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何时加息?

老爷子151621986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也曾在人民银行工作过的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所谓加息是央行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成本也即提高资金价格的方式来抑制市场货币流通总量,也即达到收缩货币总量的目的,它是央行一种典型的价格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通常情况,央行会根据设定的系列货币流动量考核指标来衡量市场流动货币总量的多少,当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指标体系比如通货膨胀率、M2等指标进行考核认为市场货币流通量超过正常的社会总需求时,也即超过企业或投资者需求限度时,会通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抑制市场货币流动量。

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打一个浅显的比方:假如一定时期中国经济市场需要100万亿元货币流通总量刚好适合企业及民众的需要,而如果市场货币流动总量达到110万亿元时,必然会加速货币流通量的过剩,会引发货币贬值,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央行会想办法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分别由于原来1.5%和4%提高到2%或5%,以达到抑制市场对货币过多的需求,使市场货币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显然,央行通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传导给所有金融市场,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达到收缩过剩货币和抑制通货膨胀之目的。


财经深思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的通胀数据,根据数据:

中国6月CPI同比上涨是 1.9%,连续3个月低于2%。6月份PPI同比 4.7%,连续3个月上涨。

6月份1.9%的物价上涨幅度低于年初定下的3%目标,但是高于目前1.5%的银行一下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按照1.9%的物价涨幅,原本100块钱你可以买到价值100元的商品,你存进了银行,一年后本息是101.5元,但当时的商品已经上涨到了101.9元,实际上你100块钱的购买力下降了。

手上钱购买力下降的原因不是因为通胀太高了,而是利率太低了(1.5%的基准利率是历史最低水平),而1.9%的通胀率也是非常低的水平。

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都不喜欢通胀,因为你手上的钱更加不值钱,但你不知道的是如果CPI过低进入了通缩,那么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大,所以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不喜欢通缩,发达国家都将CPI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去点,基本目标都是希望合理的通胀,中国也一样。

过去三个月连续低于2%的通胀率告诉了我们两点信息:

1、虽然中美博弈加剧,双方互增关税,但是到目前为止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可以预计即使未来贸易博弈升级,进口商品给国内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会不大。

2、虽然目前一年存款基准利率仍然在1.5%的历史低位,利率理应上升,但是现在的低通胀限制了央行上调利率的空间,原本预计年内有一次加息,现在看来可能连一次都没有了。而从市场利率角度上看,甚至还可能下调。

近日,新浪援引媒体称,中国银保监会上月下发通知,要求对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施定期监测指导,力争实现今年三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当年一季度明显下降,四季度较三季度保持平稳态势的目标。

但是利率的变动可能是定向的,房贷利率方面可能还是会上升,根据融360的数据,全国房贷利率连涨18个月,2018年6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是5.64%,比5月上升0.71%。市场利率分化的原因有两点:

1、降低市场利率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毕竟今年不管是内还是外发生的事件太多,经济必须得到呵护。

2、房贷利率上升可以对冲央行降准对房价带来的影响,央行今年已经进行了3次降准,让不少人产生货币宽松的预期,很多炒房人都已经蠢蠢欲动,这时候继续引导房贷利率上升可抑制房价上涨,至少控制上涨的速度吧,要不然万人抢房事件又开始上镜了。


小白读财经


在是否加息问题上,央行很纠结,也很无奈。一方面,美联储不断地通过加息吸引资金进入美国市场,以体现美国经济复苏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按照中国经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加息显然是不太合适的,尤其对实体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那么,中国会不会加息呢?何时加息呢?显然,这个问题需要全面分析、理性回答。

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央行已经发行了上百万亿的货币,正常情况下,已经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市场资金太过富裕的问题了。可是,为什么实体经济仍然是融资难、融资贵,很多企业都因为资金问题而关闭、歇业和倒闭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向出问题了,资金大量进入到了房地产领域和政府融资平台的口袋了。正是因为资金的流向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实体经济资金十分紧张。而这种紧张,与资金的投放完全不协调,也无法真实反映货币政策的松紧了。

也正因为如此,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就越来越大。加息吧,实体经济受不了,不加息吧,资金外流日益加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银行身上入手,让银行解决信贷资金的投向失控问题,让银行调整与优化信贷资金投向。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无论是货币政策的松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都解决不好,复苏的难度就相当大。

央行为什么不加息,难点就在这。但如果一直按照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显然也是效率越来越低。加息手段,还是要适时推出。


谭浩俊


因为没有问题的附加说明,不知道问题中的“央行”是指哪国的央行,还是泛指全球央行。如果是泛指全球央行的话,那在这次货币宽松周期之后,美联储已经加息多次,加拿大、英国、欧盟等很多国家已经跟进。美联储还将继续加息,今明两年还至少会加息5次。我所在的加拿大在未来18个月也将升息五次,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的情况网友大多很清楚了,我就谈谈加拿大的情况吧,可作类比。

