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杀人案:地狱之门已经打开,贪婪的资本与嗜血的恶魔肆无忌惮

1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中元节是“鬼门开、百鬼行”的日子,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早在中元节的前一天,地狱之门已然敞开。

贪婪的资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任地狱深处嗜血的恶魔肆虐人间。

滴滴杀人案:地狱之门已经打开,贪婪的资本与嗜血的恶魔肆无忌惮

8月24日下午,温州乐清市一位年轻的女孩小赵在滴滴上叫了一辆顺风车,按照原本的计划,她再过一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目的地永嘉上塘和同学们聚会。

在车上小赵一直和朋友聊着微信,半小时后,小赵发现不对劲:驾驶员将车开入了无人的山区,而周围一辆车都没有。

14点14分,小赵的一位朋友突然接到了小赵发来的求救微信:救命,抢救!

朋友马上给小赵打电话,发现她的手机已经关机了。想尽办法也联系不上小赵,焦急的朋友们从15点42分便开始联络滴滴顺风车的客服,然而只是得到了一个冷冰冰的答复:"一小时内回复。"

心急如焚的朋友多次拨打客服电话催促,得到的都只是一个个机械的回复: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

滴滴杀人案:地狱之门已经打开,贪婪的资本与嗜血的恶魔肆无忌惮

下午四点小赵的朋友们就已经报警,而在警察表明身份,要求滴滴客服给出司机车牌的情况下,客服给出的答复仍然是:"上级人员会给您电话联系的",拒绝给出任何车牌号码和驾驶员信息。

离小赵失联已经过了整整两个小时,滴滴的操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他们给出的反馈是:滴滴官方已经联系上了嫌疑人,在嫌疑人表示受害者没有上车后,滴滴拒绝提供任何驾驶员信息。

等到晚上八点,小赵失联六个小时之后,滴滴才将司机的车牌提供给警方。乐清警方连夜侦查,在25日上午4点将犯罪嫌疑人钟某抓获。

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24日夜里,小赵被罪犯钟某强奸后杀害,并抛尸荒野。

而这个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小赵的罪犯钟某,在两天前刚刚被同在乐清的林女士拍下车牌号,并向滴滴投诉举报。

案发后,得知消息的林女士后悔不已,她感到深深自责,当初应该去报警。

为什么两天前被投诉的顺风车司机,两天后还能正常接单?难道投诉不能引起滴滴监管的一丁点重视?

还是说滴滴的投诉通道完全就是形同虚设?

2

这已经是滴滴顺风车发生的第四起命案了。

2016年5月2日晚,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返回学校,在路上司机对女乘客进行抢劫,之后将其残忍杀害。

2017年5月14日,30岁的甘某乘坐滴滴顺风车,与22岁的车主周航发生口角纠纷。周航心生怨气,用车内放置的红布和风筝线对甘某的颈部通过缠绕的方式进行紧勒,并使用麻绳对甘某的手脚进行捆绑。驾车将甘某抛弃至公路边涵洞下。经法医鉴定,甘某系机械性窒息死亡。

2018年5月6日,一位空姐被顺风车司机强奸后杀害。此案引起全国震惊,舆论直指滴滴的对于顺风车的监管。当时滴滴的应对措施就是将顺风车下线一周进行整改,并且承诺一定会"加强监管"。

事实上,在今年5月的空姐被害案发生之前,滴滴对于顺风车司机几乎是没有任何监管的,很多网友证实:就算是注册性别和上传的身份证性别不同,都可以注册成功。

坊间更有无数人声称可以绕开滴滴监管的"代审核"渠道,即使有案底也可以轻松绕过审核机制。

2016年,仅深圳一地就曝光了8000名有案底的滴滴司机,其中有近1500人有吸毒史。

3

对于这次事件,滴滴传递出来的态度冰冷而傲慢。

几个月前的空姐遇害事件中,滴滴给出了100万悬赏线索,而这次滴滴又一次提价,给出了300万悬赏线索。

滴滴从头到尾都采用一种“钱能摆平一切问题”的态度,漠视用户的生命安全。

在滴滴眼里,人命不过就是值多少钱的问题。

无论是滴滴的客服,还是滴滴所谓的“道歉反思”,都显得非常彬彬有礼,但是在这些礼貌措辞的背后,却隐藏着贪婪的资本冷漠无情、毫无社会责任感的面孔。

出了问题?非常抱歉请您等待一小时,我会尽快向领导反映。

出人命了?非常抱歉,请您也不要着急呢,一小时内我们会给您答复,我们已经给您加急处理了~

对用户投诉漠视的背后,则是滴滴对犯罪分子的纵容。

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这个问题:既然顺风车的监管如此艰难,为什么滴滴不直接叫停顺风车业务呢?因为资本的贪婪,尝到甜头的滴滴并不愿意放弃顺风车这块肥肉。

