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大家都準備去這個國家了?對呀,坐等放假了|硬派歷史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十一假期就要到了,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預訂十一去土耳其旅遊的人次,比去年上漲了近6成!

耳邊忽然想起去年那首風靡一時的歌:

穿過風和雨

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其實去土耳其的遊客暴增,不僅因為它歷史悠久風景迷人,關注新聞的讀者應該知道近期“土耳其里拉匯率暴跌”事件,造成去土旅遊價格大幅下降。

眼前彷彿出現了土耳其奢侈品店門口,裡三層外三層,擠滿世界各地不同口音的老老少少,瘋狂掃貨的壯觀情景呢。(另外,阿信還是想多囉嗦一句,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當然,不說掃貨,土耳其也確實是一個值得去看一看的地方。

土耳其是一座論歷史並不比我們中國短的古老國家,橫跨歐亞兩洲的地理位置,讓它天然有一種不一樣的混血兒氣質,也註定了一條不太平的歷史軌跡。

有數據統計,奧斯曼帝國最巔峰的時期大概出現在1683年前後,它的疆域已達1200萬平方公里,雄跨歐亞非三大洲;而現代土耳其面積僅為78萬平方公里

也就是說,在達到巔峰之後到今天,土耳其竟然丟掉了93%的領土感覺可以申請敗家界的吉尼斯紀錄了。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今日文末有福利哦~

當時的君主蘇萊曼是伊斯蘭世界的蘇丹和哈里發,被文藝復興中的歐洲人視作——“偉大的閣下”,他親手締造了奧斯曼帝國最美好最繁盛的時代。只可惜這段輝煌只持續了150年……

自16世紀下半葉始,這個龐大的帝國開始逐漸呈現疲態。17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已老態龍鍾,在國際舞臺上蹣跚而行。整個18世紀,奧斯曼帝國都在風雨飄搖中度過。

1853 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在與英國外交官的一次會談中,首次提及並稱其為“歐洲病夫”。自蘇萊曼去世後的200多年,就是奧斯曼帝國波瀾壯闊的“病夫”敗家史。

但是在奧斯曼帝國“頹廢”的這段歷史中,並不是沒有人做出過努力,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的故事——

他的存在,讓奧斯曼帝國在滅亡的邊緣地帶又垂死掙扎了數十年;不過,或許他的存在和所作所為也是帝國“病夫”的體現。

這個奧斯曼帝國衰亡前夕的帝國最高領袖,在位33年,是帝國17世紀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蘇丹和哈里發。

他叫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1

歐洲病夫時代,哈米德二世的登基

對奧斯曼帝國來說,1876年是個特殊的年份。

這一年帝國的政局動盪不安,5月份一次軍事政變暴力廢黜了土耳其君主阿布杜勒·阿齊茲,隨後被狂熱民眾擁戴並被冠以“偉大的改革者”的穆拉德五世繼位。

不過他卻因為種種因素而導致精神問題,無法接受奧斯曼之劍,也無法會見外國使節或者承擔其他任何一個蘇丹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在上任短短數個月內便再遭廢黜,甚至都沒來得及召開面向公眾的就職典禮。

緊接著在1876年9月7日,一位謎一樣的年輕男子登上了寶座

,他就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Abdul Hamid Ⅱ)。

這一天,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賦予奧斯曼“勝利之劍”,正式加冕成為帝國第三十四任蘇丹,以及伊斯蘭教第二十六任奧斯曼哈里發。

阿卜杜勒·哈米德貌不驚人,以至於在奧斯曼之劍的對比之下,他的纖弱身形被映襯得更加渺小。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與英俊迷人的穆拉德五世相比,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有的是古怪的長相(鷹鉤鼻異常突出)、使人難堪的靦腆和令人尷尬的社交能力。

他的母親皮林穆傑哈是一名普通的奴隸舞者,有一段時間成為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最寵溺的妃子,在26歲的時候死於肺癆。當時,阿卜杜勒·哈米德才7歲。

哈米德的父親對他也並不抱希望,他因此由養母撫養長大,並經歷過一段比正常人更為孤獨的童年時光,他的唯一伴侶是後宮的妃子和宦官。所以,他與女性的交往比與男性更為熱切一些。

就連哈米德二世自己,也曾在1876年登基成為蘇丹前對一位英國友人自嘲道:

“你對我們這種奴隸之子,並且由宦官養大的人能抱什麼期望呢?”

