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狠话不多的无人机到底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的?

人工智能正在以挑战科幻届想象力的速度向着榨干摩尔定律最后一滴水进发,虽然AI们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初现峥嵘。尤其是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已经如洪水猛兽一般,深刻地改变着战场的格局。

无人机长航时、低成本、高灵活性的特点几乎是让“敌在国会山”的美军甘之如饴,从而发展出了世界上最高大全的无人机体系。其现有25个无人机中队,涵盖从高空大型的MQ捕食者系列到手抛式的RQ11大乌鸦各种机型。但美国也是AI战争伦理争论最激烈的国家,电影《天空之眼》早在2016年就展现了这种矛盾。

人狠话不多的无人机到底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的?

片中有一处值得玩味的地方——指挥者依然有行动决策权,但其决策的科学性是建立在系统对误伤平民的概率上。而技术官员却有权限通过人为修改算法和参数改变计算结果,但技术官员还需要听命于前指。这样下来,其实战争的决策权还是在指挥者手里,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AI只是被当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和传统战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狠话不多的无人机到底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的?

但在战场环境不那么复杂的情况下,AI是可以通过机器视觉、自主规划等技术,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行动的。比如,当发现沙漠上有敌坦克时,AI无人机能在获得授权后自主完成起飞,赴目标地区、发现、打击、撤出、降落这一系列动作的。几乎是机器自主完成了对人的杀伤。

这种模式被质疑者认为:无异于奴隶主将武器赐予了奴隶,骑士将火枪送给农夫,会史无前例的接近人机大战。

质疑推动了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大讨论,现有的阶段性成果要数阿西洛马23条准则。但在这看似美好的条约后有两件事值得玩味,一是西方媒体大量指责中国对其的参与度较低,二是谷歌(那个号称技术中立,在23条准则起到了大量推动作用的谷歌)在会后不久,开除了几位拒绝开发军用AI的技术人员。

任何没有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条约之威力都是值得质疑的,尤其是他试图限制强制力时。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项技术能被军事运用,他必将被用于军事。所以我们必须抛弃把AI白莲花化的幻想,反而应该勇攀高峰,积极面对各项挑战。这不仅仅是国家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防止有国家在AI技术上一家独大的问题。

和平的威胁远大于杀人的决策权在谁手里的威胁。固然后者听起来有洪水猛兽之感,但其仅仅关系到某个人的死亡。而一旦出现一方比较优势较大,在是否发动战争这一层面,就要出现了远大于现在的动武的诱惑——我能飞龙骑脸还不死人,凭什么要跟你好好说话?

现如今大国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吞并小国,有大家不愿意提及的一点: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灭了你我还得亏本。这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平衡,很多小国是靠着“你导弹炸我哪都亏”才苟活的。这种平衡和核平衡一样,也是世界和平的保障。但是AI技术无人化、灵活性高、精确度好的特点,使得技术优势方完全有可能做得到己方零伤亡,低附带损伤,高可控战局。

人狠话不多的无人机到底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的?

这才是AI对和平对伦理最大的挑战——他推动了真正的赢家通吃,改变了全球OL的玩法。

所以,如果我们是热爱和平的,那我们的人工智能必须成为能够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

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战术航空侦察、近距空中支援方面的应用,也给军事航空的诸多方面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无人机改变现代战争——发生在陆上、海上和空中的无人机战争》帮助你进一步了解无人机对于现代战争的影响。

人狠话不多的无人机到底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