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我们的希望尚未散失

这两千年的希望

在我们的土地上作个自由人

在锡安和耶路撒冷的土地

——以色列国歌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作家西蒙·蒙蒂菲奥里在《耶路撒冷三千年》里这样描述这座城市:“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这是这座城市的悲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

٧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耶路撒冷▲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修道院▲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清真寺▲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耶路撒冷圣殿山▲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大卫塔▲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塔木德》

这座城市自诞生之初就被神圣性占据了大部分躯体,无神论者可能会迷失在这个庞大和真幻交织的构造之中,无可否认的是,试图摒弃宗教去探求这座圣城的真相并非良策,每一次盛衰都会强化耶路撒冷独一无二的神性,占有它便占有权力,从整个人类史来看,大概没有哪座实体城市像耶路撒冷这样影响绵远无垠。然而,它充满欲望且辗转于多人之手,迦南人、犹太人、波斯人、罗马人、十字军、土耳其人、英国人……最终又回到以色列人。如今,民族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催促着人们去审视这块三大宗教共同敬畏的圣地,它曾经辉煌或毁灭,并且仍然前途未卜,所有解决方案都引导着人们去回眸历史,并且最终发现伴随它的从来不仅是虔诚,还有财富、权力、血腥和从未断绝的希望。

《为你,耶路撒冷》,去以色列之前做功课而读的书,念了半年,终于在回来后的一个月念完了。虽然有些细节语焉不详,但是对于门外汉而言,是一本了解耶路撒冷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之作。圣城漫长的历史被娓娓道来,丝毫不觉得枯燥,尤其在去过这座城市之后,读来感触更深。正如同后记里的某句话:“在这里,犹太教、基督教、穆斯林的先知和富有远见之人,以及具有人文情怀之人彼此相遇——即使只在想象中。”

一个人类文明高密度的横截面,反复的崛起,反复的覆灭,反复的杀戮,反复的屠城,反复的重建,我们常用宏伟、悲壮、瑰丽、波澜壮阔来形容历史,但当你检视历史的细节,看到的却是无数的愚蠢、血腥、荒淫、丑恶、无序、疯狂和残忍。

٧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逾越节哭墙祈祷▲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哭墙▲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橄榄山上的古代犹太人墓地▲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圣殿山,耶路撒冷的老城▲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耶路撒冷晨曦▲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战争与和平》

无数的意味深刻的话都被赋予这个城市。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呢?记得当时从耶路撒冷去往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时,跨过巴以冲突墙时内心的触动。一道隔离墙,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彼此都无法跨越这堵墙。在建造的时期,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医院被拆毁,学校被推倒,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神选给祂的子民的迦南之地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炽热而干燥,阳光猛烈,沟壑纵横,沙尘遍地。战争与和平、宗教与世俗、光明与黑暗,在流传千年的故事中始终彼此纠缠,直至今日。为了争夺各自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地方,不惜生灵涂炭、大地流血。

新月旗换成了十字架,圣母像改成了马赛克,无数的清真寺和教堂反复被摧毁然后重建,统治者按照自己的信仰改换着城市的面貌,而几个世纪以来不断累积的种种冲突和屠杀又让仇恨深入彼此的骨髓、血液和信仰,难以消解,成为禁区。 挪亚的儿子闪的后代希伯莱人渡过古老的约旦河来到此地,沿着代代相传的路,满怀希冀、艰难跋涉,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这座城市。是神让人们爱慕耶路撒冷,与耶路撒冷一同欢乐、一同悲哀、一同乐上加乐。后来弥赛亚受膏者作为救主耶稣基督来到这里,再后来,在耶路撒冷诸先知的光环中又走来了穆罕默德,于是,这里逐成为人类三个伟大宗教的共同棲栖地。犹太教的哭墙,泪水浮起的石头、砖块,犹太会堂;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的时候,就停放在教堂蔷薇色的石灰石上;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沙漠中的园顶——圣石萨克莱清真寺,穆罕默德骑马踩踏圣石从这里跃上七重天。

٧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哭墙祈祷▲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哈西德派犹太人哭墙祈祷▲

你翻开犹太人那一页,那就看看哭墙,那是犹太民族屈辱历史中留下来的最后的尊严。 一堵巨大的石墙,分开了男左女右,犹太人手捧《圣经》,面朝哭墙,或念念有词,或默默哀思,冥冥中向上帝倾诉和祷告。1948年 以色列 复国,流亡了近2000年的犹太人回到了 耶路撒冷 。世人见证了这个民族的衰微复兴、磨难困扰,有谁能真正理解他们对 和平 渴望和希冀?应该没有,没有一个民族如此颠沛流离过。

翻至伊斯兰那一页,在圣殿山仰望圆顶清真寺,那是 耶路撒冷 最耀眼、最炫丽的建筑,那是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穆斯林最庞大恢弘的信仰之力构筑的璀璨明珠。这个奉行实现个人和平 、家庭和平到全人类和平教义的宗教,却也允许其信徒在民族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胁和迫害时进行最强烈的反抗与征服,也极端得让人不解。

作为一个从小接受唯物主义教育的无神论者,虽不信宗教,此刻却能理解和尊重。正如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就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而宗教恰恰是文明最极端、最特殊的意识形态,这种让数百万的陌生人能遵照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的意识形态。

٧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橄榄山,东正教堂▲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阿拉伯人▲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逾越节燃烧仪式▲

这座孕育了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历史古城,不再是脑海中那个刻板而狂热的宗教禁地,这座圣城的喜怒哀乐颠覆了我所有对它的想象。

数千年来,人们为了它争夺厮杀,血流四野。为了它兵戎相见,争吵不休。耶路撒冷老城的信仰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既非焦虑和压力的抚慰,也非生活调剂或心灵慰藉,而是生活本身。大家每天的作息围绕宗教活动,为信仰而生、去战、赴死。爱、恨、情、仇,暴力与和平,无不与信仰纵横纠结,宗教规定了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存在意义。在这里,宗教尚未从公共生活中剥离,成为个人私事。连以色列主流媒体也讥讽说,耶路撒冷老城仍生活在中世纪的宗教生活里。以现代人的眼光、按国际政治的逻辑去理解巴以冲突,很难洞烛其情感的幽微。

真正的耶路撒冷,没有界线和隔离,只有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整个世界的缩影。耶路撒冷的故事很长很多,绝非只言片语可以囊括。人们常说黑夜过后总是白昼,我想说对于耶路撒冷而言,黑暗过后总是黑暗,但爱与黑暗的故事哀恸有时 跳舞有时。

耶路撒冷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城市不断在毁灭和重建中往复

征服者来了一波又一波

就像清晨丘陵上的薄雾一样

统治一段时期后

留下一些城墙 高塔

以及石头上的裂缝

随后就销声匿迹

耶路撒冷像一个黑寡妇

吞噬了她体内所有的情人

——《爱与黑暗的故事》

٧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圣墓教堂的正门,女人吻神父的手▲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东正教仪式▲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耶稣升天节▲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清真寺内祈祷▲

行走美学|耶路撒冷 · 爱与黑暗的故事

朱迪亚沙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