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微百科noland


因為珍珠港事變爆發的重要意義,所以很多人將珍珠港事變看成了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在珍珠港事變剛剛爆發的時候,希特勒根本就不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他沒有生氣、更沒有暴跳如雷地大罵日本人愚蠢。


真實歷史中希特勒的態度可能會讓很多人不太想相信,但實際中的希特勒確實沒有生氣。

珍珠港事變後希特勒的興奮

1941年,在德軍的大本營中,一條從太平洋地區傳到德國的信息讓希特勒興奮了起來。

日本人在發動珍珠港事變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跟德國人提及,希特勒等人是事後才知道的。

不過這並沒有妨礙到希特勒的高興心情,在他向四周公佈了這個消息後,大本營中的其他作戰參謀們原本平淡的臉色上,也突然露出了喜色,為此事高興了起來。


關於希特勒的這個態度,出自於一名德國二戰將領的說法,這名德國將領名叫瓦利蒙特,在他軍銜最高的時候曾當過德軍的炮兵上將,在珍珠港事變爆發的時候他正在德軍的大本營中,擔任著作戰參謀的位置。

在二戰結束納粹敗亡後,瓦利蒙特被美國人關了起來。

在他從戰犯監獄中被放出來後,他在1962年的時候出版了一本帶著回憶性標誌的書籍,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德國國防軍大本營》。

在這本書中他就明確描寫了希特勒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開心的心情。


珍珠港事變後山本五十六獲得德國雙劍銀橡葉勳章

而且通過另外一件事情,我們也可以佐證瓦利蒙特的說法,那就是山本五十六獲得德軍雙劍銀橡葉勳章的事情,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可以辨別這種說法的真假。

在德軍中有八個等級的勳章,除了前四個鐵級勳章之外,德軍中還有著四個等級非常高的戰功勳章,這四個勳章分別是銀橡葉、雙劍銀橡葉、鑽石雙劍、鑽石金雙劍等四個極為高級的勳章。


雙劍銀橡葉雖然在德軍所有戰功勳章中僅排到了倒數第三的位置,但它所代表的意義卻是非常重大的。

因為排在它上面兩個等級的勳章所有人數加起來也僅有28人而已,所以在很大的意義上來說,能獲得這個勳章的人,都是戰績、功勞非常卓著的人。

雙劍銀橡葉一共頒發了160枚,其中159個獲得的人都是德國人,只有一枚頒發給了外國人,這個外國人就是日本海軍三巨頭之一的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

為什麼希特勒會把這枚代表著德軍莫大殊榮的勳章頒發給山本五十六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山本五十六是珍珠港事變的主導者,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希特勒為了對山本五十六的貢獻表示肯定,所以就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給山本五十六獎勵了這枚意義非凡的勳章。

希特勒改變對美國人迴避態度的原因

有著瓦利蒙特的親身說法以及山本五十六獲得雙劍銀橡葉勳章的事實,想必大家應該相信希特勒當時的態度了吧?沒錯,在剛得到消息的時候,希特勒是非常興奮的。

誰也不想平白把一個對自己沒有敵意的強大者變成自己的敵人,這點希特勒是非常清楚的,雖然以前希特勒會盡量要求自己的手下以及日本不要去招惹美國。

但是人總是有忍耐限度的,在1941年美國開始大規模援助歐洲、蘇聯後,希特勒看清了一件事實,這件事實就是他知道美國必然是會攪入這場規模浩大的戰爭中的。

因此,在看清美國政府的決心後,希特勒不再選擇對美國人迴避。

於是這才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為了嘉獎山本五十六給他頒發了一枚勳章。


希特勒的想法中,他覺得日本人是為自己分擔了很大一部分的力量、為自己吸引了來自於美國很大一部分的仇恨,於是在此事發生後,希特勒才表現出了高興的態度。

要說希特勒暴跳如雷、狂罵日本人,應該是存在的,不過這種情況並不會出現在珍珠港事變剛剛爆發的時候,我覺得最大的可能是存在於二戰的後期,出現在德國被蘇聯、美國人、英國人多面夾擊的情況下。

這個時候的希特勒或許會因為自身陷入困境而對日本人當初的決定破口大罵,這也是說不定的。

這就是希特勒知道珍珠港事變後的反應,至於墨索里尼對珍珠港事變的反映是沒有記載的,因此我們就暫且不說了。


所以說在珍珠港事變的時候,希特勒的反應其實是和我們往常的說法不一樣的,那時候希特勒正處在人生的巔峰期、德軍的戰鬥力也保持在最巔峰的時候,那時候他還沒陷入窘困之境,因此暴跳如雷的事情自然是沒有發生的。


孤客生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消息傳來,各國元首反應不同:

蔣介石喜上眉梢,羅斯福總統臉上也露出不易覺察的微笑,斯大林是笑逐顏開,東條英機心花怒放,丘吉爾喜極而泣,戴高樂將軍鎮定地說,“應做好解放法國的準備”……

但在歷史舞臺上和日本沆瀣一氣、同演納粹壞蛋的德國和意大利,卻表現得異常狂躁憤怒:

希特勒暴跳如雷,立即找來日本駐德國大使,質問日本在行動之前為什麼不通知德國。

墨索里尼則掀翻了沙發,在發給前線的文書中罵日本這“無腦的蠢貨”。

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四年,其中一個小小事件為何讓當時各國的頭號人物有如此反響?尤其是希、墨二位的反應為何又是如此激烈和反常?

