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吃多了!"的魔咒

如果想知道一個女生

最常說的口頭禪是什麼......

“我又吃多了”這句話

絕對應該名列top 3。

相信每個女生

都有過控制體重的信念和決心,

可結果往往只有放棄和

無比的悔恨。

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因為我們人,

本來就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

從小老師和書本

就告訴我們

大腦是身體的“司令官”,

它控制著人的一切行為。

自己的大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可明明大腦很堅決的對垃圾食品說NO,

為什麼存貨最後還是被清零了。

原因當然不是大腦出現錯亂,

而是因為——

真正控制我們行為的“大腦”

並不是一個,而是“三個”,

國外學者稱之為:“蜥蜴腦”、

“哺乳動物腦”和“新哺乳動物腦”。

當然這是一種比喻,

象徵了大腦的三個部分:

一、“蜥蜴腦”

它位於大腦的最深處,

由基底神經和腦幹組成。

之所以成為“蜥蜴腦”,

是因為它的功能

與爬行動物的大腦類似。

它負責管理人的最原始、

最基本的慾望

(比如渴、餓、性慾、恐懼、疼痛等)

和一些習慣性行為

(比如眨眼、老司機開車等)。

同時,當人的原始慾望被滿足後

(比如吃到了你最愛的炸雞),

蜥蜴腦會本能的產生一種愉悅感,

所以它也可以理解為人類的“快樂中心”。

蜥蜴腦會讓我們

對外部刺激自動進行反應,

而不需要大腦對信息進行處理。

比如一看到小龍蝦,

就有想剝開的衝動,

甚至開始分泌口水。

這種反應並沒有經過大腦思考,

完全是作為吃貨的一種最原始的本能。

二、“哺乳動物腦”

它的組織結構比“蜥蜴腦”更復雜,

主要負責管理我們的情感和情緒。

三、“新哺乳動物腦”

位於大腦的最外層,

負責管理我們的

語言、計劃、推理、歸納。

正因為有它,

我們才可以自豪的稱自己為“人”。

也就是說,

我們的身體裡不僅僅有一個“人”,

而且還寄宿了一隻爬行動物

和一隻哺乳動物。

方便起見,

我們分別稱它們為——

“天使”(新哺乳動物腦)、

“恐龍”(蜥蜴腦)和

“大貓”(哺乳動物腦)。

那麼它們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進食”行為?

美好的“天使”計劃

夏天來了,

你決定重啟你的

“健康飲食計劃”,

因為——

1.吃高熱量垃圾食品會變胖;

2.變胖穿衣服難看;

3.況且,垃圾食品本來就不健康嘛;

4.決定從下週一開始

杜絕一切高熱量垃圾食物;

5.這個計劃一定要堅持到底,

這次我要重新做人

這些想法都是“天使”

(新哺乳動物腦)的活動。

你分析了吃高熱量食物的後果——

既變胖又不健康。

你準備從下週一實施這個計劃...

週一和週二,

計劃進行的很順利,

你沒碰過任何垃圾食品,

連想都沒想

... ...

不過到了週三晚上,

事情有了一點變化,

你一如既往的叫了一份炸雞

和一大份薯條。

什麼情況?!

“大貓”教唆

週三原本你心情不錯,

新計劃堅持了兩天,

你信心滿滿。

可快下班時,

因為自己的一點疏忽,

你被老闆狠狠罵了一頓。

回家途中,因為一點小事,

你和男友電話吵了一架。

回到家,你非常鬱悶非常餓。

這時,你的“大貓”(哺乳動物腦)

突然說:要不找點東西放鬆下?

有什麼東西能讓你心情好一點?

吃點炸雞一定很爽。

鬱悶心情的刺激下,

你又有了吃炸雞的念頭。

“恐龍”太強

不幸的是,

這個不良念頭喚醒了

你體內的“恐龍”(蜥蜴腦),

你有一種莫名的想吃炸雞的衝動。

雖然你的“天使”告訴你這樣做不對,

你的健康計劃才堅持了兩天而已!

可是,跟體內的”恐龍”相比,

“天使”的力量實在太微弱。

抵抗了五秒種,

“天使”徹底被“恐龍”擊敗。

健康飲食計劃今晚臨時取消,明晚待定......

為什麼“恐龍”的力量這麼強?

