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这个社会有很多奇葩逻辑,如一些公知认为一切社会问题都是体制问题,

崇尚自由而又依赖体制,没事嫌政府管的宽有事怨政府管的少;如一些违规者认为我弱我有理,自己给别人造成不便时感觉管理者小题大做,别人给自己造成不便时感觉管理者轻描淡写,治国应当依法但法不能责众、法不能责弱、法不能责我;如一些购房群众认为房价上涨是自己应得,房价下跌需开发商负责,投资就应该稳赚不赔、房价就应该稳升不降、契约只应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奇葩逻辑的核心在于不讲辩证法,看待问题易绝对且利己。但是现在言论自由(谩骂造谣诽谤除外),你有说话的权力,我有反驳的权力。然而体制内一些对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则辩无可辩,因为基层没有任何话语权。

如看到街头乱贴小广告,正常治理逻辑应该是什么?依法严厉查处打击乱贴小广告的行为,或者使用传说中的“呼死你”神器,从源头上治理城市牛皮癣。但现实督导逻辑是,给小广告所在地下通知,责成基层去限时清理,再贴再清,还贴还清。

看到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正常治理逻辑应该是什么?

调阅监控录像,查实违规渣土车,依法处罚并要求其将违规倾倒的建筑垃圾清运干净。但现实督导逻辑是,给垃圾被倒地下通知,责成基层限时清运,再倒再清,还倒还清。

看到餐饮门店厨房环境脏乱、违规排放油烟,正常治理逻辑应该是什么?责成执法部门依法对违规门店进行查处,督促其依法依规经营。但现实督导逻辑是,给餐饮单位所在基层下通知限时整改。“法无授权不可为?没听说过,管不了就追你的责”。有法定职能的部门是谁?就是那个下通知的督导部门。

各种奇葩的工作逻辑让基层怪象丛生,个人总结基层有“五大怪”:光严管无厚爱、提拔没有问责快、督查的比干活的多成常态、没人管的向属地踹、反形式要靠形式来。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怪象一:光严管无厚爱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基层听到的最大谎言是“既要严管又要厚爱”,“严管”是感受到了,“厚爱”不知道被丢到了哪块红薯地。福利不要想了,党政纪严禁以任何名义违规发放福利;加班费也不要想了,政务人员不受劳动法保护,加班只能调休;调休是个伪命题,节假日尚且需要加班,平常哪有可能调休;人员编制向基层倾斜都是空话,编制上收,责任下放,干活全靠临时工,好不容易考来个能干的正式人员也会被上级部门以各种名义借调走;简政放权全是套路,上级部门简的是责任放的是压力,体现权力的审批事项没见下放,容易追责的工作任务下放倒是不少。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怪象二:提拔没有问责快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领导讲话中经常讲,要多在基层和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中培养、甄别和选拔干部。涉世不深的你第一次听了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醒醒吧,提拔才是基层最大的伪命题,不是不给你名额,是不给你机会

,因为提拔的速度永远没有问责的效率快。且不谈党政纪处分,诫勉谈话就足够影响半年。基层动辄得咎,去基层看看,身上不背几个处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基层混。现在的常态是干的越多责任越大,凡需克难攻坚的任务大多矛盾多发、易发,虽然个别工作有“尽职免责”的说法,但现实中更多见得是承担越多挨怼越多。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怪象三:督查的比干活的多成常态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目前很多领导干部都把督查作为推动工作的唯一抓手,某项工作干的好都是督查的功,干不好就是基层的锅。督查是促进任务落实、推动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但也不能九个人督查一个人干。

“九龙治水”不好,却也好过“九龙”都来督查。“督查的比干活的多”绝对不是一句戏言,某地在一天内迎接了扬尘、黄标车、散煤、禁烧、煤改气、集中供暖、文明创建、餐油烟、市容、违建等十项工作的督导,每个督导组三五人至七八人不等,陪检负责落实的始终只有两人,一个分管负责人和一个刚进单位全程蒙圈的临时工。再往下具体能干活的也就每个社区村一人加上城管队四五人,全辖区负责落实的刚满双手之数,还全是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人员,而那些下来督导的部门本都是拥有法定管理机构、职能和权限的责任部门。