从营收角度来看,顺风车业务对于滴滴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滴滴就是由顺风车起家的。2015年的时候,滴滴顺风车业务已经占了整个市场的66%,当时滴滴刚刚吞并快的,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顺风车是个看不到天花板的业务。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顺风车本身就是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因为顺风车不属于网约车的范畴,从法律上被认定为"私人小汽车合乘",而在滴滴的公告中,更是明明白白的写清楚了:任何法律责任,都应有车主独立承担。

换句话说,滴滴从法律层面已经将自己撇的干干净净了。

虽然滴滴不提供任何保护,不负任何责任,但在收钱的时候滴滴可丝毫不含糊,每单抽成高达10%。

收了钱还可以不负责任,这门生意简直就是无本万利。

4

从战略角度来看,顺风车是滴滴进军社交领域的金钥匙。这些年来,滴滴不遗余力想要将顺风车服务进行社交化转型。

顺风车业务社交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滴滴鼓励用户通过顺风车进行"社交"。

为了吸引车主注册顺风车,滴滴上架了非常露骨的海报,给司机们这样的暗示:做顺风车司机吧,你会有"猎艳"的机会!

顺风车司机还可以直接看到用户的头像,看到用户从哪儿上车,到哪儿下车,对于顺风车司机而言,乘客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司机甚至可以对乘客进行露骨的"评价"。

为什么滴滴如此执着于社交?

因为凡是有社交属性的产品,都会有很高的用户粘性,顺风车作为滴滴旗下社交属性最强的产品,给滴滴带来了无比丰富的流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产品,微信成了万物入口,其他互联网巨头看着都眼红。谁不想做出下一个微信?

但凡是互联网产业,只要能沾上"社交"的边,估值都能翻着跟头涨上天。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滴滴杀人案:地狱之门已经打开,贪婪的资本与嗜血的恶魔肆无忌惮

为了赚取远不止300%的利益,滴滴将顺风车做成了犯罪工具。

在最大程度牺牲乘客隐私的前提下,滴滴却又万分严密的保护司机的个人信息。即使人命关天,警察明确介入,滴滴仍然不肯给出司机的电话和车牌信息。

难道给出个车牌号码就是违规吗?要知道车牌号本来就属于公开信息,路上行车如果遮挡车牌都属于犯法啊!

5

难道滴滴不清楚顺风车带来的风险?是什么原因让滴滴敢于做出这样不负责任的选择?三年来的四次顺风车杀人案,难道滴滴就不怕成为全民公敌?

事实上,滴滴早就已就成了全民公敌!

上一次空姐被害案发生后,滴滴就承受了全国舆论的讨伐,大家都在呼吁滴滴加强监管,要求滴滴付出代价,但为什么滴滴就能有恃无恐?仅仅做了做样子就阳奉阴违,重操旧业?

因为滴滴知道,作为乘客的我们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滴滴方便吗?的确很方便。现在的年轻人谁还愿意像十年前那样打出租车?

更何况滴滴在这个市场根本没有敌手,处于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2017年全年,滴滴的年订单量是74.3亿,平均日订单量在2000万左右。

就在前不久,滴滴的创始人程维接受采访时还霸气地说:我们已经6:0了,我们凭什么会输?

更关键的是:每次滴滴出现恶性事件时,虽然舆论讨伐声势浩大,但对于滴滴来说,实际惩罚几乎为0。

100万,300万,这些钱对于估值上千亿美元的滴滴来说如同九牛一毛,这样的恶性事件数量就算是翻个十倍,滴滴也承受的起。

2017年伦敦交通局勒令Uber加强监管和司机教育,但是Uber不服从,最终的结果是Uber在伦敦的业务被全线叫停。当时伦敦交通局的公告明确指出:Uber这家公司缺乏企业责任感,不适合在伦敦运营。

难道滴滴就有企业责任感了?

每次出现恶性犯罪事件,滴滴并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处罚,不会被叫停营业,也不会被处以巨额罚款。

如果像美国强生一样,一旦出现问题,就被开出一张43亿美元的巨额罚单,它还敢不加强监管吗?它还敢再犯吗?

就是因为每次都毫发无损,让滴滴有恃无恐。

在滴滴形同虚设的监管下,到底会是谁来开顺风车接你?可能是强奸犯,可能是抢劫犯,可能是杀人犯。

滴滴看起来似乎态度很诚恳,实际上没有半点悔改之意。而我们在网上呐喊着卸载滴滴,到头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卸载滴滴呢?

危难没有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让我们想想受害者在绝望中打出的"救命,抢救",想想滴滴一拖再拖,事不关己的态度。

珍爱生命,远离滴滴。

只希望这是我们听到的最后一起顺风车杀人案,只希望滴滴和凶手,都能够受到应有的惩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