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最近,很多家長私信泥叔,五花八門,但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選取較典型的三個:

  • 暑假中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輔導班,但是孩子開學還是說跟不上,怎麼辦?
  • 聽有的老師說看書再多也沒用,背會才是王道。於是就逼著孩子背,但是孩子現在又忘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記憶方法不對?
  • 孩子的筆記都寫的挺好的,但一寫練習冊,還是什麼都不會……


孩子也認真學了,但是感覺沒啥效果,是孩子沒努力嗎?

當然不是!

沒有效果的原因在於,孩子只是假裝努力而已。

孩子在假努力,家長也在假關心。

怎麼辦?

樹立強烈目標


很多孩子,包括家長,往往把「目標性」「目的性」弄混淆了。

以寫數學練習冊為例,很多孩子都有好幾本練習冊,寫完一本又一本,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去寫新的練習冊。

練習冊一頁頁翻過去,最後努力的不是為了學會這種題目的解決方法,而是為了寫完這本練習冊。

學會指的是腦子記住了多少,不是寫在紙上多少。

我們常見一類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平時拼命做題,成績還是一塌糊塗。


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事實上,這類孩子壓根兒就不拼命,他們始終在做無用功,即「看上去很認真」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寫完一本練習冊不是目的!掌握知識才是!

要讓孩子做一個有「目標」的人,不能做一個只有「目的」的人,只有目標會讓孩子堅持不懈。

如果一開始只是為了達到目的,孩子的動機就不純粹,也就更容易放棄。

逼孩子學會「輸出」


很多孩子天天背單詞、看數學教學視頻,然而,都是在勤奮的輸入,而沒有輸出。

有的家長會說,孩子記下課堂筆記、也準備錯題本了,不就是在輸出嗎?

有的孩子寫的筆記約等於抄書,而且是沒有意識不加思考的抄書;錯題本也只是把卷子上的錯題重新抄寫一遍罷了......

其實,對很多孩子來說,拉開差距的並不是自身的知識儲備,而是輸出能力的大小。

孩子每天看書、看視頻、看學霸的學習經驗,包括讀這篇文章,都是在輸入。而輸出,你想一下,孩子能夠真正記在腦子裡多少呢?


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孩子願意去背英文作文,寧可背上十篇,也不願默寫一篇,因為一默寫,就原形畢露了,錯誤、問題全出來了。

所以,一定要去逼孩子學會輸出!

今天背了一篇英語短文,一定要逼著孩子去默寫一遍。

孩子看了一些數學題目的講課視頻,一定要拿著空白的試卷讓他再做一遍題目,不看答案完成。

假努力之「孩子只努力幾天」

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持續努力才能讓孩子的成績上升,不是靠一時努力就能實現分數的跨越。

很多孩子在打開書本的那一刻,的確是真的在努力。

但是孩子只有三分鐘熱度,在寫了一會兒遇見挫折或者進入想玩手機,就會慢慢放棄。

歸根結底,是他們沒有堅持下去。


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有一個英語老師告訴我,她曾經組織過一次線上打卡寫句子的活動。

就是每天孩子寫兩句英語句子,然後有老師批改看看有沒有提高。

很多孩子在堅持一個星期之後就放棄了。

而有的孩子堅持了一個學期,英語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不僅僅是寫英語句子,凡是學習都是如此,所做的付出和努力在短期內都是看不見明顯回報的,很快便會進入日復一日的枯燥,在無法得到準確回報日期前,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放棄。

家長用行動代替嘮叨

每個家長都想要做孩子學習路上的幫手,但我們要注意,行動上的重視才是真正的重視,不在行動上重視孩子的學習,而只用抱怨和嘮叨表示“關心”,其實也是一種“偽關心”。我們要做的有:

孩子寫的文章讀一讀;

孩子的單詞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看看假期輔導班的講義上有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

孩子做錯的題問問他自己能否總結經驗教訓。

孩子的學習,不一定是需要花很多錢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一點——把錢花在刀刃上。

課外補習和輔導資料千萬不要貪多,不能盲目,適合才是硬道理。


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一旦學了就要落實。報輔導班並不是家長幫助孩子的終點,而是起點,家長對上課效果的監控也很重要。

及時與孩子交流上課的感受,幫助孩子評估當前輔導班是否適合自己,都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工作。

對於孩子閱讀的需求千萬不要吝嗇。要定期給孩子買書、買好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面。

家長首先要減少焦慮感

有的家長聽說某個老師講課水平極高,就拉著孩子去報名;看見廣告商說什麼書好,就逼著孩子趕緊看......

不少媽媽愛提的問題就是:孩子用這種方法,啥時候成績能提高?買讀哪些書可以讓孩子考一百分?孩子去輔導班,多久才能看到回報?


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人生不是短跑,跑完某個階段就立刻發獎品,成績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會告訴你在哪一天會發生變化。

說到底,是我們對未來的焦慮,對未來沒有安全感,這種焦慮蔓延到孩子身上,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

不去比較、攀比


我也常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些「很關心孩子」的媽媽,感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重要性,發自己給孩子買的書,發陪孩子看書的照片……換來一些點贊和互捧。可以說是除了滿足虛榮心外,沒有絲毫用處。

那些看似很關心孩子的話,那些看似無比認真陪孩子學習的場景,發了一年又一年,但孩子的成績還是沒有提高。

這些父母真正重視的,其實已經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別人的點贊,就如同買車只圖品牌一樣虛榮。

其他的媽媽看見人家孩子努力學習的照片,再想想自己貪玩的孩子,氣不打一處來。

無形中就形成了攀比的怪圈。


一半小學生在“假努力”, 家長在“假關心”! 孩子和家長都該看看



有的時候看見孩子成績不好,真的不要太著急,幫助孩子找到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要明白,從小學到初三,只有一次才真正叫考試——那就是“初升高”的中考,其他都叫檢測,所有的檢測都是用來檢查孩子哪些地方還有問題。只要在真正的考試前,孩子把問題整改了,就是好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