然而,他卻並不想外界預測那般軟弱無能。

在他弱不禁風的外表下,藏匿著一顆強硬的心和遊刃有餘的外交手腕。這在哈米德二世登基前便有所體現。

這位未來的蘇丹曾與一名“異教徒”女商販發生了風流韻事,並通過這位女商販知道了歐洲對奧斯曼帝國的看法。此外,在他登基前的數月,還經常和一個與英國大使亨利·艾略特關係密切的英國商人湯姆森先生在公園閒逛。正是湯姆森讓他知道了英國議會的議事程序。

當偉大的立憲派米德哈特帕夏所領導的改革派政治家們,開始為奧斯曼帝國起草一份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憲法時,逐漸發現穆拉德五世無法充當其改革工具,他便說服了內閣催逼穆拉德五世下臺。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穆拉德五世

在米德哈特帕夏舉薦阿卜杜勒·哈米德的時候,他對他幾乎一無所知,甚至不曾見過一面。

為了約束君權,以防傳統的蘇丹權威復甦,米德哈特帕夏希望阿卜杜勒·哈米德在穆拉德五世長期喪失行為能力的情況下,通過有條件的登基來束縛其君權——由他獲得攝政權,而非完全的蘇丹職位。哈米德當然不願意與一個半瘋半癲的王位潛在競爭者共同執政,於是果斷拒絕。

協商只好繼續,在此期間,米德哈特帕夏終於得到了阿卜杜勒·哈米德的承諾,後者稱會“立即”頒佈憲法。

根據權威病歷確診穆拉德五世為精神錯亂的診斷說明,這位繼承人堅持要求正式及永久性廢黜穆拉德五世。在此基礎上,協議達成——但這個協議使得這位年輕的蘇丹開始對米德哈特帕夏立憲主義者產生懷疑,並反對其對君權的進一步干預。

2

夾縫求生,哈米德二世的外交之路

對於一位絕症病人來說,這個歐洲病夫在死亡之前花了很長時間。導致奧斯曼開始走下坡路的原因何在?

這是一個不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因為答案太多。

不過這讓人想起吉本談及羅馬時的那句著名言論,與其問為什麼奧斯曼會滅亡,“我們更應該感到驚訝的是它竟然能堅持這麼久才滅亡”。因為在歐洲殖民的衝擊之下,其他帝國所遭受到的遠比這嚴重得多。

奧斯曼的基本戰略定位也賦予了其外交優勢。

每當有列強入侵併挾持帝國的關鍵性阻塞點時——1798 年法國佔領埃及,1833 年埃及人佔領通往博斯普魯斯(Bosphorus)海峽的屈塔希亞(Kütahys),俄國在1853 年越過多瑙河——奧斯曼總是能夠合縱它國,與那些不願意看到奧斯曼帝國王冠寶石被某個雄心大志的對手獨自摘取的大國組成同盟關係。

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佩上奧斯曼之劍後,外交戲碼很快開演。

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統治時期,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繼續受到歐洲列強,尤其是地處歐洲東部的沙皇俄國的侵略和宰割。

1877年4月24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後的第二年,為了報復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對其南方斯拉夫諸國的暴政,俄國正式對奧斯曼帝國宣戰,此次入侵計劃的制訂者奧布魯切夫將軍說,這次宣戰目標在於“完全摧毀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以徹底、完全解決東方問題”。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1877—1878年,巴爾幹半島俄土戰爭

雖然土耳其已經做好了防守準備,但像以前一樣,腐朽的土耳其軍隊遭到一系列慘重失敗,俄國軍隊劍指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這次所面臨的威脅,重新喚醒了英國原已歸於沉寂的恐俄記憶,公眾輿論迅速出現180度大轉彎,從反土耳其癔症變成了對抗俄軍的沙文主義式的戰爭狂熱症。

