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爲什麼被稱爲雨城?

三四七笑生


在我們雅安,四面高山環繞,連綿不斷的山巒,使雅安這雨城與外界特別不同。雨城,雨中城市,這名聽起讓人覺得不可思意。

當春季來臨,飄飄細雨,朦朦朧朧催促滿山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當夏季來臨,炎熱的太陽火辣辣地炙燒每寸土地中啪啦,雨滴來,讓人心煩氣燥,到底是晴還是雨,猜測不透。七、八月中連續雨水。前幾天下午類式情景,前兩場,看著太陽下著雨,後一場雷電狂風暴雨相交,再一會停了,這雨城名不虛傳。

每當秋季來臨,碩果需水份,它悄悄地沇育著萬物,讓果實充滿滋潤、光鮮。

每當冬季來臨,雪來不及躲閃被綿綿細雨融化成水,只有山峰中薄薄復蓋的少量積雪,讓人有總冷冷的寒意與東北溫差較遠。

一年四季,雨水充沛(充足)。下雨量特多,雨城名副其實,空無虛名。不然這雅女`雅魚`雅雨這三雅怎麼會傳遍每個角落呢?也正因為有一個美麗傳說《女媧補天》茶馬古道`古鎮、熊貓的故鄉,這些使雨城在哪一雅安聞名於世。

當我們走在大街之中,有外地旅客談論著,這雅安為啥叫雨城,原來是雨量太多…等因素而成名,揚名海外,讓世界更多人瞭解我們雅安!

世界之大,各有由來,生活各地,差異不同,各顯奇特。雨城,多麼美妙的城市,雅安多麼好聽的名字!







滿足168622219


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南北差異大,年均氣溫在14.1℃~17.9℃間,降雨多,多數縣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稱。溼度大,日照少。
雅安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溼潤類型,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季回暖旱,降水集中於夏季,多夜雨,但大相嶺南北氣候有顯著差異。以雨城區、漢源城區為例:前者年均溫16.2℃,後者18.0°C。前者的一月均溫為6.1℃,後者為8.3℃。前者的七月均溫為25.4℃,後者為26.0℃。前者日照1005小時,後者1451小時。全市河谷帶無霜期280~310天,年降水量南北差異顯著。北部多在1250~1750毫米之間,南部僅740~760毫米。雨城區、天全一帶某些年份降水量可多達2000毫米,為全川多雨中心,故有“雨城”之稱。