我們說,戰爭戰的是形勢,爭的是利益,“珍珠港事件”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改變了整個戰爭的形勢,使德、意兩國的利益大大受損。

為什麼這麼說呢?請聽有書君為您慢慢道來。

先看1941年6月21日前後戰爭形勢的變化:

在歐洲的戰場,德、意軸心幾乎佔領中歐和西歐大部,只剩英國在苦苦支撐。希特勒原計劃先轉戰蘇聯,迅速滅蘇,然後反過頭來再對付英國。這個計劃的前提是不讓美國介入。

實際情況是,德、意兩國派出的550萬軍隊在在莫斯科受阻。希特勒多希望日本出兵西伯利亞,趁蘇軍也消耗巨大時對其形成東西夾擊之勢,一舉擊潰之。

然而日本偷襲珍珠港,恰恰解除了蘇聯東部受敵之憂,又引來美國參戰,斯大林就可以全心全意對抗德國,希特勒怎會不為此憤怒有加呢?

在意大利的北非戰場,英、意展開拉鋸戰,多虧德國派來了“沙漠之狐”隆梅爾將軍扭轉了局面。

然而到了1941年11月意、德聯軍重現敗局,正是墨索里尼尋求新增援的時候,日本在珍珠港的轟炸開始了,墨索里尼在清晨被這個消息驚醒,惶恐地對他的女婿說:

“這下子可完蛋了。”

再看利益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是結成了軸心和同盟兩大戰略集團,但國與國之間卻是各懷心事,各打各的小算盤。

美國什麼時候都忘不了做生意賺錢,所以他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忙於出售武器,大發戰爭財,根本無意參予進去。

這對德國和意大利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而日本對和蘇聯作戰不趕興趣,一是他打不過蘇聯紅軍,二是即便勝利了他也不願意去偏僻寒冷的西伯利亞分享果實。

對美日兩國來說,戰爭不可避免:之前日本在東南亞的戰爭觸動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對日本實行了禁運措施,所以發動太平洋戰爭是日本的唯一選擇。

眼見生米煮成熟飯,德、意兩國在暴怒之後不得不冷靜下來面對事實。

希特勒想:珍珠港事件對德國並非全是壞事,就在德、蘇對峙到僵持不下將兩敗俱傷時,日本的勝利及時鼓舞了德軍的士氣。

希特勒權衡再三,不想失去日本牽制亞洲的優勢,也就順水推舟,宣佈對美開戰。

揭開戰爭的某些真相,我們會發現戰爭實際上並無贏家。

戰後的德國認識得很清楚,反思得也就徹底。

而日本呢,仍執迷不悟,一步步想踏入戰爭的泥潭。


有書共讀


有人說希特勒很生氣,認為日本人把美國拖入了戰爭,狠狠的坑了德國一把。事實上,希特勒氣的,並不是日本引爆太平洋戰爭,而是這場戰爭太突然了。日本採取了“偷襲”的方式,而不是名正言順的宣戰,這一方面讓德國很難堪,德國沒想到日本會如此的出其不意,太不把大哥放在眼裡了;另一方面,德國的確沒有做好和美國的戰爭準備,雖然希特勒本人很清楚,美德兩國必有一戰,但他最希望的,是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的遠東地區,在拿下蘇聯後,再一起去對付美國。


日本人打破了德國的戰略,在某種程度上令德國進退失據,一下子引來了兩個強大的敵人。從這個角度看,日本人的確坑了德國,坑了希特勒。但是,德國很快也對美國宣戰,其實根據“軸心國”的規矩,日本主動挑起了戰爭,德國沒必要跟著一起摻和,只有當美國主動進攻日本的時候,德國才有援助日本的義務。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日本偷襲美國後,德國也對美國宣戰了呢?

