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風情:神祕的納西古樂爲何馳名中外?

農村風情:神秘的納西古樂為何馳名中外?

在雲南省麗江市有一個神秘的少數民族——納西族,納西族有一種馳名中外的音樂叫做納西古樂。據考證,這種古樂起源於公元14世紀,是雲南省最為古老的音樂,也是中國或世界最古老的音樂之一。納西古樂曾到過英、法、挪、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到一處,便成為當地的新聞熱點,老外們對納西古樂的神往趨之若鶩。有人說,不到麗江不算到雲南,不聽納西古樂不算到麗江,如此神秘古樂的由來,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納西古樂是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宋朝皇室音樂

納西古樂的魅力源遠流長,據考證,納西古樂是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宋朝時期皇室宮廷音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樂之一。納西古樂源於唐、宋、元時期中原的詞牌、曲牌音樂、道教科儀音樂、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傳聞原有漢語經文配唱,傳到納西族民間後, 逐漸變為單純的樂曲。整個樂曲分為"神州"和"華通"兩個大調,並根據不同內容分為五十多個小調。經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龍吟","山坡羊","萬年歡","吉祥","八卦","步步驕","到春來","到夏來","到秋來","到冬來","浪淘沙","十供養"等二十多個小調。由於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審美情調和獨有的樂器,因此被稱為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已經成為麗江旅遊的重要文化品牌

雲南麗江古城裡,名為“大研納西古樂會”的演出每天晚上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到麗江欣賞這種被譽為“活化石”的音樂已經成為很多人到麗江旅遊不可缺少的內容,納西古樂有三個特點,一是曲目(音樂)古老,二是樂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聽過這種三老古樂的人們不僅會感到納西古東的古老和文明,而且還能體味到納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納西古樂雖然古老,但500多年來卻久盛不衰。其原因在於它的莊重高雅,是一種高雅的文化藝術。

農村風情:神秘的納西古樂為何馳名中外?

納西古樂的樂器與樂隊編制獨成一派

納西古樂的樂隊由獨特的納西族樂器組合而成,從中也體現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現象。樂器按照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3個樂器組:一為吹管樂器,有豎笛、橫笛、波伯。其中橫笛是主奏樂器,而波伯則是納西族特有的竹製樂器。二為彈撥樂器,主要有箏、琵琶、蘇古篤等。現在,箏幾乎不再使用。蘇古篤又叫“胡撥”,形似“火不思”。三為拉絃樂器,只有二簧一種,其形制類似漢族胡琴。

農村風情:神秘的納西古樂為何馳名中外?

納西古樂最知名的代言人:宣科先生

被稱為納西神人的宣科,是大研古樂研究會的會長,亦是推動納西古樂走向世界、蜚聲海外的第一人。高高的顴骨,黝黑的皮膚,說話時手舞足蹈,幽默詼諧。雖然年過八旬,但是演奏時總是那麼神采飛揚,做過中學英語教師的他,將中英文串在一起,以近乎脫口秀的方式,向中外遊客介紹納西古樂的歷史人文,現代與古代,東方與西方,水乳交融。

每首樂曲演奏之前,宣科都要介紹這首樂曲的背景,他經常幽默地說:“我們納西族人是崇尚文化和藝術的,前幾年,納西族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是我這樣有文化的人,可現在不行了,現在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是流行歌星。我就是敢說話,我不怕,我就是要把這個舞臺變成文化批評的場所,為此,我特意穿了和魯迅一樣的長褂。”音樂會場響起觀眾的掌聲與笑聲。宣科就是這樣,在亦講亦演中將納西古樂呈現給觀眾。在他飽含感染力的演講中,贏得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粉絲人群。

率智:關注農村風土人情,挖掘奇聞趣事

點擊屏幕上方“關注”,獲得更多農村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