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香港租借灣區3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新區:腦洞大開,難度不小!


建議香港租借灣區3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新區:腦洞大開,難度不小!


建議香港租借灣區3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新區:腦洞大開,難度不小!

胡文

香港文匯報報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與傳媒茶敘時,建議在大灣區內發展20至30平方公里、可容納50萬至60萬人居住的港式新市鎮,解決香港居住問題的燃眉之急。談及具體做法,鄭耀棠希望中央租借土地給香港,並研究讓香港擁有該土地的管轄權或高度行政管理權,令其成為香港的第十九區。他認為,這一個港式新市鎮應以公屋為主,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是潛在的發展目標。

鄭耀棠建議劃撥香港的新區完全實施香港法律,由香港政府管理,建立獨立邊境線和通關口岸,實施香港稅制和海關條例,該區原居民亦自動獲得香港居留權。區內參照當年興建沙田新市鎮經驗,興建公屋為主、居屋為輔,歡迎私人發展商興建商業樓宇。同時,該區可由香港規劃署統一規劃,興建醫院、學校、商業區等,並引進銀行、商企及創科企等。他表示,以內地建樓速度,數年間就可提供數以十萬計的住房,由根源緩解基層住房需求。


建議香港租借灣區3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新區:腦洞大開,難度不小!


對此,此間輿論給予了密切關注。應當說,這一想法的確屬於腦洞大開,有利於促進香港與內地的融合,解決香港外溢發展包括住房等民生問題。但與此同時,難度同樣不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作為唯一一個與香港接壤的城市,深圳原本是建設“香港新區”的首選,但是由於深圳發展迅猛,土地價值同樣飆升,港深沿線都失去了在深建立“香港新區”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香港新區只能選擇深圳以外的城市。

二、在大灣區範圍內,東莞、惠州以及中山、珠海都具備這種可能性,但是,如果考慮到交通問題,上述城市與香港的聯繫都將大大超過一個小時,這對於新區的吸引力來說,將會大打折扣。與橫琴之於澳門,乃至於雄安之於北京都不可同日而語。此外,整個灣區土地價值都在重估,對香港新區而言,挑戰性很大。

三、最重要是需要產業支撐。香港製造業已經空心化,在灣區建設新區,支柱產業是什麼?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核心問題。從前海來看,即便是金融業,香港參與程度並不高。關於科技創新產業,河套地區也只是剛剛破題。如果在灣區建設一個香港新區,沒有產業的支撐,是形成聚集效應,反而有可能變成一座空城。

當然,在灣區建設香港新區,最大的優勢是完全實施香港法律,由香港政府管理,實施香港稅制,且該區原居民亦自動獲得香港居留權。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這是制度創新的大膽嘗試,必將形成許多寶貴經驗,值得高度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