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工程质量事故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一大批“高、深、大、难”等重大工程在质量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管理体系逐步完备

1)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管理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核心,以《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为主干,以各类工程质量标准、规范、技术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质量法律法规体系,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制化轨道。

2)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严格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责任,我国已经建立了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工程质量检测制度、分户验收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永久性标牌制度、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查处督办通报等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内容比较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3)标准体系不断丰富

截至2009年,在工程质量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共制定有关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498个、行业标准279个、产品标准868个,涉及城乡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防灾等19个领域。其中部分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4)监管能力不断加强

截止2015年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力量逐渐加强,区域基本覆盖全国(港澳台除外),共有机构总数3025个,人员48808人,其中,高级职称7412人,中级职称15184人,初级职称11629人。监督总面积815614.45万㎡,人均监督面积22.92万㎡。具体情况见表所示。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二: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1)质量事故得到遏制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每年发生的房屋倒塌事故约100多起(1980年118起、1982年113起),平均每3天就要发生一起倒塌事故,从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房屋倒塌事故数量下降到一位数以下(1997年8起,1998年6起)。新世纪以来,大中以上城市则基本杜绝了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房屋垮塌事故。

2)质量通病治理见效

在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通过强化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切实抓好监督交底、成品和原辅材料的监督和抽查抽测、施工企业改进施工和安装工艺等工作,积极开展创建优质工程实施精品工程战略,抓重点、抓典型,发挥创新优质工程示范引领作用,使一般民用建筑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成效明显。

3)工程技术进步明显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工法管理工作,鼓励建筑企业及时总结施工经验,注重以工法开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法的推广应用,至今我国累计评出国家级工法2715项(见表),不断地提高了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

4)重大工程突破

我国工程设计和建造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高、深、大、难”的工程在质量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在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大跨径桥梁设计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技术等多项领域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例如房屋建筑中,苏州中南中心、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塔)、天津高银117大厦、平安国际金融大厦,高度均超过了600米,属于世界前十高建筑。桥梁工程中,全长36.48公里的青岛胶州湾大桥和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长的桥梁;重庆市石板坡长江复线桥主跨距330m,为世界第一;虎门大桥副航道桥、苏通长江大桥辅桥、云南元江大桥、宁德下白石桥等跨度均达到260m以上。水利工程中,世界上最大的三峡大坝共用18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从1998年开始施工,1999年至2001年连续3年高强度浇筑,年浇筑量都在400万立方米以上,大大超过了巴西伊泰普电站创造的混凝土施工强度世界纪录。同时还攻克了直立高边坡开挖边坡稳定的技术难题、截流和深水围堰施工的技术难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双线5级船闸。地下工程中,扬州瘦西湖隧道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