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朝的儒學是如何壓倒佛教的

在李朝誕生前的王氏高麗王朝時期,由於其宗主國元朝皇室的事佛甚恭,其風氣瀰漫到了朝鮮半島,高麗王朝的歷代國王及大臣們也都信仰佛教,一時國內寺剎林立、僧尼遍地,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了高麗國社會的意識形態。到了高麗忠烈王時期,宰相安珦第一個把南宋時期的理學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帶入了高麗的士大夫階層之中,並很快得到了積極的回應,而此時高麗國內的佛教僧侶們的腐敗醜聞不斷,正好成為理學儒生們抨擊社會弊端的最佳目標。

之後,高麗國內儒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排斥佛教成為其主要的風尚之一。當時,佛寺內頹廢糜爛之風盛行,寺廟更成為某些罪犯和遊食之輩的寄居之所,終於在高麗末期的恭愍王在位時期,儒生及傾向儒學的大臣們公開打出了“斥佛論”,他們或在太學講斥,或在大眾演說,或又上書呈遞佛弊,一時間各種斥佛理論風靡全國,不可遏制。(其主要包括兩種論調,其一是希望革除寺剎內的種種弊制,迴歸佛教的本來面目;其二是直接抨擊佛教本身,認為其滅人慾,毀綱常,對國家、社會的危害很大)。

就在這段時期,高麗王朝由於內部鬥爭激化,外部的宗主國元朝的崩潰,終於爆發了軍內實力派李成桂的“威化島回軍”事件,一場軍事政變實現了改朝換代,李成桂本身憑藉的是軍內的武人勢力,才得以奪取王位,但僅憑這些武夫是萬萬不能有效的穩定局勢和治理國家,於是,他把拉攏新興的儒學大夫勢力當作最重要的政治策略,為此,李朝皇室公開表示了尊崇儒學,支持他們排斥佛教的鬥爭。這樣,儒學終於壓倒了佛教,成為李氏朝鮮王朝最正統的統治理念,也奠定了社會各階層尊奉儒學的最終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