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峯」

再拾萬家埡

萬家埡是白河的雙豐鎮和宋家鎮的分界嶺,是白河西部的“珠穆朗瑪峰”,是雙豐、宋家的“避暑山莊”。這裡的河谷像兩條大動脈,源源不斷給兩側的居民輸送養分和能量,這裡有“一脈育兩鎮”、“一河養萬人”的說法,站在萬家埡也就意味著一腳跨兩鎮。


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峰」


今年秋意乍起涼風颯爽之際,相約幾個朋友從雙豐鎮一路向東,再次踏上萬家埡之旅。

車子沿著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時而上坡,時而平移,時而左轉,時而右轉,最後也不知道上了多少個坡,轉了多少道彎,只見車子來了個華麗的向左半轉身,眼前豁然開朗------萬家埡到了,我們陸續從車子中鑽了出來,不約而同地收了收腰帶,扯了扯袖子,雖然剛入秋,但這裡卻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寒意。


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峰」


下車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有上百年曆史的栗子樹,她矗立於埡口偏右,像一個老者,老矣的年齡奪去了她昔日的光鮮,強烈的日光射穿了她憔悴的容顏,日夜地操勞留給了她緊皺的眉頭。晚上,夜鶯驚擾著她的睡眠,月光刺弄著她的眼睛;白天,蚊蟲吸吮著她的汁液,雨露澆淋著她的秀髮。不管鳥蟲怎麼吵鬧,風雨怎麼吹淋,她在雜草叢中總是那麼溫和、平靜、偉岸、挺拔。


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峰」


印象中的萬家埡和眼前的萬家埡略有不同,印象中的萬家埡只是白河“一環”的一部分,眼前的萬家埡已成為三路的交匯處(一條連著雙豐,一條通向宋家,一條伸向天池村的一個村民小組)。在政府的引導和村民的支持下,這裡又增一條新路,站在埡口似乎能看到新路的盡頭,出於好奇,與同行者沿路而往,想一探盡頭,結果步行半小時仍不見其終端,最後“知難”而返。


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峰」


返途中偶遇一牧羊老人,與其攀談得知,他是當地的農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七十一年,孩子成家後都搬到縣城或集鎮上居住,兒孫都很孝順,讓他老兩口到城鎮與自己一起居住,但老兩口不適應城裡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慣,兒孫多次勸說,都沒有動搖他們“挪窩”,因為他們喜歡聞大山的泥土味和青草味。他們說現在國家政策好,在這遼闊的大山中養上幾十只羊,入冬一賣,老兩口橫豎都吃不完,到了城裡連上個茅廁都要錢,沒住在這裡實在。交談之餘,一輛小車飛馳過來,把他的羊嚇得到處亂跑(也許山裡的羊沒見過這龐然到大物的四輪怪物),他急忙去看羊,我們也就回到車裡準備下山。


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峰」


下山時,也許是路況更差,也許是司機師傅被路邊的秋景所吸引,我們下山的速度比上山的速度慢了很多。途中遇到村民上山打板慄,只見他們一杆下去,綠球狀帶皮的板栗紛紛落下,出於好奇,我前往想要幾個。也許他們知道城裡人沒見過這帶皮的玩意兒,“樸實”的村民爽快地讓我隨便撿,“貪婪”的我一巴下去抓了三個,結果我的手像觸電一樣縮了回來,這時讓我隨便撿的那個村民臉上露出了“詭異”的微笑,此時我才意識到他讓我隨便撿的用意,他想用這種方式“懲治”一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城裡人。另一個村民麻利把帶刺的板栗放在腳下用力一踩,裡面白色的板栗果像破殼的小雞露出白色的肌膚,他一邊把那白胖胖的板栗果送到我手裡,一邊說,萬家埡海拔較高,板栗成熟要比山下晚幾天,等板栗成熟了,你們再來。我表達了對帶皮板栗的好奇後,他就教我說,帶刺的板栗撿的時候下手要慢、要準,或用帶尖的棍子扎。司機師傅讓我從車上拿出一個食品袋子,他嫻熟地給我裝了半袋,我們“滿載而歸”地下了山。


小山城白河的「珠穆朗瑪峰」


萬家埡,一個秋季被遺忘的地方,她以別樣的美迎接大家的光臨!

圖文:鄧昌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