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一部不容錯過的非洲金融史

小新按:

非洲的銀行業是如何發展的?

非洲金融明珠——標準銀行是如何建立的?

標準銀行是如何最早進入鑽石和黃金產業的?

哪些人在標準銀行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標準銀行在非洲和南非的艱難前行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中國在與非洲進行金融合作中,工商銀行投資標準銀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9月初,中國金融出版社將推出一本非洲金融史著作《非洲金融明珠——標準銀行集團史》。書籍主要講述中非金融合作和工商銀行投資標準銀行的歷史細節,將為讀者描繪出一段不一樣的企業史和不一般的銀行史。

今天小新帶來的文章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世福資本(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姜建清為《非洲金融明珠——標準銀行集團史》所作的序言。

荐书|一部不容错过的非洲金融史

標準銀行集團:中非金融合作的歷史性握手

by 姜建清

本書介紹的是一部企業史。

企業史學是經濟史學的一個分支,以企業家和企業形成、發展、興衰、演進為研究對象。企業史研究重點關注企業沿革過程中,特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及重大事件與企業發展的關聯,研究企業的策略、組織、經營和管理對企業成長的影響。企業史學出現較晚,20世紀30年代左右才從經濟史學中獨立出來,並形成獨立的學派,成為歷史學領域一門獨立的新型學科。企業史學誕生後,充滿著活力和生機,掀起了一股企業史研究熱,許多大學也開始增設企業史課。企業史研究以艾爾弗雷德·杜邦·錢德勒的《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為圭臬,之後一大批企業史和企業家傳方面的專著紛紛面世。

本書通過引證翔實的資料,分析了一家非洲金融企業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這家金融企業經歷的漫長旅程與南非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和波瀾起伏的社會發展緊密相關,它從伊麗莎白港一個初創的貿易融資銀行成長為非洲資產規模最大、機構網絡最廣和最有影響力的銀行集團。歷經150多年動亂不安的滄桑歷史,至今仍生機勃勃,保持其獨特的品質、開拓進取的精神。企業成功的背後不僅是幸運。

書中揭示了其成功背後的“企業基因”,是抓住機遇、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善於改變、與時俱進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的智慧和管理能力,尤其是在關鍵時刻的判斷力和領導力,他們帶領企業應對殖民地戰爭、經濟大蕭條和政治大變革時期的巨大挑戰。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成功者的管理之“器”和管理之“道”,看到管理現象背後的形成機理,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研讀企業史對於企業和企業家的啟示作用。

本書介紹的是一部銀行史。

銀行史與企業史既有共性也有個性。銀行是企業,是從事貨幣經營的特殊企業。許多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往往與一國的經濟、金融甚至社會政治有密切的關係。銀行將儲蓄轉化為投資,通過投資促進經濟發展。銀行是連接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紐帶和橋樑。貨幣政策通過銀行信貸投放去傳導,銀行經營存在更大的風險,因此銀行更具公共性和外部性。

銀行史不同於一般的企業史,它的視野更為廣闊一些,通過對銀行歷史的記錄、闡述和研究,往往折射出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軌跡和時代特徵。不過由於銀行業務專業性強,專業術語多,業務具有相似性和同質性,對非業內人士來說,可能會感覺銀行史枯燥難懂、平淡乏味。

本書力求克服此難題,盡力挖掘標準銀行歷史上的精彩故事,比如銀行是如何最早進入鑽石和黃金產業的,並盡力闡述事件的歷史場景。本書講述了標準銀行的創新意識,主動甚至“冒險”進入未知領域的過程。標準銀行是鑽石礦區的第一個銀行機構。當黃金在威特沃特斯蘭德被發現時,標準銀行迅速在當地的一個帳篷中首個設立了營業網點。

雖然銀行史主要講述的是機構歷史,但我們也介紹了在標準銀行重要發展節點時期的領導人,展現他們在特殊時期的不凡貢獻。銀行和銀行家的興衰沉浮離不開時代背景。但也與銀行家的性格、努力密不可分,講述銀行家的故事,使稍顯枯燥的銀行史有血有肉,凸顯了銀行發展和創新背後人的因素,使人們更能瞭解歷史過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相比歷史悠久的歐美大型銀行,新興市場國家的銀行業,或因不重視修史,或因銀行存續期短、兼併重組多,因而面世的銀行史較少見。另一現象是曾經的殖民地國家的銀行史更為罕見,或因銀行及企業歷史檔案缺乏及滅失,或因銀行及企業檔案僅存儲於原宗主國,總之形成原殖民地國家銀行史和企業史研究的大段空白。而包括非洲銀行業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銀行和企業史研究,對於研究殖民地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社會及經濟發展極具意義。