因為喜歡體驗快感是人的本能反應。

每次吃炸雞時,

炸雞的味道

促使你的大腦開始分泌多巴胺。

而分泌的多巴胺

會激活位於蜥蜴腦的“快樂中心”,

一種愉悅感油然而生。

這就是吃喜歡吃的東西

會讓你感到很爽的原因。

蜥蜴腦不僅會帶給你快感,

它還會在你每次心情不好

吃炸雞時自動學習和記憶這種快感,

一種“心情鬱悶—炸雞快感”

的條件反射機制逐漸形成。

以後只要晚上心情不爽,

你都會自動聯想到

美味炸雞帶給你的這種愉悅感。

或者每次晚上無聊時,

你都會不自覺的

想到吃點烤串來打發時間,

即使當時你一點也不餓。

隨著你的這種行為不斷重複,

“恐龍”帶給你的快感力量

和條件反射機制不斷被加強,

足以輕鬆碾壓你的“天使”。

其實除了吃炸雞,

我們很多不良習慣

都是蜥蜴腦操控的結果。

甚至很多時候,

我們的理性意識

會被它實施“催眠”,

直接處於沉睡狀態,

我們變成了一個沒有自我意識的木偶。

比如對很多人來說,

看到零食——然後放進嘴裡——

完全是一個下意識的自動行為。

一天下來,

她完全不清楚到底吃了多少東西。

那有什麼辦法

可以幫助我們戰勝蜥蜴腦的力量?

Tips

起名!!!

首先,我們可以先給蜥蜴腦

起一個名字。

我們在這裡叫它“恐龍”,

你也可以叫它“哥斯拉”

或者一個更逗逼點的名。

有一個外號

不會直接幫助改掉壞習慣,

但可以讓我們更清醒的意識到

是誰在拉我們下水,

要和它抗爭到底。

我們甚至

可以把它的圖片貼在家裡,

時刻提醒自己它的存在。

自我意識!!!

我們知道蜥蜴腦

會操控我們的行為,

讓我們的理性意識

完全處於“沉睡”狀態。

比如一到晚上,

你就會不由自主的打開一小袋辣條,

邊吃邊看劇。

一袋又一袋,完全停不下來。

幾袋辣條瞬間被清空。

這時你的蜥蜴腦告訴你

還是需要吃點東西來打發時間,

不然實在是太空虛。

於是你不自覺的剝開了一塊巧克力...

在這個過程裡,

你其實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麼,

自己吃了多少東西,

完全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

本質上和喪屍其實沒有區別。

那麼如何讓自己

儘量保持“清醒”的狀態?

量化和監控自己的

日常行為是一個好方法。

你可以記錄下都做了什麼事情,

這些事情大約花了你多少時間。

記錄下你每天都吃了什麼東西...

這些數據

會讓你對自己的日常行為

有一個清醒認識,

把你從蜥蜴腦操控的混沌狀態中拉出來。

一次一個目標!!!

很多人的小本子上

都會有這樣的“勵志”頁:

每天鍛鍊半小時,

每週讀一本書、

拒絕吃垃圾食品...。

一次完成這十大目標,

我就重生了。

可一個月過去,

哪件事也沒堅持下來。

這其實不能怪你沒毅力,

而是你同時堅持的事情太多了。

因為人的意志就像肌肉一樣——

力量是有限的。

我們在一件事上表現的很有意志力,

那麼用在其他事情上的意志力就會減少。

如果我們同時堅持做很多事,

同時培養多個習慣,

那麼意志力的力量就會被分散,

結果往往是什麼也做不成。

所以沒必要對自己那麼苛刻,

一次只堅持做一件事就好。

等習慣形成或目標達成後,

再去實施你的新計劃。

保持整潔的環境!!!

外部環境與意志力大小其實有很強的關聯。

國外有這樣一項研究。

研究人員安排兩組志願者

分別進入兩個房間,

一個房間很整潔,

另一個房間髒亂差。

結果呆在髒亂差房間的人

表現的更缺乏自控力:

他們更多會吃不健康零食,

更快的放棄制定的任務。

外部環境的凌亂

竟然會影響我們內部的“秩序”。

下次如果有人問你:

“你為什麼這麼喜歡收拾房間?”

你可以在心裡回答她——

“因為老孃在培養自己的意志力!”

深井報告

深井姐——

優雅行走的女神●精

我們一直在琢麼

——如何用輕鬆的方式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