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經歷過這些事,會讓人容易變得焦慮

焦慮已經成了“現代流行病”,不僅成年人焦慮,青少年甚至是兒童中也有很多人出現焦慮的症狀。

做家長的一定很關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哪些因素與焦慮相關?

我們都知道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無法忘記童年時期發生過的下面這些事情,他在成年之後就更容易焦慮。做家長的不妨從中瞭解一下,看看如何避免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從而讓孩子遠離焦慮。

童年經歷過這些事,會讓人容易變得焦慮

一,被欺凌

2013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小時候被欺負的孩子在成年初期更有可能出現某些心理健康問題,欺凌他人的孩子也是如此。抑鬱、焦慮、恐慌等等都是潛在的結果。

童年經歷過這些事,會讓人容易變得焦慮

二,父母有焦慮症狀

事實證明,看到你的父母經歷焦慮也可能增加你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

對孩子的頭腦研究發現,當孩子看到父母為某件事焦慮,會引導他們得出結論,這些情況值得焦慮或擔心。研究表明,有焦慮型父母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效仿父母。

童年經歷過這些事,會讓人容易變得焦慮

三,孩子玩耍的時候,父母從來不允許他們冒險

因為父母擔心孩子會受傷,所以總是過度呵護,這也會讓孩子更容易焦慮。2011年發表在《進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需要冒險的遊戲可能會幫助孩子學會應對可能存在潛在危險的情況。如果孩子錯過了這種遊戲,這些情況對孩子來說可能更難處理。

童年經歷過這些事,會讓人容易變得焦慮

四,生活充滿壓力

Alvarado Parkway Institute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長時間承受巨大壓力也會讓人更容易焦慮。如果孩子的童年充滿壓力(如學業和才藝方面),不管什麼原因,這可能意味著他們比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太多壓力的人更容易產生焦慮。

五,父母並不總是對孩子坦誠相待

如果孩子成長在一個親子關係不緊密,甚至淡漠的家庭,這樣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可能比他們自己意識到的還要嚴重。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心理學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在童年時沒有受到太多關愛的成年人,比那些在充滿關愛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更容易有焦慮和抑鬱的問題。

雖然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是否會患上焦慮症,或者什麼時候會患上,但上面這些在成長過程中對孩子有深刻影響的經歷應該引起家長們的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