可以說雅安是雨城,但不能說雅安市是雨城。雅安市包括:共7縣1區:雨城區和蘆山縣、名山縣、天全縣、滎經縣、寶興縣、漢源縣、石棉縣7縣。被稱為“雨城”的只是雅安市的雨城區(原雅安縣),並不指整個雅安市,雅安市的漢源縣降水也很少的。…………………………………………………………………………下面給你介紹雨城(區)多降水的原因:雨城被說成是:天漏 謎底一:雨城天漏是幾種氣流相互的作用 “雨城天漏,其實是由雅安自身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的。”雅安市氣象局高工彭貴康告訴我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彭貴康便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專家一起,對“雨城天漏”進行了系統研究。 他介紹說,雅安的西側,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而東面則是平疇千里的四川盆地。雅安處於這兩種天壤之別的地貌環境之間,常受高原下沉氣流和盆地暖溼氣流的交互影響,再加上從印度洋來的南支西風挾帶大量暖溼氣流,常被迫繞高原東移進入雅安境內,這幾種氣流相互作用,致使雅安不但雨日多、雨時長,而且雨量大。 他指著一張中國地形圖讓我們看。從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雅安處在高原和盆地的夾縫之間,即使是外行也能想像到:一旦高原和盆地上空的氣流有什麼“風吹草動”,雅安都會飽受降雨之苦。 謎底二:雨城天漏是雅安喇叭狀的地形造就的 “雨城天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雅安別具一格的地理形狀造就的。”雅安市氣象臺臺長劉正禮補充說,他從事預報工作多年,把目光投向雅安四周的山脈就不難發現,雨城好象是一個受氣的“小媳婦”,其人身自由完全被“丈夫”和“公婆”控制住了:它的西面是高大雄峻的二郎山,西北方是險峻的夾金山,南部又有大相嶺橫旦相向,只有東面一個出口。 這樣的地形組成喇叭形狀,東來的暖溼氣流只能進不能出,一到夜間,四周山上的冷氣流下沉,冷暖氣流一經交匯,雨城這一受氣的“小媳婦”就只能以淚洗面———下起淅淅瀝瀝的雨來了,這同時也是雅安為何夜雨較多的原因。 謎底三:雨城天漏是太平洋偏南氣流輸送的水汽 此外,劉正禮還指出:雨城天漏需要大量的暖溼水汽,從大氣環流形勢分析,為雨城輸送水汽的大氣環流有太平洋副高和偏南氣流。有它們的幫助,“雨城”的天空因此長漏不休。 謎底四:雨城天漏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地形 從兩位專家的解釋來看,“雨城天漏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地形的因素,因為與雅安相鄰的其他地區降雨都不多,特別是二郎山、大相嶺那一面的瀘定和漢源縣,更是與雅安的氣候有天壤之別。”劉正禮和彭貴康告訴我們。 為了證實專家們所說的事實,採訪完畢後我們即沿著川藏公路翻越二郎山,結果驚奇地發現:僅僅一山之隔,東坡和西坡的氣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卻天差地別。在東坡的山麓下,公路兩旁草木葳蕤豐茂,原始森林鬱鬱蔥蔥、茫無際涯,但天氣卻實在不敢恭維,不是霪雨霏霏,就是白霧迷茫。當汽車一翻過埡口,開始下坡後,呈現在眼前的卻又是另一番天地:藍天無垠,豔陽朗照,朵朵浮雲潔白無瑕,空氣透明清新,放眼能看到前方聳入雲端的冰山雪峰,俯視腳下的大地,則見高低不平的黃土地上一片荒涼蕭瑟,這裡氣候乾燥,熱風勁吹,溪水斷流———誰能想到僅僅一山之隔,東坡和西坡的氣候差異卻如此之大? 返回雅安,我們再請氣象專家解析此種現象。據劉正禮分析,這種現象與複雜而奇特的地形條件有關:二郎山的山體呈有秩序的南北走向,這使它的東坡處於迎風面,大量的暖溼氣流在這裡因抬升作用而凝結成雨滴下降,因此東坡雨水偏多;西坡因高大山體阻擋,暖溼氣流在跨越時幾乎喪失殆盡,而且過山後的溫度也會過高,導致剩餘的水汽蒸發,再加上西坡一帶地形閉塞,氣溫較高,蒸發旺盛,很難形雲成雨,因而西坡一帶的氣候乾燥、少雨。看來,雨城天漏,確實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出獨特地理環境形成的,只是,類似雅安這樣的地理環境,在全球獨一無二,所以,世界上的雨城也只能是雅安(縣)莫屬了。……………………………………………………………………………………………………………………雅安多年年均雨日218天,降水量1732毫米;最多年2367.3毫米(1966),最少年1204.2毫米(1974)。年降水量,夏季佔50%左右,秋季佔20%左右。降水高峰期多在8月,可達450毫米以上;最少期為12月和1月,約20毫米。暴雨多,年平暴雨日數6-7天,多在7、8兩月。綿雨多,年均約60天,多在9-11月。夜雨多,夜雨率約為60%。日照偏少,溼度較大。城區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019小時,年日照率為23%。年平溼度為79%。蒸發量累年平均為838.8毫米,絕大多數月份蒸發量小於降水量。風力小,霧日少。城區年平風速1.7米/秒,8級以上大風年平2.8天,多在5-7月。霧日年平1.7天,最多8天,一般散見於河谷、平壩和山區地帶。無霜期長,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有霜日9.2天,最多年達20天。河谷、平壩罕見降雪,全區多年年平雪日7.6天,最多年26天。中山、高山雪日隨海拔增多。希望你可以滿意!!