當時,英國的首相是迪斯雷利,受到民眾間復甦的恐俄症的支持,迪斯雷利暫時辭退了他的內閣反對者,並在1878 年1 月23 日下令軍艦穿過達達尼爾海峽。

面臨英國的干預威脅,俄國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在1878 年1 月30 日接受了阿卜杜勒·哈米德的停戰請求。

這個奇蹟將這位行將就木的歐洲病夫從病榻上拯救了過來。為了慶祝自己的解脫,阿卜杜勒·哈米德在1878年2月14日行使憲法權利將議會無限期休會。

誠然,奧斯曼帝國能夠得到解救要歸功於外部軍艦的干預,但這並非蘇丹原先想要的。

英軍自行其是,駐紮在僅僅位於君士坦丁堡南部的普林基波海島上,對於阿卜杜勒·哈米德而言,它與屯兵城外的俄軍一樣,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接下來,與德國迅速發展的關係使得奧斯曼帝國在下一次重大危機中受益匪淺。出於經濟利益考量,歐洲列強們開始照料這位歐洲病夫,使之恢復健康,其中起帶頭作用的是德意志帝國。

在1876年12月德意志帝國國會之前,俾斯麥已經聲明支持奧斯曼帝國的完整性。此外,俾斯麥瞅準時機,派遣少將奧托·克勒奔赴奧斯曼對其軍隊加以訓練,以響應英國在1882年進駐埃及的行為;同時,他還任命了一位更高級別的大使約瑟夫·馬里亞·馮·拉多維茨前往奧斯曼帝國。

他們還在陸上的卡塔卡建立起了一條新的防禦工事線,以保護通至色雷斯的通道。

奧斯曼方面也漸漸充分認可了普魯士/ 德國模式:土軍被分成7 個軍事單元,每個軍事單元分配一個編號,其預備役部門隨時準備在戰時被吸納進現役軍隊。

與此同時,德國鐵路工程師正將東方快車鐵路路線拓展至小亞細亞地區,並計劃在1892年連通安卡拉後,一直通到巴格達。

哈米德二世狡猾地培養同德皇的友誼,以至德皇曾宣稱自己是蘇丹-哈里發及其穆斯林信徒“永遠的朋友”。

德國的保護,或者至少暗中的支持,使得他能夠在1896 年的亞美尼亞危機、1897 年的希臘戰爭以及1903 年的馬其頓危機中生存下來而不失一寸土地。

毫無疑問,當時迅速升溫的德奧關係讓苟延殘喘的奧斯曼帝國有了對抗列強的底氣和信心,藉助他的德國保護者以及自己的外交手段,哈米德二世摧毀了列強一次又一次的分割計劃。

在擁有了一位強大的同盟後,這位歐洲病夫在阿卜杜勒·哈米德30 餘年統治之肇始,便告別了死亡,開始全面康復。

3

尋求解藥,哈米德二世的專制之路

米德哈特帕夏在1876年主張的憲法,從理論上說,到達了坦齊馬特時期自由主義改革的頂點。在對外政策條款中,為避免歐洲即將分裂奧斯曼帝國,此憲法也等同於奧斯曼帝國在最後一刻擲出的絕望之骰。

儘管阿卜杜勒·哈米德已經答應頒佈憲法作為其攝取王座的條件,但是這位年輕蘇丹卻不願成為一名權力受限的立憲君主,更不用說成為一個依賴歐式議會制度的傀儡,很顯然他並不願自己的君權被削弱掉。

不過,無論是蘇丹,或是他的顧問,都不會情願接受奧斯曼的歐洲部分遭到分割。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憲法中的第一條條款即明確規定,“不論何時,何因由,帝國都不應被分裂”。所以,在1876 年12 月23 日下午,正當歐洲外交官在附近位於金角灣的英國海軍部大樓召開決定奧斯曼帝國命運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的時候,哈米德二世政府正式頒佈了這部憲法。

不過很快,在對俄作戰失敗後,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1878年2月14日行使憲法權利將議會無限期休會,停止實行憲法,以作戰失敗的名義將宰相米德哈特帕夏放逐國外。