前两天,加拿大央行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这是自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了。同时加拿大央行表示,今后将会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根据数据来决定利息政策,目前看来,提高利息抑制通胀在既定水平是有必要的。

加拿大和中国一样,也面临着和美国的贸易战、房地产市场也正在疲软。因此,加拿大央妈的一小步,正是许多加拿大债务人的一大步,前两天的加息使得加拿大的房贷利率水平达到自2008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但关键的问题是,这才仅仅是刚刚开始,至少在未来18个月内,还将不断地加息。

严峻的问题是,加拿大人疯狂的把现有的房产升值部分拿出来享受,而不是用于开拓生意。一旦加息令房屋价值下降,他们升值的钱已经花了,拿什么来还银行的欠债呢?

篇幅有限,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3月16日加息后,美联储年内至少还要加息2~3次,这种货币政策收紧幅度对中国影响不可小觑。中国跟不跟随,给货币政策制定者出了难题。



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谈及加息,虽然未直接表态,但依然可看出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路。

易纲表示,目前中国仍存在利率“双轨制”,一是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



从目前看,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失真。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早就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了,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比如,存款理财化,利率早就上浮20-30%,贷款根据企业性质也在浮动。

所以调整存贷款利率的硬加息意义不大,现阶段也不需要防通胀和控制资产价格膨胀。而且,搞不好对实体经济还会带来利空。

对于中国央行,比加息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央行可能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使得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靠近。而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央行下一阶段可能还要下调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为实体经济减负。

至于调整货币市场利率的软加息,央行一直在执行。3月1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央行也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10个基点,上调6个月和1年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10个基点。通过调高央行给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上行。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中美贸易未来怎样走、强度如何,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揭晓,在此之前,加息断难现身。

…………………………………………………


史晨昱


预计整个2018年我国央行都不会加息,但2019年会有加息的可能。

在推测央行会不会加息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加息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抑制消费和投资、压抑通货膨胀,减缓市场投机,鼓励存款回收货币等等。

当然加息也可作为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对冲其他货币升值带来的资金外流压力的重要手段。

在了解了加息的目的之后,我们再来看下央行是否会在最近时间内加息。

目前我国具备有加息的一定条件。

首先是过去十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截止2018年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总量已经达到174亿。这是相当高一个货币量,m2/gdp已经超过2,所以货币供应有超发的嫌疑。



另外当前我国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比较低,处于历史上相对比较低的一个水平,目前央行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只有1.5%,这个水平比物价上涨水平还要低,比如2018年6月份cpi的涨幅是1.9%,相当于存款一年期,老百姓是亏损的,如果存款利率长期处于这个低水平,那存款的人将会更加少,从而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加大。



除此之外,美国一再加息也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进入2018年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两次,而且预计2018年剩余的时间,还有加息1到2次的可能,美国不断加息,势必会造成资金外流的压力,所以央行有可能通过加息来稳定市场。

综合这几个因素之后,未来央行加息的可能是相对比较大的。

目前我国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给央行想加息带来一定的困难

虽然当前我国具备了加息的一些条件,但是我国一些特殊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央行不敢轻易的加息。

首先是货币供应的畸形发展,虽然当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比较大,而且每年的增幅都不小,但是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当中,大部分都流向了房地产等以及其他资本市场,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获得货币资金很少,因而出现了虽然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很多,但市场一直处于资金紧缺的状态,比如银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资金就很紧张,很多企业去贷款都贷不到,或者需要排很长时间。

这就是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具备了加息的条件,但是如果全面加息的话,会误伤实体经济,如果银行真的加息那本来就资金紧张的实体经济将会雪上加霜。

其次是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率相对比较低,甚至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的通胀数据显示,我国6月CPI同比上涨是1.9%,连续3个月低于2%。

通货膨胀率低,从中反应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是太乐观,如果央行在这个时候贸然加息,那势必会进一步加剧通货紧缩,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一旦经济减速,那就会意味着就业机会减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根据2018年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2018年,央行应该不会加息。

预计未来央行会采取定向调整为主

我国特殊的情况决定了央行不敢贸然全面加息,而是会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干预,比如实行差异化的利率以及货币投向政策。

比如7月4日开始,央行就实施了定向降准,向特定的行业以及领域释放了7000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央行继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向控制,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国房贷利率已经连涨18个月,2018年6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是5.64%,比5月上升0.71%。



所以短期之内,央行应该不会有加息的可能,但是按照目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央行肯定也不会拖得太久,预计2019年会有加息的可能。


贷款教授


美国加息、缩表的步伐越来越紧,正常情况下,为了防止资本外流,我们应该加强外汇管制,跟随美国的步伐,一起加息。但事实情况是,我们不但没有加息,还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这是为何?下面聊一下个人的一点看法。