因為美德兩國,在“二戰”開始後矛盾重重,已經走到了“必有一戰”的地步。美國人心裡很明白,德國人的侵略野心很大,不僅要吞併歐洲大陸,還要入侵英國本土,直到吞掉整個大英帝國。這就讓美國失去了“大西洋屏障”,德國早晚會入侵美洲,而美國卻因為失去了前進基地,只能被迫防守,這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安全。美國在“二戰”初期,名義上“中立”,實際上卻在背地裡支持英國人,而且也和蘇聯人眉來眼去,美國也期望英國人和蘇聯人擋住納粹,將其困在歐洲大陸,以確保美國的利益。德國人焉能不知美國的如意算盤?既然美德兩國已經矛盾不可調和了,那就沒必要再裝了,不如直接撕破臉皮,硬碰硬的打一場。

德國人也在心底裡看不起美國,認為美國始終躲在後面數錢,不敢在陣前拼命。1917年,美國遠征軍大舉殺入歐洲之時,已經到了戰爭末期了,頗有趁火打劫的意味。因此,不僅是德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也將美國人視為膽小鬼,彷彿除了撈錢,什麼也不會。1941年,日本和德國相繼對美國宣戰,德國人心想,日本不進攻蘇聯的遠東地區,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德國在東線戰場連連告捷,他們很自信的認為,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打垮蘇聯。德國人轉而支持日本,希望日本在太平洋困住美國人,為德國打敗蘇聯和英國爭取時間。

只不過,後來的歷史,令德國非常的打臉。日本偷襲美國,並不是為了充當德國的馬前卒,恰恰是為了維護其既有的利益,美日戰爭也早已經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這是德國人所忽略的,他們嚴重低估了日本開戰的決心,更低估了美國要消滅日本的決心。最終,太平洋戰爭越打越大,日本非但沒有幫上什麼忙,反而復活了美國的軍工體系,使其開掛似的生產,美軍的實力大大增強。德國人也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在蘇聯,他們遇上了可怕的冬天,以至於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也沒有攻下莫斯科,最終德國被迫轉攻為守。此時的德國,才開始抱怨日本人,為何不打蘇聯?但是,世上沒有後悔藥可吃。

最嚴重的,是德國人也低估了美國的實力,美國不僅要暴打日本,還要出兵歐洲,進行“兩洋作戰”,這樣才符合美國的國際地位,否則顯得太過於小氣。原本德國人以為美國將和日本死耗到底,可沒想到美國拋出了“先歐後亞”的戰略,將重點放在歐洲。在此時,德國人如夢初醒,才將美國徹底看透。美國參與“二戰”,原本就是要搶奪世界霸權,此時大英帝國已經私下裡把自己的霸權位子給賣了,而美國正是接盤者。美國出兵歐洲,正是要拿走這個霸權,不可能坐視其落入德國人手中。1944年6月,美軍登陸“諾曼底”,再次殺入歐洲,從此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第三帝國的喪鐘被敲響了。

有人說日本人坑了墨索里尼,這又是怎麼一種情況呢?

意大利領袖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小弟,自然緊跟著德國的步伐,對美國宣戰。事實上,意大利經常坑隊友,然而這次也要被隊友坑。因為美國要殺入歐洲,必然要尋求前線基地,否則根本無法登陸。最佳戰略,當然是在法國登陸,因為只有在這裡,盟軍才能迅速站穩陣腳。但問題在於,德國人並不是傻子,他們怎會不知美國的想法?因此,德國人必然會在西線佈防,盟軍只有在時機成熟之時,才敢和德國硬碰硬。既然硬的的拿不下,那就拿軟的吧,意大利是出了名“豬隊友”和“戰五渣”,自然就成了最佳下手目標。

意大利恰恰又在給德國人看門,守護著地中海,德國在南線也吃了大虧,隆美爾都無力迴天,意大利也就成了美國人的盤中餐。1943年7月,英美盟軍發起“西西里登陸戰役”,僅用了1個月,就佔領了西西里全島,並準備以此為跳板,進攻意大利本土。果不其然,西西里被佔領後,意大利人聞風喪膽,墨索里尼也被迫下臺。1943年9月,意大利宣佈無條件投降,轉瞬間就把德國給賣了,加入了“同盟國”。


圖維坦


網上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暴跳如雷,大罵日本。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真實的歷史是—— 第一,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確實沒有告知德意這兩個軸心國盟友準確消息,但秘密地給予了極清晰的提示。 第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都大喜過望,很快對美宣戰。

希特勒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所處的局面和想法。

1,到1941年底,半年間,希特勒迅速戰勝蘇聯的計劃遭受了重大挫折。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統計,他的兵員損失達到了100萬人,這還只是德軍的損失數字,不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意大利部隊的重大損失。

2,為此,希特勒指示他的外長裡賓特洛普迅速與日本商談,意欲催促日本從東面立即發動對蘇全面進攻。

3,希特勒此時,確實不想過早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

3.1,德軍參謀總部的男爵馮.福肯施坦少校的絕密備忘錄裡,記載了1940年夏末時希特勒的計劃——“元首現在正在忙於考慮佔領大西洋諸島的問題,其目的在於日後對美國進行戰爭。此間也已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希特勒不是不想對美國進行戰爭,只是選定什麼時候發動戰爭,這要安排在擊垮蘇聯之後。

3.2,因此,在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之前,希特勒專門對哈爾德著重談了“避免與美國發生任何事件”。後來,希特勒又對德國海軍多次擊沉美國艦隻大發雷霆。