從此,他深居君士坦丁堡的伊爾迪茲宮,依靠秘密警察維持了30多年的獨裁統治

對伊斯蘭世界,阿卜杜勒·哈米德推行泛伊斯蘭主義,企圖使自己成為廣大穆斯林的精神領袖,藉以提高與西方對抗的資本,以鞏固帝國統治。

他免費印發了上千本《古蘭經》給奧斯曼的穆斯林信眾,並要求官員稱呼他為“哈里發的庇護者”;

他還從 “個人錢袋”裡掏錢修復清真寺,鄭重慶祝伊斯蘭宗教節日,並且提拔了更多的阿拉伯穆斯林擔任帝國高級職位——他的所作所為超越了幾個世紀以來的任何一位蘇丹。

在奧斯曼帝國第一次開展的人口普查(開始於1881 年,到1893 年結束)中,這個著名的多教派帝國開始呈現出向伊斯蘭教傾斜的嚴重態勢,在總人口為1740 萬的情況下,穆斯林就有1250 萬之眾,或者說佔了72%。

在1900 年後,這種趨勢得以持續。到了1906年,穆斯林在整個帝國的人口占比中幾乎達到了75%,而此時總人口為2100 萬人。

至於君士坦丁堡,在世紀中期閃現而過的基督徒佔多數的現象也一去不返,到了1897 年又重新變成一座穆斯林人數佔優的城市,並延續至今。在當代,穆斯林人數佔優的情況更為極端。

歐洲的正派觀點對哈米迪耶方面支持的泛伊斯蘭教主義相當不滿,很多西方自由主義者以及阿卜杜勒的反對者,嚴厲指責他為“該死的阿卜杜勒”

哈米德二世還對企圖分離的少數民族進行殘酷鎮壓。1895年至1896年,在西亞的奧斯曼軍隊以裡通外國的名義對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第一次屠殺。

儘管面臨著國際上的強烈抗議,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制止這些暴行,因此他也被從各個角度描繪成“騙子、劊子手、上帝之鞭、嗜血的君主、血腥的暴君、墮落的專制者、穆斯林的恥辱、看守羊圈的狼”

當然,還有“沾滿鮮血的蘇丹”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相比於蘇萊曼被世人稱頌的豐功偉績,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卻頗受非議。但不得不承認,在他治下,奧斯曼帝國的戰略地位可以說比過去幾十年更為有利。

鐵路、電報以及平鋪的全天候道路改善了各省之間的聯繫,強力刺激了國內商業,正開始將帝國聯繫在一起。

到20世紀之交,每年有超過800千米的新路得以建設,另外還有450千米的舊路得到修復。

儘管帝國在製造品方面仍與歐洲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但是奧斯曼的出口品,諸如食物、棉織品、絲綢、毯子、瓷磚、玻璃、煤炭,以及戰略金屬如鉻、硼砂和錳,卻得到了急劇增長。

儘管有著推行愚民主義的名聲,阿卜杜勒·哈米德私下裡卻支持將歐式教育推廣至整個帝國。他在任期內新建立了18所職業院校,教授課程包括法語、作文、地理、統計、經濟以及貿易、民事和國際法。

不過,在哈米德二世尋求醫治奧斯曼帝國的解藥的同時,另一個團體——青年土耳其黨人,卻欲給帝國來一場根治手術。

在權力的角鬥中存活了近33 年後,阿卜杜勒·哈米德或許高估了自己解讀1909 年4 月時局的政治敏銳力。4月25日,將軍塞夫凱特帕夏對君士坦丁堡實行戒嚴,隨著將支持哈米迪耶政權的士兵、官員進行公開處決,整個城市被恐怖的景象包圍。

兩天之後,議會重新召開,並下令廢黜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另立其弟穆罕默德·賴希德(即穆罕默德五世)為蘇丹。然而,新政權的狀態仍然處於不確定之中,這位歐洲病夫幾乎在手術中休克……

在失望與不滿中,一隻名為土耳其青年黨的隊伍正在悄然成長。巨人即將隕落,在它屍骸上將豎起一個新的橫跨歐亞的嶄新國家。

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十一假大家都准备去这个国家了?对呀,坐等放假了|硬派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