还有领导干部认为长效机制就是督查机制。现在很多工作都讲长效管理,要求建章立制、台账管理。但很多所谓的长效机制明确的只是工作任务和如何督查,工作主体默认设置都是基层属地,至于痛点怎么解决、难点怎么突破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以城市管理为例,很多领导虽然嘴上要求长效常态,也经常身临街头督察市容环境,但内心并没有把体制机制建设当回事,不想顶层谋远虑只求基层解近忧,认为长效就靠督查,至于城管矛盾多发、群众争议不断的被动局面怎么改变,都是基层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已近三年,有多少城市真正落实了意见要求?真想长效常态,有前呼后拥督察市容的时间,不如召集相关部门研究一下怎么落实执法体制改革精神。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怪象四:没人管的向属地踹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按说“属地管理”对基层来说不是个新鲜词,但有些毫无道理且理直气壮近乎恬不知耻的“没人管就该属地管”说法还是让基层哭笑不得。某地直播问政节目,讨论机动车停车场乱收费问题。各城区反映没有牵头单位和执法依据,问遍市直部门均说没有管理权限。市公安局说我们没有审批权限,市城管局说我们只负责制定工作标准和督办,物价部门说对违反价格法的乱收费和超标准收费可以投诉,主持人问谁来查处,这位来了一句“属地管理”。好一句堂皇的“属地管理”,市直部门管理真空,就该基层属地管,这逻辑也是没谁了。台下的基层同志只能摇头苦笑表示很委屈,让属地管好歹提前告诉一声。

接下来讨论私圈公共用地对非机动车停车收费问题,主持人不再问市直部门,直接问各城区有没有管理职责。各城区负责领导一脸懵,均说“这个问题请办事处回答”。然后就出现了相关办事处就被一一叫起来问“该谁管”的滑稽一幕,得到“不清楚”的答案后主持人还纳闷,“这真的成一个谜团了”。上级都不清楚的事让基层回答“该谁管”,想听到什么答案?“就该我们属地管”?这不是在打连“属地管理”都不好意思说的领导脸么。

没人管往属地踹也忍了,有人管还往属地踹真心忍不了。某地“创文”期间,市城管局以创文指挥部名义督导路段卫生情况,在次干道发现一些刚刚飘落的树叶,便责令路段所在办事处负责同志到场解释,办事处辩解两句被回怼两句。办事处第一句:“现在已经十二点半,环卫工人下班了,树叶不是积存的是刚飘落的”,被领导回怼:“管理要动态,上班要错时”。领导说的好有道理,办事处只能来第二句:“主次干道保洁已经由区上整体外包,管理主体是区城管局,我们跟保洁公司没有联系”。这时候让人目瞪口呆的奇葩逻辑来了:“不论谁管,出问题都得办事处负责,追责只会追你属地”

,办事处负责同志强压把刚吃肚里一口的面条吐出来的冲动,咬牙说了一句“好”,不得不佩服基层的情绪管控能力。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怪象之五:反形式要靠形式来

基层“五大怪”——说说那些给基层强加任务的奇葩逻辑


“反四风”首反“形式主义”,要求精简会议、文件以及各类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然后就出现了层层开会要求精简会议,层层发文要求精简文件,本来以前还没有这些会和文,反形式主义后反而多了出来,现在又出现了很多“痕迹管理”的要求。其实会议文件不仅仅是会议文件,背后是一项项工作任务,精简会议文件首先需要精简任务,需要变层层传导压力为层层履职尽责,该本级干的不往下级推。反形式首要反官僚,反对那些仗着手中有督查评价下级工作的权力,将本应该承担的工作职责简单传导到下级身上的部门和干部。

上述奇葩逻辑的根源在于没有法治意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但目前很多领导干部缺乏法定权责意识,在推进工作中习惯运用行政命令而不是依法行政。

虽然现在年终述职时加了一条“述法”的要求,但对依法行政的考核力度远没有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力度大,这就导致很多领导干部推进工作时重结果而轻过程,只要结果好,手段随便挑。尽管也强调“干成事而不出事”,但落脚点往往在“干成事”而不是“不出事”,依赖基层高效率低成本的传统管理手段来解决难题,干成事是领导的好,干出事是基层素质低,最终以处理临时工作为不良舆论的回应方式。要想改变现状,唯有践行依法治国精神,落实依法行政要求,真正厘清权责清单,加强法治考核力度。希望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实践,基层的怪象能够逐渐消失,而不是见怪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