当下不用加息

美国加息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美元升值,利用美元资产的高收益,来吸引国际资本流向美国。我们国家通过扩大开放,降低关税,就可以做到与美国相同的目的。美国能给国际资本带来收益,同样,我们国家也能。而且我们国家的市场相比起美国来说,前景更好,也更有潜力可挖。

美国加息的周期二三年内就可能结束,但中国这个大市场可不是两三年就可以结束的。开放之初不来抢占先机,等事态平稳了再来就没戏了。也就是说,现在流向美国的资本都是抱着短线的思维去的,这一点国际资本几乎都知道。而我们开放的政策,是兼顾的短线和长线,短线上可能略输给美国,但有长线来补充。以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韧性,崩盘的可能几乎为零。所以现在央行不用采取加息的手段。

当下也不想加息

虽然我国的M2供应量持续在超发,M2/GDP的比值在2016年末达到了2.08,2017年末有所下降,也达到了2.02.但是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并不充足,大部分资金都流入了楼市,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再多说了。

在美国加息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跟随加息可以,但再主动增加货币供应是不可能的。当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而货币供应又跟不上,同时还在降杠杆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钱荒现象,社会融资减少,企业出现债务风险的可能大大提高。2018年1月到6月,债券市场共发生违约20多起,暴雷的有13家,涉及到的公司十几家之多。虽然还在可控之内,但相比起前两年呈现增长的趋势。此时再采取加息的话,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违约的数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外,面对美国的加息,我们还有不少的牌可以打出,来应对资本外流的风险;对内,市场资金流动性紧缺,企业融资困难,违约率升高,也制约了加息的可能。所以,面对美国加息,对外,采取扩大开放措施,保证对国际资本有足够吸引力;对内,企业债务问题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前提下,采取加息的手段的可能性不大。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宏观经济方面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淡淡禅风


如无意外,央行今年就会加息,最可能6月份或者9月份加息,央行可能在美联储加息后跟着加息一次。很多人表示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允许加息,适合相对宽松的环境来增加资本流动性,避免股市、楼市、汇市和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实则不然。央行可能在加息同时降准,利用MLF等金融工具释放流动性,维持金融稳定。

国内货币政策已经慢慢从此前宽松政策走向稳健正常化,这就意味着超低利率的时代即将结束了,此前长期的低成本利率造成信贷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机构高杠杆跨市场套利,造成金融不稳定风险。滋生房产泡沫,给经济埋下隐患。加之通胀的走高,都意味着央行可能加息的概率很大。

除了国内自身因素,国际货币紧缩政策已成大势所趋,美联储加息不断,英国也十年来首次加息,加拿大也进入加息阵营,欧元区缩小QE规模,退出只是时间问题。随着资本不点回流,这无疑给国内造成压力。综合而言,国内今年加息可能性很大。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Roseview财经


博鳌论坛,易纲行长给了两个信号:

1、我们要与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市场早已期待收紧利率,我们也已做好相关准备。

2、基准利率要与市场利率并轨,更加遵从市场利率这一方向。基准利率上调,相信不会等太久。

易纲是个坚定的改革派,他曾经表示,央行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反潮流的勇气和智慧,如果在任央行行长不会市场和公众批评,那一定不能够在历史中站得住。

言下之意,央行会坚定按照既定方针执行货币政策,不会因为市场的一些波动而转向。以前我们常说央妈被市场绑架,只要下面的人叫苦不迭,央妈就会奶一口。现在来看,不现实,稳健篇紧的货币政策已经来了。

至于央行何时加息,我想大家都会盯着美元看,毕竟美元在这个加息周期已经加息6、7次了。而我们的央行一直没动。

从易纲在博鳌的表态来看:

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要并轨,眼下之意,基准利率会上调。但作为央行行长,他不可能直接说加息。但他表示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实体经济,要评估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二是看预期,市场预期也是央行参考的重要指标。

我个人感觉至少得等中美贸易问题达成协议才会考虑加息,但加息是非常慎重的,他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信号。

我是楼市微观察,只说真心话,欢迎点赞与关注。


楼市微观察


说实话的,个人认为在房价不能够进一步调整,把目前房地产这个最大经济体给稳住的情况下,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加息,这个可是借贷方面的加息,并不是存款的利息上调。一旦加息,融资成本加大,市场货币流通性锁紧,人民币是会升值。但是那些房哥房姐怎么办?一旦加息会不会引发大规模的断供状况出现?一旦大规模断供出现会不会出现类似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有多大影响,一旦影响到实体经济,那么股市一样也会崩,这都是值得思考的,所以为什么美联储加息七八次而央行都没动,可以说美国跟我国的经济情况不一样。说到底就是目前房地产影响太大。

但是按照我个人的意愿来说,我是希望加息的。货币上涨,才能够抗通胀,物价才能够下来。现在收入没变,而物价不断上涨,有意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