮,很多的王公貴族都有著極高的文化素養,一些滿族學者在漢文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那麼大家看,漢族還會那麼厭惡他們嗎?

雍正皇帝曾有一段話,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及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可以看出,他的說法是讓中原與清為一家,讓人民有歸屬感,是一家人,這比元朝人分四等實在是高明的多。正是統治者的提倡,滿漢民族間的差異越來越小,逐漸有了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促進了民族的融合。這和元朝相比,不是溫情多了嗎?

第五,我們再說說給人民生活的影響。

元朝各級地方,正職不能由漢人充任。行省以下,各級地方政府,都設置蒙古人或者色目人擔任的達魯花赤,規定漢人充任的總管要聽命於達魯花赤。而掌握軍機的樞密院中的要職漢人不能染指。這樣許多的賢能之士,鬱郁不得志。

在考試方面,後來恢復科舉,要求其他民族要比蒙古人和色目人多考一場,題目難度要加大。另外在法律方面,殺了漢人與殺了蒙古人,那處罰是不一樣的。打死漢人,只罰兇手出征,而打了蒙古人,那是重刑。再說經濟上,元朝通過括馬,來搜刮財富,漢人和南人要上交,而蒙古人則不用上交。

第六,夷狄之辨的思考。

我們看這個民族是不是中華文化,要看他們是不是納入到中華文化中來了。從這個角度看,清朝不用說,學習漢文化之深,有目共睹。而元朝呢?史書中說,“不惟帝王不習漢文,即大臣中習漢文者亦少也”他們從草原中來,有著很深的草原遊牧民族的情結,而且統治幅員遼闊的廣大國家,所以他們不把中原文化像清朝那樣崇拜,就像到了別的地方一樣,他們覺得是客人,忽必烈就曾發出疑問:“漢人惟務課賦吟詩,將何用焉?”他們覺得沒有什麼用。而不是用心去學習,他們對此不屑一顧,那麼,這又怎麼能拉近中土人士的距離呢?正因為他們的草原情結,他們認為,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根,是蒙古族的本,是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動搖、不能替代的。所以,這也是當時不能和中原融為一體的原因。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人們對元朝的認可度遠低於清朝。

好了,關於元朝與清朝的比較,我們就說這麼多吧,歡迎關注我們,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謝謝大家,再見!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啊,元朝存在的年代距現在已有大約700年的歷史了,這之間還隔著一個明朝和清朝;清朝的情況不一樣,如果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為王朝的終點,那也不過是100多年前的事。

從歷史記憶的角度講:人們肯定對近的事情記憶清晰,抱有的情感也更猛烈;對時間較遠的事情記憶模糊,情感也相對淡漠。

但這還不是問題的本質原因:重點在於我們的教科書如何詮釋昔日清王朝的歷史,這才是影響人們對清朝評價的關鍵。

畢竟,多數人其實是不讀書的,人們對歷史的理解侷限在中學時期所接受的歷史知識。這些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著19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的主導。下面舉兩例子來說明:

1、閉關鎖國論。這個論調其實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傳統。例如,馬克思本人在《中國革命與歐洲革命》(Revolution in China and in Europe)中說道:

歐洲各國從十七世紀末為了與中國通商而互相競爭,它們之間的劇烈糾紛曾經有力地推動了滿洲人實行這樣的排外政策,這是毫無疑義的。可是,推動這個新的王朝實行這種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國人會支持很多的中國人在十七世紀的大約前半個世紀裡即在中國被韃靼人征服以後所懷抱的不滿情緒。由於這種原因,外國人才被禁止同中國人有任何來往,要來往只有通過離北京和產茶區很遠的一個城市廣州。

因此,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思想的國家,中國的歷史學者在編纂教科書時,也就沿用了這個觀點。

2、迫害漢族論。這種觀點的姊妹篇就是清朝是否為中國之辨。事實上,如果瞭解19-20世紀曆史的人,就會非常敏銳的發現,今天所有網絡上就此問題對清朝進行責難的人,他們的觀點不超過章太炎、梁啟超那些人的言論,因為晚清時期章粱等人的話,正是近代漢民族主義廣泛傳播的有力推手。

閉關鎖國論×閉關鎖國論=清朝的負面評價的根源,最終影響到人們對清朝的情緒。


HuiNanHistory



就說一個最簡單的,元朝再霸道,逼著其他民族剃髮易服了嗎,沒有吧。

清朝的滿漢全席說的再好,能把剃髮易服的事情改變了嗎?能把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等行為抹殺了嗎?

而且關鍵是你剃髮易服就剃髮易服唄,反正世界一直是弱肉強食的,像英國當年殖民諸如印度啊北美洲什麼的,甚至使殖民地的語言同化為英語。但你搞的好好一個泱泱大國落後,被打成狗又是幾個意思呢?

雖然自明朝中期開始,中國在科學技術等方面已經逐漸落後,但是直到明朝末年中國同西歐國家之間的差距並不大,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朱由檢統治時期還孜孜於引進西方科技,特別是火器和歷算,不少士大夫也拋除瞼域之見,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識。

光是這種學習精神清朝比得了嗎?