本書介紹的是一部非洲的銀行史。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標準銀行是撒哈拉非洲南部地區最古老的銀行,其在南非從事營業活動長達一個半世紀,在非洲不少國家的經營也超過了一個世紀,其歷史甚至早於非洲南部公共驛站的出現。當時,原住民跑手以分叉的木棒來傳遞信息,並以頭頂物品的方式來運輸貨物,這是該地區當時唯一被認可的通信和交通手段。非洲與歐洲大陸相隔千里,標準銀行提供的貿易、匯款、結算和清算服務,成為溝通非洲與歐洲,溝通當地經濟、金融聯繫,促進商業、投資發展的重要橋樑和紐帶。

標準銀行抓住19世紀70、80年代鑽石和黃金的發現以及用於鐵路建設的境外資金的流入這些契機,加速了當地經濟增長並使得其自身能在南非國內外擴展業務。

在19世紀90年代,標準銀行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重要的銀行,其機構分佈遠至剛果、桑給巴爾、烏干達和坦噶尼喀。

講述156餘年標準銀行歷史時,我們無法不涉及南非的歷史和其他非洲國家的歷史,近代的非洲和南非曾長期陷入殖民主義統治和戰爭的深重災難之中。南非長期實行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受到了南非人民的堅決抗爭和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

正義終將來臨,1994年,南非宣佈種族隔離制度結束,通過和平方式建立了種族平等的民主獨立的國家。標準銀行在促進金融行業的“黑人振興政策”的“南非金融業綱領”的制定過程中發揮了領導作用,並創建了旨在解決該國的人力資本赤字問題的商業信託基金。它還將銀行股東範圍擴大到了黑人員工、客戶和小企業,並且還深入參與了整個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這是一部非洲銀行的歷史,但讀者可以看到標準銀行歷史背後的非洲和南非的歷史。

標準銀行見證了南非曲折坎坷、跌宕起伏的歲月。南非重新融入了國際社會後,標準銀行進軍非洲大陸的道路再一次被打開,依靠其豐富經驗以及在資源銀行業務領域的專業技能,標準銀行在非洲大陸及全球的新興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非洲經濟又一次面臨起飛,標準銀行提出迴歸非洲、聚焦非洲的戰略,作為最熟悉非洲、長期耕耘於非洲的一家非洲本土銀行,它敏銳地嗅覺到非洲又一次黃金時期來臨的巨大和潛在機遇。

本書介紹的是一部與中國有密切關係的非洲的銀行史。

中非同樣作為人類文明發達最早的地區,兩個古老文明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交匯。漢朝張騫開闢了東起長安,西穿新疆大漠,輾轉中亞、西亞、南亞,一直抵達地中海及北非的沿海地區的“絲綢之路”,打開了中非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通道。東漢末年自埃及傳入中國的“胡床”(摺疊椅子),唐朝時期敦煌壁畫描繪的非洲黑人形象、宋代記載非洲風土人情和地誌物產的《諸蕃志》《嶺外代答》等書籍,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四次來到非洲東海岸的壯舉,都傳遞了中非人民的傳統友誼,見證了中非人民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

記得在中國工商銀行準備投資標準銀行的過程中,我在標準銀行總部大樓參加了該行董事會舉辦的一個歡迎晚會,標準銀行時任董事長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講述了鄭和到非洲的故事,他強調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從來沒有給非洲帶來侵略和掠奪。確實如此,中非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相似的歷史遭遇,以及在爭取民族解放鬥爭中的相互同情與支持,使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從1955年萬隆會議中國領導人同非洲國家領導人第一次握手開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非友好經受了歷史歲月和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樹立了南南合作的典範。

中國和非洲國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貿合作日益深入。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正式成立,中非關係進入了21世紀發展快車道。2008年,中國工商銀行投資入股標準銀行,這也成為中國投資非洲的最大項目。在漫長的中非歷史和金融歷史上,第一次在遙遠的兩個大陸的金融業之間有了合作的歷史,第一次在雙方銀行史中記載了中非銀行合作的瞬間。時光如白駒過隙,工商銀行投資標準銀行已經10週年了,10年來雙方合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提升,彼此文化理解、溝通更加默契,投資效益良好。雙方的銀行家依然在共同書寫著今天的故事,它又將成為明天的歷史。相信在慶祝標準銀行成立200週年、中國工商銀行成立100週年的時候,我們會看到更加繁榮、富強和民主的非洲和中國,同時會看到在續寫的銀行歷史中,中非兩家成功的銀行為實現這一理想而作出的傑出貢獻。

荐书|一部不容错过的非洲金融史

往期金融史書籍推薦: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年10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政策、行業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研究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政策參考。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荐书|一部不容错过的非洲金融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