此時的日本另有打算。

1,希特勒給日本派定的任務,包括打擊英國在亞洲、澳洲的勢力,同時將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到亞洲去。所以,他支持日本拿下新加坡和整個東南亞地區。

2,希特勒沒想到的是,日本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打算——在沒有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之前,日本不敢在東南亞對英國和荷蘭佔領地大舉進攻,更不用說對蘇聯開戰。

3,所以,日本野村吉三郎海軍上將於1941年2月任駐美國大使後,一方面做出和美國積極和解談判的姿態,一方面國內積極籌劃準備對美髮動戰爭。對於日本和美國私下的“眉來眼去”,希特勒異常反感,並指示裡賓特洛普儘可能的擾亂之。

偷襲珍珠港之前軸心國之間的“勾兌”。

1,1941年11月8日,裡賓特洛普突然接到東京的一項請求——希望德日簽訂一項規定兩國不與共同敵人單獨媾和的合約。日本沒有說明“共同敵人”是誰,納粹外長希望是蘇聯,於是他“原則”上同意了此請求。

2,11月23日,德國駐日本大使奧特給裡賓特洛普發來電報,報告說,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將很快南進,目的在於佔領泰國和荷屬婆羅洲的油田,並說日本政府希望知道,一旦戰爭打響,德國是否將於日本患難與共。儘管納粹外長對日本不是馬上進攻蘇聯很是失望,但仍然相信日本是進攻英國和荷蘭佔領地而不是偷襲美國。

3,1941年11月25日是個關係重大的日子。

3.1,這一天,在柏林舉行了一個非常盛大而鋪張的簽字典禮——德、意、日三個軸心國家簽訂了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可以說是1936年三國簽訂的反共公約的延長版。但是,對於要求日本對蘇聯開戰,沒有任何約束力。

3.2,也在這一天,日本航空母艦特遣艦隊駛向珍珠港。

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前夜拉德意下水。

1,此時,日本駐德大使已換為大島浩。12月1日,他接到東京命令,迅速請求希特勒在德國將與日本一起對美作戰的條約上簽字。

2,12月3日,日本駐意大使拜訪墨索里尼,正式要求意大利根據三國條約,在日本與美國衝突開始時,立即對美宣戰。同時,希望與意大利簽訂一個不單獨媾和的條約。墨索里尼聲稱,他“樂於”簽約,不過要在與柏林溝通之後。

3,12月4日夜間,這個條約得到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批准。

4,其實在11月30日,大島浩接到命令,讓他立即通知希特勒和裡賓特洛普,說英美兩國正計劃向遠東運送部隊,對此,必須採取反措施:“……秘密地告訴他們,日本與盎格魯一撒克遜國家間極有可能通過 某種武裝衝突,突然爆發戰爭。還要告訴他們,戰爭爆發的時間可能比任何人料想的來得更早”。這可能算是日本方面的一種心理自慰——莫怪我言之不預;同時也是謀求籤訂前述條約的鋪墊和誘餌。但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沒能揣摩透這個諱莫如深的伎倆。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發生了什麼。

1,12月7日黃昏,在“狼穴”,最早看到日本偷襲珍珠港電文的,是納粹黨新聞發言人奧托.迪特里希。他立即報告了希特勒。

2,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臉上現出了驚奇的神色。他精神振奮,非常激動地問:‘消息確鑿嗎?’希特勒一把抓起電文,不穿大衣也不戴帽子,大步朝軍方暗堡走去。看見他手裡拿著一 封電報,臉上帶著‘驚異’的表情,凱特爾和約德爾不禁目瞪口呆。凱特爾覺得,日美之間的戰爭頓時解下了希特勒心頭‘夢魘般的重負’。與赫維爾一起時,元首幾乎無法掩飾他的喜悅。‘我們不會輸掉戰爭了!’他喊道,‘現在,我們有一個3000年來沒被打敗過的夥伴!’”

以上,摘自約翰.託蘭《希特勒傳》的原話。 託蘭繼續寫道:在珍珠港事件當天,絕望的報告源源不斷地從俄國戰場發來,迫使希特勒草擬了一項新的指示,這個指示於24小時後發出。接著,他便前往柏林,以親自處理珍珠港事件引起的後續問題。

3,珍珠港事件後,大島浩反覆找裡賓特洛普,請求德國向美國宣戰。12月9日,裡賓特洛普向希特勒報告,並表示不理睬日本的請求為好。希特勒則不這樣想,他說:“假若我們不站在日本一邊,那那麼,這個條約在政治上便已死亡,”他說,“但主要理由還不在於此。主要理由是,美國正在向我們的船隻射擊。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是個強有力的因素。通過行動,他們實際上已製造了一種戰爭狀態。”

4,希特勒向美國宣戰的決定並不是隨意做出的,也不是出於單純的動機。除了維護軸心國三國條約之外,還有分量重得多的理由:從日本得到的援助將大大抵消由美國參戰所帶來的各種不利因素。從宣傳角度看,得到一個強大的新盟友,將大大鼓舞人心,尤其是新近在俄國遭受挫折後。再者,立刻對美宣戰也是符合他的世界觀的。為何不在1941年便向人類生存的兩個主要敵人——國際馬克思主義(俄國)和國際金融資本主義(美國)這兩個世界猶太人滋生的怪物宣佈全面戰爭呢?