小世界大生活


位於四川西部的“雨城”雅安,自古便有“華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稱。一年365天,雅安霪雨霏霏之日便有218天之多,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降水時數高達2319小時,真可謂名副其實的“雨城”。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感嘆:“何當共剪西窗燭,巴山夜雨漲秋池。”雅安民間也有“蜀犬吠日”、“雅無三日晴”之苦惱。那麼,雅安為何成“雨城”呢?

重要原因便是雅安別具一格的地形。我們把目光投向雅安四周的山脈就可發現,“雨城”好像一個受氣的“小媳婦”,“人身自由”完全被“丈夫”和“公公”、“婆婆”控制:西面是高大雄峻的二郎山,西北方是險峻的夾金山,南部有大相嶺,只有東面一個出口。這樣的地形呈“喇叭”狀,東來的暖溼氣流只能進不能出,一到夜間,四周山上的冷氣流下沉,冷暖氣流一經交匯,“雨城”這個“小媳婦”就只能“以淚洗面”——下起淅淅瀝瀝的雨來,難怪“雨城”的天空要漏個不休呢。


綿陽汽車圈


雅安的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南北差異大,年均氣溫均在14.1℃~17.9℃之間,降雨較多,很多縣年降雨達到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稱。溼度較大,相對日照日照也就較少。

雅安市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溼潤類型,除高寒山地以外的地區,一般冬天無嚴寒較為溫暖,夏天無酷暑,相比於全國其他地區較為涼爽,春季回暖旱,降水多集中於夏季,並且多夜雨,但大相嶺南北氣候卻有顯著的差異。又加上雅安位於長江上游地區,蒸發量較大,十分容易形成雨雲,從而引發降雨,雨城區的年均溫16.2℃,一月均溫也有6.1℃。雨城區的七月均溫卻只有25.4℃。雨城區日照為1005小時,偏少。全市河谷帶無霜期280~310天,無霜期較長,年降水量南北差異十分顯著。北部降水量多在1250~1750毫米之間,南部卻僅僅只有740~760毫米。雨城區、天全一帶在某些年份降水量可高達2000毫米,是全川多雨中心,故有“雨城”之稱。


綿陽去哪玩


雅安地處內陸,在水汽不如沿海充沛的條件下,每年卻降下了比沿海許多地方還多得多的雨水,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區域。雅安多雨,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夜雨多。雅雨有70%以上發生在夜間,很多時候雨從入夜開始飄落,天明即雲散雨收;二是暴雨多。暴雨一般在夏季發生,年均暴雨次數在8次左右,最多年份達到15次.說起雅安雨水多,為何天漏,在雅安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上古時天被蒼龍撞破,人類始祖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當別處天空都已補全,唯剩雅安一方天空時,女媧已精疲力盡,她勉強托起最後一塊五彩石飛臨雅安上空,幾番努力,終因勞累過度墜於雅安地界,嘔血而亡。從此雅安便被霪雨籠罩,而女媧也化為雨城的一座山峰,悵恨地守望在碧波翻卷的青衣江邊。所以雅安的城市塑像就是“女媧補天” 。。雅安的雨量充沛其實是由雅安自身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的。 雅安的西側,是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而東面則是平疇千里的四川盆地。雅安處於這兩種天壤之別的地貌環境之間,常受高原下沉氣流和盆地暖溼氣流的交互影響,再加上從印度洋來的南支西風挾帶大量暖溼氣流,常被迫繞高原東移進入雅安境內,這幾種氣流相互作用,致使雅安不但雨日多、雨時長,而且雨量大。所以叫“雨城”。 隨著全球性的氣候變暖,青衣江水源的的過度階梯開發,雅安的雨水和原來相比少了許多,青衣江河往日靦腆、羞澀的容顏已逐漸隱去....雨水也少了。雅安你以後還能是名副其實的“雨城”嗎?

說簡單點,就是因為雅安下雨下的多,才叫雨城!


四十加十八


為什麼叫雨城,那是因為雅安雨城區以前雨多,每天一到晚上就開始下雨,第二天天就是晴天。看不出下過雨的樣子,空氣特別好。在雅安雨城區一年太陽是見不到幾天。但是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晚上已經沒有以前雨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