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遊記:下江南

“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南京這座城市開始並沒有給我留下太好的印象,街道和門面總讓人感覺不出六朝故都的大氣,站在江南最大的消費圈新街口附近,感到的也不過是高樓大廈的氣派。

不過當我來到秦懷河兩岸的時候,感覺卻又變了,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多少風流人物在這裡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而我總想體會朱自清和俞平伯當年同遊秦淮河的感覺,“紙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而逐漸失去了昔日風韻,不過我所向往的江南的燈盞還在,夜色暗了下來,坐上小船,朝思慕想的夢中的情景也終於呈現在了我的眼前,燈光打在河面上,終於分不清楚自己究竟來到了天堂還是地獄,那醉人的燈盞與靜謐的河水遙相呼應,構成了一幅美得不能再美的圖畫,這樣的夜色就好象一瓶化不開的酒,醇香而又濃烈,“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當你身處這種地方,終於能體會所謂醉生夢死究竟是怎樣的感覺了。

讓我感到可笑的是,在這金粉紙醉的旁邊就是夫子廟——古代江南最大的貢院,唐伯虎、鄭板橋、翁同龢、李鴻章,張騫,康有為,從這裡走出了多少位影響著中國歷史進程的風流人物,想象一下,在岸邊的才子們揮毫潑墨,吟詩做賦,指點江山,而一旁的歌妓們手抱琵琶,嫋娜的聲音迴盪在秦淮河的夜色中,風流儒生,金粉紅顏,才子佳人,相得益彰,可當這些風流才子們踏上仕途的時候,留在他們身後的又是什麼呢?歌妓們那飄渺的聲音,委婉而動人,實際上卻是一首首為自己而唱的命運輓歌。才子永遠是才子,在他們前面的是康莊大道,而紅顏知己也只不過是過往雲煙罷了……

小遊記:下江南

與秦懷河兩岸風格截然相反的是是周莊,逛過了中山陵、雨花臺、總統府之後,我一路南下,從無錫到蘇州然後中轉來到了“中國第一水鄉”——周莊。

“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沈廳、張廳、迷樓全福寺等上百年的古蹟,以及劉禹錫、柳亞子、陳逸飛的足跡,給這裡都添了不少文化底蘊,但吸引我的還是小橋、流水、人家這詩詞中的景色,順著石板路的河邊向前走,如果不是遊人太多,這裡給我的感覺應該是美麗,恬靜,純樸和絕俗的,兩岸是古樸的民居,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精雕的門樓花窗,或磚或木,古香古色,無不洋溢著濃郁的江南水鄉氣息。家家面河而居,戶戶窗軒臨街,石砌的街面沿河前伸,輕柔的綠水環鎮繞行,河裡遊弋著一艘艘木製的小船,船櫓擊水,綠波翻湧,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走著走著我發現了三毛茶館,這位著名的流浪作家89年曾悄悄來過周莊,她曾漫步在古鎮長街曲巷,迷人的景緻激起三毛濃濃的鄉愁,這間忘情茶樓曾記錄下三毛來時的點點滴滴。離開周莊的時候,三毛流淚了,她說還想再來周莊,可人們空空守望的只是三毛曾經坐過的那把椅子……

從周莊回蘇州順便遊覽了一下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也許對蘇州園林的期望過大,雖然真的象中學課本寫的那樣一步一景,但逛了一圈後還是感覺比較失望,就北上回濟南了。

小遊記:下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