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宣佈對美國開戰。 接著,意大利也對美國宣戰。

在整個過程中,墨索里尼的確是個“打醬油”的“混混”角色,不再詳述。

參考資料:約翰.託蘭《希特勒傳》;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國的興亡》;理查德.博斯沃思《墨索里尼》。


一老沈一


日本偷襲珍珠港,沒有通知自己的兩個盟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應該是日本怕洩密,所以連自己的盟友都不通知了,那麼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知道這件事是什麼反應呢?

墨索里尼反應不知道,好像沒有這方面的資料,說實話意大利在二戰中確實有些打醬油了。最先北非戰場希特勒想參戰的時候,當時英國在北非才10萬軍隊,墨索里尼認為自己應該獨吞非洲戰場的成果,不讓德國參加。後來節節敗退,形式不容樂觀,於是向德國求援,隆美爾緊急坐飛機去北非,當時形勢非常危險,而德國裝甲師還沒有過去,於是隆美爾組織意大利軍隊在沙漠中建立防線,然後就看到意大利混亂的組織,給隆美爾的印象實在不太好,整個二戰隆美爾都非常看不起意大利軍隊,多次警告意大利軍隊不要逃跑。

那麼德國元首希特勒呢?這個網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希特勒大罵“日本豬隊友”,感覺更像是狗血劇情

比較離譜,說的是希特勒勃然大怒,直接開罵“日本這個豬隊友”,還有希特勒知道美國戰爭潛力有多大,一直警告海軍避免與美國海軍發生衝突,不讓美國找到開戰的藉口,還有二戰就是為了統一歐洲,能夠和美國抗衡等等!這些消息是哪裡來的,我沒有找到根據,感覺也不大可能,當時美國確實已經崛起了,但是也就和英國、法國平起平坐的地位,這個感覺就有點像馬後炮編出來的。

第二種說法是“希特勒檔案”裡的,我複製了一段:

第二種說法我覺得比較靠譜,第一種說法中有一點是可以參考的,那就是希特勒儘量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不給美國參戰的藉口。但是要說當時的歐洲德國有多怕美國真的不至於,這個時期整個西歐已經在德國的掌控之下,當然蘇聯戰場打了敗仗,但是整個德國統帥部還是比較自信的,而且美國海軍必然會被日本牽制在太平洋,是無暇顧及大西洋的。而德國的海軍在41年正式最膨脹的時候,也是潛艇狼群戰術最囂張的時候,這時候的英國正為如何對付狼群絞盡腦汁,而德國人則認為他們的狼群現在可以給英國提援助的船隻致命一擊了,不用在束手束腳了,所以希特勒甚至認為和美國宣戰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讓德國沒有想到的是,就在1942年英國就找出了對付狼群的方法,而德國海軍“狼頭”鄧尼茨還醉心於自己狼群戰術死不悔改,德國的潛艇遭到空前的損失,從此大西洋德國海軍唯一的依靠喪失,丟失了海洋的德國註定將面臨雙面夾擊,走下個了末路。

對於這兩種看法,你們認為哪種更可信呢?


狗刨電競


1936年11月德日在柏林簽訂《德日反共產國際協議書》,第二年意大利也參加進來。形成了柏林一羅馬一東京軸心集團,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軸心國集團。他們的目標,佔領全球,實行法西斯主義。

1939年9月1日,德國先拿波蘭開刀,動用62個師,一千九百架飛機,兩千九百輛坦克,半個月內佔領波蘭全境。1940年春,擊敗英法聯軍,6月12日法國投降。此後佔領大半個歐洲,僅剩的英國也己被炸成一片焦土,無還手之力。

1941年6月22日,德國以550萬軍隊,五千架飛機,四千輛坦克,6O萬輛運輸車閃電戰襲擊大舉進攻蘇聯,以圖打通日本,控制整個亞洲。一度進攻到距莫斯科僅二十公里的地方,未料寒流早來,沒有棉衣準備的德軍和已疲憊不堪的蘇軍相持在莫斯科城外。希特勒急電日本從東線開戰,夾擊蘇聯。

而此時的日本被困在中國戰場,戰略資源極盡枯竭,急待從南亞掠奪補充。是南進還是北進爭論很久,為本國老慮決定南進,要控制亞洲就必須控制太平洋安全道。

隨於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珍珠港,至美傷亡慘重。希特勒得知消息,暴跳如雷,大罵日本蠢貨!因為美國內反對參加戰爭,一旦招惹進來,將會帶來滅頂之災。

