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聖旨,是指古代中國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今常用於比喻,假傳聖旨。

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

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聖旨因具體的內容而採用不同的措詞,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

詔曰

”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佈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制曰

“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敕曰

“敕曰”有告誡的意識。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

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傳說中的清代五帝聖旨出現江湖

聖旨是不是都以“奉天承運”開始呢? 採用“奉天承運”為聖旨,是從明代開始的。之前,在唐代皇帝的詔書中,多采用“門下”兩字,因為聖旨一般由當時的門下省審核頒發,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聖旨,開頭語便是:“門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紹膺駿命”等詞作開頭語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語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天子的“正統”。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長生天,所以元朝時期的聖旨開頭語一律是“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最早使用“奉天承運”作為聖旨開頭語的,則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剛當皇帝時愛用“參酌唐宋”,十多年後才換用“奉天承運”,之後就固定了下來。

古代聖旨流傳到現在,雖然已經失去了其原本的政治功能,但每一道聖旨中,都蘊含著鮮活的歷史信息,成為當代人研究歷史變遷和人物生平的第一手資料,可謂意義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