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久治不愈的疼痛,只有久治不换的思路!

上周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做分享的时候,有学生问我对于久治不愈的疼痛问题是什么样的诊疗思路?

以前笔者刚开始跟着师父学习医术的时候,师父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叫“一触身而万念起”,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的手一接触患者身体的时候就要有几十种的治疗思路出现,而不是死磕着一两种治疗思路,而且治不好就开始放弃治疗。

笔者大概在七八年以前给患者做治疗的时候眼里都会有一个立体完整的人体骨架与软组织结构出现,这是基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构架起来的。而大概从七八年前以后,笔者眼里这个立体完整的人体就越来越谈,直到近两年完全没有了。

没有久治不愈的疼痛,只有久治不换的思路!

而近些年我眼里看到的都是画满“虚线”的身体,我的所有治疗都是沿着这些“虚线”在做结构的调整。这些“虚线”就是人体本来就有的正常结构之间的间隙或者转折点,比如像肌肉与肌肉之间、骨膜与肌肉之间、关节面、筋膜层次间等。因为这些“虚线”虽然不是所有结构之间交错纠缠的地方,但是这些虚线不但不会在治疗的时候对正常结构不会产生任何人为的二次伤害,而且会以一种最合乎身体正常结构运转的方式把异常的结构归位,这和某些暴力横切的治疗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像以前庖丁跟文惠君说: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筋断肉的时候给割坏的。如果技术一般的厨师那就得每个月换一把刀了,因为厨师手下没功夫,错误的砍到骨头而把刀给看坏的。

没有久治不愈的疼痛,只有久治不换的思路!

而庖丁自己的刀用了十九年,宰了几千头牛,但是刀刃任然有吹毛断发之利。因为庖丁在宰牛的时候,早已是“眼中无牛”,他是拿着很薄的刀沿着牛骨头的间隙,游刃有余的手起刀落,牛的骨和肉哗啦一下子就被解开了,就跟泥巴一下垮到地上一样。

“体见”伤病

这些年来让笔者在做治疗的时候感到最酣畅淋漓的就是我知道了怎么在这一刻空掉所有的“形和事”,物我两忘之后进入“此时不知是何时,此身不知在何处”状态。我想佛陀所说的“三界六道”和耶稣说的“天堂地狱”都是在类似的状态下所看到的另一个维度的空间。

没有久治不愈的疼痛,只有久治不换的思路!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看病的“器、术、法”,而是“道”,也就是一个完整的看病逻辑和系统的看病思路。很多人学了一大堆的各门各派的知识,但是看起病来却是在病人的身体上这儿试一下,那儿试一下,套知识套的一塌糊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问题是“知识”本身囚禁了我们对身体该有的更加直观的体见。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已经学会了骑自行车的人看到另一个学了很多骑自行车的技术动作之后,在一骑上自行车之后却还是骑不稳要倒下的时候,这个会骑车的人就会很不理解的觉得:“骑自行车不就是坐上去踩两圈脚踏板,车子就走了吗。甚至就算不踩脚踏板,只要一骑上车,车子也会慢悠悠地往前滑一段,而不会马上就倒下啊!”,其实像这种“骑上踩两圈就走了不会倒”的想法就是我们用身体“看见“的东西,真正要给病人看好病要依赖的就是这种“体见”。当然套着知识也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这毕竟和“体见”的经验差了很多个阶梯。

没有久治不愈的疼痛,只有久治不换的思路!

以前看师父经常逮着病人的身体就开始治疗,我当时不理解师父为什么连诊断的过程都没有?后来我才明天原来这真的就跟会骑车的人一上自行车之后车子就会很平稳的走是一样的道理。当然这些“体见”不是凭空瞎想出来的,而是基于我们对身体整体结构之间动态关系的熟悉掌握。

举个例子:一个因为张力过大而导致的腰痛,应该从哪里开始松解不是要去松最紧的地方,因为这不是“松”和“紧”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这个局部的异常张力重新回到身体正常的基础张力系统当中去,回去了之后异常的张力自然就解开了,而不是解开了异常张力之后这个局部的异常就回归正常的系统了。就是因为有很多医生把这个顺序给弄反了,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松解肌肉筋膜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