果然,當日羅斯福總統發表國恥日,正式向德意日宣戰!強大的工業基礎,雄厚的資金資源,極快的戰爭動員能力,很快就掌握了太平洋上的控制權,和蘇英中等盟國一起,開闢諾曼底第二戰場,攻入德國本土,至希特勒滅亡,緊接著,在中蘇美聯合攻擊下,迫使日本投降。二次世界大戰得以終結。


晚亭與落霞同暉


二戰時期,日本和德國,意大利組成同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爭的一開始,軸心國憑藉著充分的準備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後來在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失敗以後,戰爭的轉向就開始悄悄發生了轉變,等到日本投襲珍珠港以後,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更是直呼“勝負已定”,那麼日本的同盟國是怎麼看這件事情的呢?比如希特勒,意大利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戰鬥力太低。


希特勒毫無疑問大發雷霆,大叫“日本蠢豬”,道理很簡單偷襲珍珠港直接把美國拉進了戰爭漩渦,這是希特勒一直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當時美國的工業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軍事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按照希特勒的思路是想把蘇聯啃下來以後再打美國,通過控制蘇聯達到控制亞歐大陸,並且充實自己的戰時儲備能源。

日本人的所做所為無疑直接破壞了希特勒的作戰計劃,不由得希特勒不生氣。但有一句說一句其實日本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日本大本營一直有“北上”和“南下”之爭,所謂“北上”就是進攻蘇聯,“南下”也是進攻東南亞。“北上”這條路線日軍當時為了配合希特勒的計劃試著進行過一次,就是“諾坎門戰役”,當時日軍被戰鬥民族打的真是叫苦不迭,最後沒辦法只好放棄。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缺乏能源的國家,當時美國對日本也進行了能源封鎖,日本的戰時儲備能源石油只夠日本用兩年,所以日本人也是沒辦法,只得“南下”,南下就不得不和美國人打交道,因為當時的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和美國屬於殖民關係,這就逼得日本人必須和美國開戰,所以呀,日本人也是沒辦法不發動“投降珍珠港”,希特勒再怎麼叫,再怎麼罵也不可能阻止日本人的瘋狂計劃的。


一樹梅花一放翁


讓我們穿越回1941年12月7日清晨。

日本聯合艦隊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率領六膄航空母艦傾巢而出,不宣而戰突

然襲擊珍珠港。

從航母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裂霧,撲向珍珠港。

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

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二戰真正的轉折點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不在霧都倫敦上空的鏖戰,甚至不在未來莫斯科城下冰天雪地中的蘇德兩軍決死爭雄。

在日本航空隊投下的第一枚炸彈之後,敵對雙方的力量發生決定性的變化。

二戰的真正的轉折點到來!

消息傳遍世界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幾家悲痛幾家憤怒:

大英帝國首相丘吉爾在日記中寫道:“希特勒的命運已經決定了。墨索里尼的命運已經決定了。至於日本人,他們將要粉身碎骨。英帝國、蘇聯,現在又加上美國,它們戮力同心,生死與共。”

中華民國領袖蔣介石在12月8日凌晨4時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後,立即從重慶南郊黃山的鄉間別墅趕赴重慶。當天上午8時,就召開了緊急的國民黨中央常委特別會議。興奮異常的蔣介石講道:我國對日宣戰,已無問題。會議決定向美國建議,成立中、美等國軍事同盟,並由美國領導。1941年12月9,中華民國正式對日宣戰。

從1931年9月18日-1941年12月9日,中國獨立抗擊日本侵略者達10年之久。

蔣介石的孤獨無助感可想而知。

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後,據希特勒身邊工作人員講述,希特勒暴跳如雷,連茶杯都摔掉了,大罵日本人蠢笨如豬,直接用德國三字經問候天皇裕仁。(德國三字經是如何罵人的?)

另一位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還沒有起床時聽到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以後,他對女婿齊亞諾外相惶恐的說,這下子可完蛋了!

正常人都能想明白?用通常可見的打架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中英蘇三國元首聽到了都欣喜,希特勒跟墨索里尼聽到以後卻大驚失色。

中日在對打,日本攻勢多些,但中國還能支撐。

蘇德,英德也在對打,蘇聯被德國打的極慘,但是也能支撐,英國被德國趕出了歐洲大陸,正在休息,緩口氣。

旁邊一個大個子美國,在旁邊看著,在拉偏手,給英蘇,送點水喝,包紮下傷口,但是沒有真正出手。

日本這個傻X真蠢,不幫德國先幹倒一個大個子蘇聯,倒朝另一個大個子襠下一腳,又沒T到,倒把大個子直接拉入了戰團。

希特勒自己打架倒真還不錯,可惜不識人,找了蠢貨做幫手,一個沒用,一個愣頭青。

意大利打架就像一個病人,一點力都幫不上,日本倒是年輕力壯,可惜沒腦子。希特勒是被日本跟意大利兩個坑貨坑死的。

1941年12月7日前的納粹德國如日中天,法國戰敗投降,英國被趕回島上,本土也被德國空軍炸的稀巴爛。

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550萬大軍、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5萬門大炮突襲蘇聯。

