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保險體系架構之運行設計

政府引導,加大宣傳提高保險意識

宣傳建設工程保險制度在市場經濟中的意義和完善建築市場的作用,增強承發包雙方當事人尤其是發包方的保險意識,及時響應和解答廣大群眾和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提升廣大群眾和企業的認知度,增強全社會的保險責任意識,為建設工程保險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建設工程保險制度在建設工程中的實施。

市場運作,提供高效優質承保理賠服務

保險機構要加強經營管理,提高建設工程保險的服務效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主管部門可鼓勵保險機構探索創新承保、理賠、風險管理等服務,建立快速受理、快速理賠、快速結案機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建設工程保險服務;支持保險機構設立專門服務網點,合理規劃佈局,滿足建設工程保險業務需要。

市場與政府相結合,信用評價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工程保險市場信用體系是一套保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治理機制,通過與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保險監管機構、行業協會、信用評價機構等相關力量的有機結合,加強建設工程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建立數據標準和統計標準體系,推進數據採集、分類目錄、交換接口、安全保密等關鍵共性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由信用評價諮詢機構對工程參建主體、保險公司、工程保險技術機構行為進行系統的評價,打破建設工程保險市場信用信息的不對稱,並對不符合要求的主體進行公示、清出名錄,保障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和發展。

建設工程保險體系架構之運行設計

國外的建設工程管理效果較好的重要原因在於,將信用評價與招投標、保險費率、名錄管理掛鉤,形成重要的市場抓手。例如,新加坡建築工業發展委員會(CIDB)制訂了一套建築工程質量評價系統CUNQUAS,用來對工程質量進行評定,該系統對私人投資工程和政府公共工程均適用,並將評定結果與招投標掛鉤:以前24個月相應建築物類型平均的 UCNUQAS 分值作為基礎分,CIDB在此分值基礎上上浮或下浮3分以內確定其工程質量獎勵方案的基準分。承擔政府公共工程的承包商如其工程質量得分超過基準分每超過1分,可獲得工程實際造價0.2%的獎勵,但最多不超過工程實際造價的3%或200萬新加坡元,以低值為準;反之如承包商的工程質量得分少於基準分按同樣標準進行懲罰。通過將建設工程保險誠信體系與招投標、保險費率、名錄管理掛鉤,可對建設工程保險市場信用主體加以激勵約束,改變信用主體的價值取向,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保障市場經濟健康運行和發展。建設工程保險運行設計如圖所示。

建設工程保險體系架構之運行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