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奉獻與感恩

9.10,奉獻與感恩

一、節日由來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師節定於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迴歸後則跟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在臺灣地區,從1952年起臺灣當局就確定9月28日為孔子誕辰日及教師節,並不隨中國大陸教師節日期的變化而改變。

9.10,奉獻與感恩

為教師節定在什麼日子最合適,政協委員方明徵求過謝冰心、葉聖陶等民進老前輩的意見。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葉聖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的日子,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

最終1984年12月的“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中建議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因為在新學年開始,新生一入學,即開展尊師活動。

9.10,奉獻與感恩

二、慶祝形式

由於教師節並非中國傳統節日,所以各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沒有統一、固定的形式。

政府、學校方面,有舉行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為教師頒發獎金、證書;有組織學校學生、歌舞團等,為教師獻上歌舞表演;有走訪、慰問教師代表,還有組織新入職教師進行集體宣誓等活動。

9.10,奉獻與感恩

9.10,奉獻與感恩

學生方面,有自發通過原創參與、將祝福寫在板報、賀卡、繪畫上;有將合影照及活動感言曬至個人空間、朋友圈、微博裡,來表達對教師的真摯祝福及衷心問候。

9.10,奉獻與感恩

9.10,奉獻與感恩

9.10,奉獻與感恩

三、影響

(一)正面

建立教師節,標誌著教師在中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未來。每年的教師節,中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通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9.10,奉獻與感恩

(二)負面

每到教師節,學生大都會以各種方式感謝恩師。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卻逐漸演變出給教師送金錢、禮品卡等情況,在大部分家長看來,為了孩子不吃虧,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師在收禮與不收禮之間,也有各自的為難和堅持。家長和老師都似乎有種“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收禮同樣涉嫌受賄。教師作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長們的金錢或者禮品、禮品卡等“財產性利益”,為對方子女的學習、生活提供各種便利,數額較大,就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9.10,奉獻與感恩

四、總結

於小編而言,教師節總繞不過“感恩”二字——如果你在學校,教師節可以用各種方式向老師傳達一句“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如果你不在學校,懷抱一顆感恩之心即是不負昔日教養之情。

9.10,奉獻與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