據戰後西方公佈的統計資料,在蘇德戰爭的頭18天,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萬蘇聯紅軍被俘。

自開戰以來到1943年,蘇聯已經損失了1467萬軍隊,其中不可恢復傷員大約為800萬-900萬。

蘇聯雖有人力,但是缺乏足夠的軍事裝備。

假以時日,如果沒有美國總計達1700萬噸物資跟英國400萬噸物資的輸血,蘇德戰爭德軍的贏面遠遠大於蘇軍。

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而是轉而將兵力攻擊蘇聯,兩面夾擊,蘇聯被打垮的可能性極大。

雖然,美國最終會在羅斯福的操作下加入戰團。但是如果日德合作,在一年內極有可能擊敗蘇聯。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希特勒是一個戰爭惡魔,但是希特勒絕對也是一個戰略天才。

希特勒是參加過一戰的,對美國的戰力記憶深刻,而且當時美國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

二戰時,世界各國GOP列表。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意大利 147 144 145 137 117 92

日本 192 196 197 194 189 144

德國 387 412 417 426 437 310

蘇聯 417 359 274 305 362 343

英國 316 344 353 361 346 331

美國政府 1014 1267 1619 1986 2198 2230

因此希特勒在打垮蘇聯跟英國之前,儘量避免跟美國交惡。

他在1939年9月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了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

而美國在二戰前,對世界上的事物沒這磨關心。

特別是普通百姓。

美國的孤立主義思潮一直存在,你看當下美國總統川普就是靠迴歸美國,美國第一當選上總統的。

開始移民美國的歐洲人,第一批是被迫害的英國清教徒,隨後很多在歐洲呆不下去的,宗教被迫害者,混不下去的歐洲底層民眾,逃犯跟犯罪分子等等是第一批殖民美國的歐洲人。

17世紀,橫跨大西洋是件極其危險跟艱難的事情,很容易船覆人亡。

而當時歐洲文明繁盛,北美洲是一片蠻荒之地。

所以,美國人是歐洲人一個不受待見的孩子,或者是個逆子。

英美一體是二戰之後的說法。

美國獨立後,英國侵略過美國二次,第二次還燒燬過白宮。

所以,普通美國人對歐洲事務並不關心。

二戰爆發後,羅斯福一直想參加歐戰,但是美國強大的孤立主義思潮跟反戰意識,還有納粹德國的核意策劃,羅斯福一直無法主動跟日,德,意宣戰。

民意難為,特別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國家。

羅斯福一直在推動,有點效果但是作用不大。

所以有專家懷疑,為了參加二戰,羅斯福先是切斷對日本的資源出口,再在獲悉日本有偷襲珍珠港的計劃之後,撤出兩膄航母,讓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成功,

果然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人群情激憤,愛國熱情高漲。

美國加入了二戰,對德日意宣戰,在同盟國的天平上加上了一個重重的砝碼!

美國一參戰,軸心國失敗的命運基本上確定。


黑瞳視野


41年,囂張的山本五十六力排眾議,率領日本空軍像頭野山豬一樣橫衝直撞襲擊美國珍珠港。

美國除了兩架航空母艦事先撤走外,全被山本帶的野山豬大隊給拱了。


消息一經傳出,希特勒先發怒,然後暗自爽了一把, 墨索里尼無感,已經習慣了打打醬油,雲淡風輕,準備先看看風找時機想著如何體面地投降。

日本歡呼。全國上下為勝利大喜過望。美國震怒。羅斯福緊鑼密鼓宣戰。蘇聯、英國、中國大喜過望,比日本還高興。尤其英國丘吉爾。

個人覺得日本也並非無腦,是分析過德國與日本戰爭形勢進攻的珍珠港。

所有的資料都說希特勒狂罵日本是“豬”,讓原本就已經進攻受挫的德國三面樹敵。


納粹那時北上斯大林格勒戰役受挫,希特勒因為一戰見識過美國的厲害,一直對美國是能忍則忍,不好招惹,命令德國所有軍隊看到美國無論如何挑釁不可與之交戰,怕的就是德軍在與蘇聯敵我均衡膠著的情況下又與美國結下樑子,增加一個大塊頭對手。但是希特勒冷靜下來馬上覺得日本有意幫他忙,感到慶幸。
因為希特勒知道美國早已躍躍欲試二戰,羅斯福已屢屢向美國國會請戰而不得,暗中給中英輸送大量軍備與物資,遲早經不住英國、中國的軟磨硬泡,進入戰場只是很短的時間問題,十分被動。


