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麗中國|藍天保衛戰 看山西怎麼打贏這一仗!

《山西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日前正式發佈,明確了未來3年如何打贏藍天保衛戰。具體怎麼實行,達到什麼效果,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共建美麗中國|藍天保衛戰 看山西怎麼打贏這一仗!

共建美麗中國|藍天保衛戰 看山西怎麼打贏這一仗!

降低PM2.5

濃度減少重汙染天氣

我省2017年環境空氣質量PM2.5平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儘管比2013年下降23.4%,完成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的目標,但形勢依然嚴峻,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排倒數第一,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全國最高。長期以來積累形成的以重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為主的運輸結構和大量裸露地面存在的用地結構,對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構成重大挑戰,亟須全力攻堅。

省環保廳大氣汙染防治處處長賀中偉介紹,未來3年,我省將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和汾渭平原4市(晉中、臨汾、運城、呂梁)等重點區域為主戰場,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重點,以大幅減少重汙染天氣為主攻方向,持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具體指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0%以上,11個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力爭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50%左右。

賀中偉表示,以上指標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目標和11個設區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均為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目標為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全國平均目標,“二氧化硫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50%左右”為我省結合實際自行確定、努力完成的目標。

調整產業結構

治理燃煤汙染

有專家認為,以電力、鋼鐵、焦化等為主的產業結構,以耗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我省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全國最高的主要原因。

賀中偉介紹,此次《行動計劃》提出,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推動實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低端化工等重汙染企業搬遷工程。2018年底前,11個設區市政府制定相應專項工作方案,並向社會公開。重點區域禁止新增焦化、化工園區,加大現有焦化、化工園區整治力度。從2019年1月1日起,位於設區市建成區範圍內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汙染企業大氣汙染物許可排放總量在上年基礎上定向逐年遞減。同時明確,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省電力(燃煤以外)、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鋁)、水泥行業現有企業及在用鍋爐,執行相應行業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焦化行業分步實施特別排放限值改造,2018年10月1日前完成40%的焦化企業改造,2019年10月1日前現有焦化企業全部完成改造。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煤電(含低熱值煤)機組2018年停止運行。鋼鐵企業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在燃煤汙染治理上,我省同樣要投入巨大努力。賀中偉說,《行動計劃》提出,2018年10月底前,11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2020年10月底前,縣(市)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覆蓋率力爭達到60%以上;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重點區域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及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力爭2020年天然氣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0%左右。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於城鎮居民和大氣汙染嚴重地區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點支持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和汾渭平原4市,實現“增氣減煤”。2018年10月1日前,11個設區市均要將城市建成區劃定為“禁煤區”,並結合空氣質量改善要求將城市近郊區納入“禁煤區”範圍,實施聯片管控。2020年10月1日前縣城建成區均要劃定為“禁煤區”。2018年10月1日前,11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及以下除熱電聯產以外的燃煤鍋爐(含煤粉鍋爐)。全省每小時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以及位於設區市及縣(市)建成區的燃煤供暖鍋爐、生物質鍋爐,於2019年10月1日前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整治道路運輸

共建美麗中國|藍天保衛戰 看山西怎麼打贏這一仗!

共建美麗中國|藍天保衛戰 看山西怎麼打贏這一仗!

削減揚塵汙染

有專家表示,當前以公路為主的運輸結構和城市建設發展中存在的揚塵汙染問題,對我省空氣質量的進一步改善也構成不小的挑戰。據報道,從1980年至今,全國公路貨運比例平均超過7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佔比更是高達86%。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加30%。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增加40%,汾渭平原4市增加25%。2020年採暖季前,運往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運輸。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煤炭等重點企業要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充分利用已有的鐵路專用線能力,大幅提高鐵路運輸比例,2020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和汾渭平原4市鐵路運輸比例達到50%以上。其中明確提出,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市和汾渭平原4市完成國家下達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2020年底前,11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公交車、出租車、環衛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為削減揚塵汙染,《行動計劃》提出的措施包括:全省實施降塵綜合考核,各設區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於9噸/月/平方公里;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露天礦山摸底排查,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汙染環境、破壞生態、亂採濫挖的露天礦山,一經發現依法予以關閉,2019年底前,全省矸石山全面達到治理標準;新增渣土運輸車輛必須為新能源車輛,並採取密閉措施等。其中,工地成為監控重點。《行動計劃》提出,2018年底前,各地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單;將施工工地揚塵汙染防治納入文明施工管理範疇,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度,治理費用列入工程造價;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溼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安裝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設備,並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