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的混改筹备后,云南白药控股股东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白药控股)启动了整体上市计划。
9月19日上午,云南白药突然发布公告称,白药控股拟进行整体上市,并由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但重组方案仍在酝酿之中。因此云南白药将从9月19日起停牌。
此前在2016年底,陈发树的新华都(维权)集团拿下了白药控股50%的股权之后,白药控股混改再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白药控股整体上市之后,云南白药业绩如何破局备受业界关注。
最终混改方向落地
启动整体上市计划是白药控股完成混改后又一大动作。而此次云南白药面对的是新旧两大力量的直接角逐。
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拟由公司吸收合并白药控股,预计此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因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且涉及白药控股三方股东及国资监管部门的沟通工作,为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自9月19日开市起开始停牌。
资料显示,云南白药是一家专注于医药研发、药品制造以及日化护理等领域的上市药企,该公司按照产品系列及服务划分为药品、健康产品、中药资源和医药商业四大业务板块。
白药控股的经营范围则是植物药原料基地的开发和经营,药品生产、销售(限所投资企业凭许可证生产、经营)以及研发等。同时,白药控股还控股了茶叶、酒店餐饮以及化妆品生产与销售等公司。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白药控股如何整体上市以及上市的思考均未对外进行公布。而对此,云南白药公告称,重组方案仍在酝酿之中。
云南白药还在公告中表示,预计将在不超过1个月的时间内,即10月19日前披露此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若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召开董事会审议并披露方案且公司未提出延期复牌申请或者申请未获交易所同意,公司股票最晚将于10月19日恢复交易,同时披露此次重组的基本情况、是否继续推进及相关原因。
据此前混改后的股权格局显示,白药控股形成云南省国资委45%、新华都45%、江苏鱼跃10%的股权结构。资料显示,2016年底陈发树的新华都集团终于拿下了白药控股50%的股权,白药控股的股权格局就此改为新华都集团与云南省国资委各占50%。而在去年年底,混改再进一步。白药控股又以增资方式引入江苏鱼跃科技成为第三方股东,成为白药控股混改整体方案引入的第二名战略合作伙伴。
在新的股权格局之下,今年7月陈发树终于上位,成为白药控股的董事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白药控股董事会由5名董事构成,云南省国资委委派2名,新华都委派2名,鱼跃科技委派1名。
业绩疲软难题
“面对新旧交织的董事会格局,未来云南白药要如何改、改革后的思路如何,必然会让业界关注。”对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特别是近两年来,云南白药的营收、净利增幅都在个位数徘徊,旗下各板块业务销售情况不乐观,如何突围仍是最大的挑战。
据云南白药2017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43.15亿元,增幅为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45亿元,增幅为7.71%。不难发现,云南白药的营收、净利增幅都在个位数徘徊。而在2012年,云南白药的营收和净利增幅分别为20.99%和30.69%。
业务销售情况也一直不温不火。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云南白药的健康产品事业板块增幅为45.61%;2017年,该板块的营收增幅放缓至16.09%。在药品方面,云南白药的药品事业部2017年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增长2.56%;而在2012年,药品事业部(含透皮部)的营收增幅为19.6%。
而就连此前让云南白药骄傲的牙膏板块,也似乎走到了拐点。2018年5月,云南白药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牙膏业务目前在国内市场份额居第二位,受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健康产品事业板块中的牙膏业务增速呈现下滑。
“由此看来,虽然云南白药的混改走到了前面,但改革中的云南白药无疑需要一针强心剂,从各方面刺激,才能让持续增速疲软的云南白药重新找到昔日的千亿市值。”有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据记者了解,去年6月13日,云南白药以97.05元的价格收盘,总市值达到1010.68亿元,由此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而今年9月18日收盘时,云南白药每股70.23元,市值已缩至731.38亿元,跌幅近三成。
遭投资者用脚投票
“虽然说新的管理者和入局者试图通过整体上市的模式改变业绩疲软的增长现状,但云南白药未来如何整合,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困境进行改变仍是未知数。”另有分析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能否借整体上市抓住机会改革,仍有待时间观察。
《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改革未动,二级市场的投资和资本已经开始逃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期云南白药已连续遭遇股东减持,8月27日中国平安宣布将减持云南白药不超过1%的股份,9月15日,云南合和也提出减持占云南白药总股本比例不超过 1%的股份。
难道是投资者和金主们不想等太久?
其实,早在2017年,云南白药在财报“可能的风险”一栏中也提道,新市场开发、品牌建立、消费者认同均需要周期,当前公司健康产品及医药商业板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瓶颈,而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尚未形成。
此前云南白药想通过提价来改变这一现状。根据资料显示,2017年3月,云南白药将产品出厂价提价30%。今年8月,云南白药在互动平台又表示,公司2018年对部分核心产品进行适当提价。
“如果没有被市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出来,即便是在短期内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也很难持续下去。”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短暂的提价只能实现短期的利润增长,但长远看来,这一做法对企业品牌的危害非常大。
而在此时,再度借整体上市来聚能改革,能否让持续陷入发展泥潭中的云南白药逆势突围?对此,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閱讀更多 中國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