明朝沒有被西方打成狗都知道學習。清朝第一次鴉片戰爭被打成狗,舉國上下無動於衷,繼續意淫為天朝上國。十幾年以後第二次鴉片戰爭,被人打入帝都,逃跑天子咸豐帝自暴自棄死後,才開始學習西方的洋務運動。這種學習方式差距有多大呢?

當然清朝的疆域功勞還是要肯定的,一碼歸一碼。

但是部分人拿這個說個沒完沒了,無限誇大也是沒意思了。說的好像那個大一統王朝巔峰時期的疆域就差清朝很多似的,別忘了王朝有巔峰疆域和衰落疆域,多對比對比。

所以簡單來說,清朝逼一個民族剃髮易服不說,還自我封閉,導致了全面落後。被打成狗十幾年以後沒辦法了才被動學習,開百年之國恥,還真是讓人不得不罵。

當然任何王朝都有缺點,所以該罵的地方就罵,該批評就批評。當有功勞的地方還是要記住,做到儘量客觀就好。


宋安之


中國對於蒙古來說只是眾多佔領區的一個,對於忽必烈和自己的子孫來說這裡是自己的勢力範圍裡最繁榮的地方。他們依然保持著蒙古人生活習慣,文化和思維方式,漢人只是提供金錢美女淫巧奇技的奴隸罷了,漢人地位極其低下,尤其是讀書人,而且從世界各地來看好像除了臥莫爾帝國蒙古人治國並不在行。反觀清朝吸取了歷代朝廷敗亡的教訓而且請教了一批有見識的漢人根據自身情況制訂了歷代最為完善的封建體制,雖然漢人地位依然比滿蒙要低但是比元朝強,在許多領域滿漢分界並不明顯,讀書人可以通過客居走向仕途邁入統治階級的圈子,清代的統治者也花了大力氣研究漢文化,而且有些地方不斷提倡滿漢一體,政治,經濟,文化大多采用漢家的。所以民族矛盾並不十分尖銳,如同鹿鼎記裡一樣大家都有飯吃了,有書讀了,韃子的江山越來越穩固了。清朝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同時對於皇帝的言行起居又做了嚴格規範導致領導者不會犯大錯導致把國家帶入萬劫不復之地


願艾露恩和你同在


元朝歷史更久,而且蒙古人除了殺人對中華文化並沒有太多的摧毀破壞,最後就只管收稅不管事了,而且朱元璋也為漢人報仇了,所以怨恨沒有這麼大,但是滿清就不一樣了,除了大屠殺而且還對中華文化進行徹底的破壞和篡改,殺光了有骨氣的漢人把其他漢人奴化教育成奴才,最後還賣國求榮連皇帝都做了日本人的狗,導致中華幾千年的財富全部送給洋人,幾千年的道德文化建設回到瞭解放前,而且最後還沒有清算他們,你說這種除了屠殺對人類社會毫無貢獻的垃圾民族能不被人痛恨?


冷雨敲窗無心言


為啥?因為有個真正驅逐韃子,把韃子打的狼狽而逃的朱元璋!他為所有漢人出了一口惡氣,也是他的撥亂反正,再造河山,讓我們覺得這口氣出了。而現在呢?不論是清室和平禪讓的結局。還是現在對滿清認為的美化,都讓我們這些有識的漢人,覺得大仇未報,雪恥未雪


姜子暗


提問者在誤導,誰說對元朝的仇恨低於清朝?誰仇恨元朝了?誰又仇恨清朝了?我們是大一統的國家,只有民族融合,沒有民族仇恨!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是一家!我們怎麼會仇恨自己的家人呢?沒看到岳飛、霍去病這些人都已經不是民族英雄了嗎?通通被趕出歷史教科書!小編的言論只會挑起民族仇恨,不利於國家和諧統一。拉出去斃了


智富雙贏


因為教科書啊,元朝根本沒怎麼提,除了忽必烈,你還知道其他皇帝嗎?對元朝經濟文化都是一筆帶過,反而是著重講蒙古四大汗國多麼牛逼,清朝就不同了,至少半本書吧。


不見139433086


元朝其實禍害漢族不少,對中華文明也一度造成倒退。可蒙元后裔沒像滿清後裔那樣瘋狂洗地,沒人那麼不要臉的把屠殺說成是促進民族融合。更沒蒙元后裔鼓吹全是明君,可滿清後裔這樣毫無廉恥的顛倒黑白,自然會勾起漢族的民族恨。


醉眼看花笑笑劉巍


不要在網上發佈這種挑撥民族關係事情的文章!元朝得了宋朝的江山也是因為宋朝腐敗無能、漢奸當道導致失去江山社稷的。清朝得了明朝的江山也是明朝的漢奸弄權、將帥叛逆導致江山社稷丟失給清朝的。總之,那個朝代的滅亡都是與奷臣賊子專權,民心渙散失去凝聚力、一盤散沙無鬥志不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