與其被動在與蘇聯膠著交戰,不知何時、何處被其突如其來咬上致命一口,不如現在日本主動攻擊美國,拉他進來,這樣日本就可以先暫時牽制美國讓德軍沒有擔驚受怕的後顧之憂,一心歐洲戰場。

希特勒馬上明白過來,其要做的就是以最快速度拿下斯大林格勒後攻佔莫斯科。


不過其萬萬想不到同盟軍來的如此之快,艾森豪威爾出其不意率領同盟軍諾曼底登陸,讓德軍三面受敵,全面潰敗而墨索里尼在二戰全程就是打醬油的,將慫慫一窩。他在攻打非洲時,德軍有意速戰速決幫他又怕希特勒搶他資源讓德軍走開,自己去又被英國揍得屁滾尿流,無奈又厚著臉皮求助希特勒,希特勒派陸軍元帥沙漠之狐隆美爾前去助陣。


隆美爾總算是見識過了意大利大頭兵的厲害:簡直一群烏合之眾。每個大兵把吃飽飯看得比戰爭勝利都重要,有的軍隊擁有絕對優勢情況下被英軍小股部隊一包抄,二話不說,舉手投降,扔槍扔得乾脆利落,條件是要英軍給他們提供意粉吃。



隆美爾只能每次開戰時站在最前面登高大呼,“等打敗了英軍,意粉會有的,不許投降!!!”我們翻閱隆美爾回憶錄就知道,其全程極其看不起意大利甚至墨索里尼,一直把他們當笑話看。
果然

珍珠港戰役剛打響,墨索里尼在準備了很久後,看到美國確實參戰直接宣佈無條件投降!投降!!!

剩下的就是德國與日本面對來自蘇聯、美國、中國、英國還有法國的聯合國軍隊的進攻了。

珍珠港打響,此時最高興的是英國的丘吉爾。

因為之前英國幾乎全線潰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面臨亡國危機,丘吉爾一邊演講鼓勵軍隊、國民頑強應戰,一面思前想後把要美國拖進來緩解戰爭壓力而不得,得知消息後大喜過望說“我們贏了!”,馬上遠飛美國與羅斯福、斯大林商議其構思了很久的聯合作戰戰略。


三巨頭馬上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並組建由各國調派軍隊以艾森豪威爾為統帥的反法西斯同盟軍。

本打算先從美國國內輸送大量物資、軍備與空軍支援中國戰場、英國戰場,勝利後與中國北上聯合蘇聯與另一路繞過大西洋與英軍匯合的同盟軍一起夾擊納粹。可惜的是這一偉大構想還沒來得及實現,艾森豪威爾兵貴神速諾曼底登錄,德國抵擋不住來自大西洋岸邊諾曼底聯合國軍與蘇聯夾擊,全線潰敗,率先比日本投降。

此時緩過神來的蘇聯“北極熊”馬上騰出手來,派軍隊南下中國東北進攻並大敗日本關東軍。而此時美軍大兵在歐洲戰場鞭長莫及,命令空軍派出轟炸機在日本廣島、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以威懾日本,原子彈爆炸兩個城市瞬間隕滅。



日本天皇裕仁迫於國際戰場孤立無援的形勢與美國原子彈威力於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二戰最終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不書公子


感謝閱讀頭條號《歷史很好玩》。1941年12月7日,這是一個讓人略感慵懶的週末,這是二戰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日,綁在戰車上飛奔了太久的小日本,因為一些看似輝煌的勝利而有些忘乎所以了。一群愚蠢的軍部決策者居然玩起了“螞蟻撼動大象”的遊戲,企圖打擊美軍的珍珠港基地,從而把美軍從東南亞地區和西太平洋驅逐出去。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率領了一隻浩浩蕩蕩的航母艦隊,依靠惡劣天氣的掩護,對珍珠港發起了突然襲擊,並大獲成功。美軍的太平洋艦隊除2艘航母因遠洋訓練不在港內,僥倖逃脫以外,其他一列軍艦均受到嚴重打擊,188架飛機被擊毀。美國方面3684人傷亡,而日本僅付出了66人被俘或陣亡的微小損失。

但是日軍的這種勝利只是戰術意義上的,戰略上卻大大地失分,它讓希特勒手上原本有的一副好牌變成了爛牌,美軍加入反法西斯聯盟大大加速了世界法西斯國家滅亡的進程。英國首相丘吉爾、我國的蔣介石等領袖得知後欣喜若狂,而希特勒聞訊後,對著身邊的副官大罵“日本”是豬隊友,連手上拿的茶杯也摔得粉碎。本來,希特勒想來日本對蘇聯兩面夾擊,一舉擊潰蘇聯,現在如意算盤沒了,還平白添了一個無比強大的對手。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當時還未起床。他一聽到這個消息,驚出一身冷汗來,對身旁的外長哀嘆,這下命運岌岌可危了。總之,應了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自作孽,不可活。親愛的朋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